Razer 推出極窄框 15 吋 6 核筆電 Razer Blade 15 ,以及可反向供給 100W 的 eGPU 外接盒 Razer Core X
作為超薄電競筆電的濫觴, Razer 也終於跟上市場這股極窄框熱潮以及 NVIDIA 的 Max-Q 設計,推出市場上最薄的 15.6 吋筆電 Razer Blade 15 ,另外也針對市場上各家非公版 GPU 的設計與功耗,推出內部空間更大、提供 500W GPU 電力與可反向透過 USB Type-C 供給 100W 電力給筆電的 Razer Core X 。 目前 Razer Blade 15 提供多種規格配置建議售價: FHD(60Hz)/i7-8750H/GTX 1060/16GB/256GB - NT$62,990 , FHD(144Hz)/i7-8750H/GTX 1060/16
7 年前
為避免不當移除外接 GPU ,微軟在 Windows 10 新版 Insider Preview 加入安全移除機制
Intel 推出 Thunderbolt 3 介面後,雖然目前還因為 Thunderbolt 3 介面普及以及外接盒售價不斐,外接 GPU 至今還未能成為主流,不過這項設計可使得不少以行動、續航力為主的筆電透過外接方式提升繪圖性能,雖然一般的使用者也很清楚需要在中斷所有的應用程式才能安全移除外接 GPU ,不過凡事總有意外,可能有部分背景程式使用到資源卻未顯示,在移除後就可能發生程式意外中斷;微軟也知道這樣的情況,故在新版本的 Windows 10 Insider Preview Build 17623 加入的安全移除機制。 在這項更新後,可在右下方的圖示中選擇安全的移除 Thunderbol
7 年前
是大肚量、平價的 Thunderbolt 3 外接盒, HP OMEN Accelerator EGPU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首圖
大肚量、平價的 Thunderbolt 3 外接盒, HP OMEN Accelerator EGPU 動手玩
在 2016 年 CES 期間, Intel 開始推廣基於 USB Type-C 介面的 Thunderbolt 後,其中一項應用就是藉由高頻寬連接外階的儲存與 GPU ,這也為追求輕薄、重視省電導致與遊戲無緣的 Ultrabook 能藉由 Thunderbolt 3 介面連接外接 GPU 獲得一定程度的遊戲娛樂性能,而 HP 也在推出電競品牌 OMEN 後,推出 OMEN Accelerator EGPU 外接盒。 HP OMEN Accelerator EGPU 的造型承襲 OMEN 品牌 OMEN X 桌上型電腦的特色,透過底部的立架設計,將原本中規中矩的方正外型立起,使視覺呈現菱形的特
7 年前
是可反向輸出 85W 電力,三星將在 CES 展示首款 Thunderbolt 3 QLED 曲面顯示器 CJ791這篇文章的首圖
可反向輸出 85W 電力,三星將在 CES 展示首款 Thunderbolt 3 QLED 曲面顯示器 CJ791
基於 USB Type-C 的 Thunderbolt 3 介面可同時提供電力、數據與影像三大功能,同時 Intel 也將藉由直接整合到未來的處理器與開放架構,現在漸漸的在市場發酵;三星也預計在 2018 年的 CES 展出首款搭載 Intel Thunderbolt 3 的 QLED 顯示器 CJ791 ,採用 1,500R 曲度與三星 QLED 技術,最重要的是具備 Thunderbolt 3 的菊花鏈串接、供電等特色。 CJ791 採用 21:9 3,440 x 1,440 解析度的 1,500R QLED 面板,達到 125% sRGB 色域,提供 178 度廣視角,回應時間為 4ms
7 年前
是 Apple 自家新品 Thunderbolt 3 雙向傳輸線 一條線1190元這篇文章的首圖
 Apple 自家新品 Thunderbolt 3 雙向傳輸線 一條線1190元
蘋果原廠出了雙向功能的 Thunderbolt 3 傳輸線(0.8公尺),定價 1190 元,傳輸速度比Thunderbolt 2 快上 1 倍,最多同時可串聯 6 部 Thunderbolt 3 裝置。 電力傳輸以及價格上略勝一籌 蘋果在官網新增一條 Apple 自家的 Thunderbolt 3 雙向功能傳輸線,比 Belkin Thunderbolt 3 在電力傳輸以及價格上略勝一籌。Apple 自家的 Thunderbolt 3 最高可達 40 Gbps 的速度傳輸資料,10 Gbps的USB 3.1 Gen 2數據傳輸、DisplayPort 視訊輸出 (HBR3)和高達 100W
7 年前
是滿足專業影音工作者性能或可靠性的需求, G-Technology G-RAID with Thunderbolt 3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首圖
滿足專業影音工作者性能或可靠性的需求, G-Technology G-RAID with Thunderbolt 3 動手玩
隨著採納 USB Type-C 介面的 Thunderbolt 3 介面的推出,不少中高階筆記型電腦為了簡化 I/O 設計,紛紛導入這項新式的介面,畢竟此介面能滿足供電、數據資料、影像數據等需求,並延續 Thunderbolt 系列可進行菊花鏈串接的特性,同時高於現行 USB 的頻寬,更使得此項介面對專業使用者的外接儲存裝置帶來高頻寬。 這次也測試由 Western Digital 集團旗下的 G-Technology 所推出的 G RAID with Thunderbolt 3 外接式雙硬碟儲存解決方案,這款產品可說是為了進行影片處理與工作流所推出的解決方案,體驗基於 Thunderbolt
7 年前
是[蘋果急診室] Mac 選購指南(五)ThunderBolt與USB Type-C 加入 Mac 前不可不知的電腦介面這篇文章的首圖
[蘋果急診室] Mac 選購指南(五)ThunderBolt與USB Type-C 加入 Mac 前不可不知的電腦介面
自從 New MacBook 推出以來,蘋果就開始大砍自家電腦的連接介面,從 New MacBook 令人髮指的「一個」USB Type-C 插座(還身兼電腦充電孔)開始,再到 MacBook Pro 的四個 Type-C 插頭(同樣身兼電腦充電孔),看起來蘋果就是要強迫大家接受電腦只有一種接口的事實啊! 可是蘋果還有種接頭叫做 ThunderBolt,這個跟 USB 插頭不一樣的玩意如今卻長得跟 USB 相同...這也導致一些使用者買了 ThunderBolt 的轉換配件之後,才發現 MacBook 不能用(MacBook 沒有 ThunderBolt)。到底這兩種長得一樣但卻不能共通使用的
7 年前
正因為 USB Type-C 應用太廣,反在現階段造成消費者困擾
雖說 USB Type-C 對於通用介面的發展是相當重要的里程碑,且確實有機會成為未來一統天下的通用連接介面,但以現狀來說,光就應用面來說, USB Type-C 目前對消費者恐怕是相當困擾的一項介面,因為同樣是 USB Type-C 介面,卻不見得接上去就會達到你想要的結果。 畢竟 USB Type-C 只是一個介面的設計,但光是在 USB 的規範中,就已經會產生許多的分歧,這樣的情況在手機上更為混亂,簡言之, USB Type-C 不代表一定具備 USB 3.0 以上的規格, USB Type-C 也不一定支援 Power Delivery 供電/充電規範。 以手機的情況來說,由於多數中低
7 年前
是NVIDIA 推出 TITAN X 與 Quadro 的外接 GPU 驗證,確保專業工作者所需的穩定性與效能這篇文章的首圖
NVIDIA 推出 TITAN X 與 Quadro 的外接 GPU 驗證,確保專業工作者所需的穩定性與效能
雖說可以使用 Thunderbolt 3 外接 GPU 已經不是甚麼大新聞,不過 NVIDIA 在 SIGGRAPH 宣布了針對專業工作者的 eGPU 解決方案驗證,是以外接 TITAN X 準專業卡以及 QUADRO 繪圖卡的專業外接 GPU 方案,進一步確保專業工作者搭配 Thunderbolt 3 介面的外接盒外接這些專業卡時可以確保使用的性能、可靠性以及專業軟體的使用性,鎖定 3D 繪圖、 VR 以及 AI 等專業工作者與開發者,這項計畫將與提供專業級外接 GPU 解決方案的系統商合作並進行各項驗證,首波包括 BIZON 、Sonnet 、 One Stop System 等專業系統商
8 年前
是WWDC 2017 : 蘋果 MacOS High Sierra也加入對外接 GPU 的支援,同時可支援 VR 裝置這篇文章的首圖
WWDC 2017 : 蘋果 MacOS High Sierra也加入對外接 GPU 的支援,同時可支援 VR 裝置
蘋果在稍早的 WWDC 大會宣布新版的 MacOS 、代號 High Sierra ,除了強調一些新的 Safari 瀏覽器功能(例如預設禁止自動播放、強化安全性)還有郵件等機能以外,也一併宣布全新的圖像兼運算用的 Metal 2 API , Metal 2 也搭上近期人工智慧的順風車,宣布支援深度學習功能。 而隨著新版的 Mac 產品也陸續導入與 Intel 共同制定的 Thunderbolt 3 介面,這項介面已開始在 Windows 裝置上提倡透過外接方式連接 GPU ,蘋果這次也正式在 High Sierra 更新支援此項功能,意味著升級到 High Sierra 能夠正確的支援外接
8 年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