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velle.fu

共20172則
甚麼都懂一點、甚麼都不精
Computex 2018 : Arm 高階 IP 導入未來趨勢,囊擴邊際運算、 AI 、 8K 體驗
Arm 今年 Computex 的重點在於上週甫發表的三項高階新 IP ,分別是新一代的 CPU 微架構 Cortex-A76 ,新一代高階 GPU 微架構 Mali-G76 以及可支援 8K 的影像處理器微架構 Mali-V76 ,此三項高階架構不僅在性能上再度提升,更以未來趨勢強化機械學習性能,以及注入新一代 8K 、 AR/VR 多媒體體驗。 在正式介紹三項新架構前, Arm 副總裁 Nandan Nayampally 也將 Arm 去年一整年所發表的各項 IP 、技術等進行簡單的複習,同時重申 Arm 的 Project Trillium 是勢在必行的趨勢。 而此次公布的三大高階架構預
7 年前
Gogoro S2(Series 2)不僅只是原廠精裝版還給你更大動力,Gogoro鎖定年輕人的街頭潮車動手玩
Gogoro S2(Series 2)不同於主打個性化、精品設計而大量使用專用件與不同於傳統速可達結構的 Gogoro Series 1 ,去年所推出的Series 2 則為了普羅大眾的用車習慣,使用傳統速可達基本結構以及通用的避震,同時也加大坐墊設計,符合台灣不少用車人需要雙載的需要;今年睿能進一步推出兩款各別鎖定不同年輕族群的Series 2 ,這次試駕的是標榜運動化的 Gogoro S2 。 正在觀望 Gogoro S2,有幾篇文章也請不要錯過: Gogoro 在換電池的時候有一個隱性缺點,請看一下 Gogoro 的補助攻略大全,節省荷包一定要看 Gogoro 2 Delight 完全圖
7 年前
UDOO 推出相容於 Arduino 的 UDOO BOLT 單板電腦,號稱性能比 MacBook Pro 13 高出兩倍
單板電腦廠商 UDOO 甫在 Kickstarter 推出一款全新的 UDOO BOLT ,強調性能比 MacBook Pro 高出 2 倍,可用於 AR 、 VR 、 AI 、邊際運算、數據分析甚至挖礦,同時相容 Adreno ,而關鍵在於 UDOO BOLT 所採用的是基於 Zen 架構的 AMD Ryzen Embedded V1000 嵌入式處理器,且功耗僅 12-25W 。 Ryzen Embedded V1000 系列平台提供兩種不同的版本,而 UDOO Bolt 提供的是 2C4T 的 V1202B ( UDOO BOLT V3 ),以及 4C8T 的 V1605B ( UDOO
7 年前
提供滿足旗艦手機與筆記型電腦所需的性能、娛樂與 8K UHD , Arm 發表 Cortex-A76 、 Mali-G76 與 Mali-V76 IP
Arm 一口氣發表三款代號同為 76 的新 IP ,包 括 Cortex-A76 CPU IP , Mali-G76 GPU IP 以及 Mali-V76 ,以新一代高性能裝置、邊際人工智慧與 8K UHD 等需求提供合宜的架構。 Cortex-A76 基於 Arm V8.2 架構,可支援 x86 模擬能力,故理論上可用於 Windows 10 on Arm 裝置的核心,同時為支援 Arm DynamIQ big.LITTLE 技術的 CPU IP ,故可彈性因應 1 大 7 小到最多 4 大 4 小的 Cluster (與 Cortex-A75 相同,單一 Cluster 最高 8 核、最多
7 年前
高階機性能近乎下放的全方位基準, Sony A7 III 動手玩
Sony A7 系列歷經三代的進化,至今也逐漸調整產品定位,從第一世代主打最平價的 35mm 全片幅,現在已經是定位在不遜於甚至超越傳統數位單眼的新世代無反光鏡系統,而在前兩世代的 A7 都是作為世代的第一波產品,也因此技術規格多半是處於同世代最弱,但到了 A7 III ,性能卻大幅提升,加上平實的定價,也有著以下犯上的實力。 不同於其它廠牌在不同級距產品以不同的機身設計差異化, Sony 在 A7 系列的戰略是透過感光元件以及電子系統作為差異化,雖然對消費者而言較難以外型看出產品等級,加上機身基本設計相似,然而 Sony 每一世代的 A7 機身都是全新設計,到了 A7 III 已經越來越完善
7 年前
Tamron 確認 28-75mm F/2.8 Di III RXD 錄影對焦有問題,預計透過韌體更新修正
Tamron 在今年 CP+ 所發表的 28-75mm F/2.8 Di III RXD ( Model A036 )受到相當多 Sony A7 系統玩家的關注,畢竟僅有 67mm 的口徑、輕巧的重量、比起 Sony 原廠接近焦段更好的放大倍率與相對便宜的價格,也讓攝影玩家有除了 G-Master 外的原生大光圈標準變焦鏡新選擇,然而最近陸續出貨後,也爆出在錄影時調整焦點有自動對焦失效的問題。 Tamron 也正視了這項問題,雖然對純拍照的攝影玩家影響不大,不過畢竟不少使用者會使用 A7 系列機身進行錄影, Tamron 公告將透過韌體更新解決狀況,不過還未宣布釋出韌體的時程。 新聞來源: D
7 年前
都在 6 月 1 日,華碩 ZenFone 5Z 開放預購、 ZenFone Max 電信門市開賣
華碩新機皇 ZenFone 5Z 終於要在 6 月 11 日開放預購,而其中被視為主力的 6GB RAM + 128GB 儲存版本將於 6 月 1 日到 6 月 10 日開放預購,此外主打大電力與全螢幕設計的 ZenFone Max 也將在 6 月 1 日於電信門市開賣。 ZenFone 5Z 搭載 6.2 吋 FullHD+ 異形屏,核心基於 Snapdragon 845 行動運算平台,最高規版本提供 8GB RAM + 256GB 版本,提供 1.4um Sony IMX363 元件搭配 f1.8 大光圈,並具備超廣角輔助鏡頭,還有 16 種場景與主題的辨識與使用習慣智慧學習,內建 3,3
7 年前
中國醫藥大學盼 AI 技術能成為醫師的最佳幫手,以 AI 骨齡推估拋磚引玉進而提供更多元的應用
中國醫藥大學在 AI 的醫療應用投入相當多的前期資源,除了負責規劃架構的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人工智慧醫學診斷中心主任黃宗祺博士,自認不懂 AI 但卻又看好 AI 能為醫學帶來轉型與變革的中國醫藥大學副校長蔡輔仁教授更是促成中國醫藥大學導入 AI 的重要人物,不僅如此,蔡教授本人同時也作為中國醫藥大學 AI 應用於骨齡推估的核心人物。 蔡教授表示,醫療產業對於接受新事物需要長時間的育成,尤其執業越久的資深醫生,就更難以信任新科技且對自己的經驗充滿自信;但他也以過去 X 光斷層掃描剛起步前的情況為例,指出早期在未有 X 光斷層掃描前,具經驗的神經科醫生在腦溢血領域被視為神一般的存在,當時透過經驗判
7 年前
NVIDIA 黃仁勳: NVIDIA 所提供的不僅是 GPU ,而是兼具超算與通用 AI 的 TensorCore + GPU 架構
NVIDIA 執行長黃仁勳在 GTC 2018 台灣場結束後,也接受媒體的團訪,在正式開始前,黃仁勳仍再度重申,固然摩爾定律在前幾年的運算領域似乎停滯不前,使得許多科學研究也隨之無法突破,但隨著 GPU 加速被廣泛接受,全新的運算架構使得摩爾定律再度開始運轉,且有著飛躍性的性能成長,尤其 GPU 重啟深度學習技術熱潮,使得 AI 技術也因此再度起飛, OpenAI 組織更指出,在 5 年內 AI 的性能成長達 30 萬倍,由 AI 永續撰寫程式的時代也隨之來臨,並因此解決近期人類無法解決之問題。 當有人問起黃仁勳如何看到 IoT 終端 AI 化市場,他指出,若是多半廠商都能辦到的領域,是 NV
7 年前
NVIDIA GTC 2018:結合超算、人工智慧兩方需求與雲到端的平台,為 GPU 加速的新摩爾定律世代備好最強力的武器
台灣作為 NVIDIA GTC 國際巡迴第一站,再度由執行長黃仁勳親自進行主題演講,開場仍強調 GPU 運算是當前使摩爾定律持續延續的關鍵,他更大膽預測,接下來十年,超算效能將有百倍的增長,也使得科技、技術有全新的突破。 黃仁勳認為,考慮到能源效率、成本考量,接下來的超級電腦在務實面的考量,勢必要透過 GPU 加速大幅提升效能, NVIDIA 在十年內以 GPU 搭配 CUDA ,在超級運算領域提供達 550 種可藉由 GPU 加速的應用,從分子建模,量子、力學,氣象、物理、能源,資料科學與 AI ,且影響 為模擬與機器學習兩造需求重塑 TensorCore GPU 為了模擬與機器學習等當前超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