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新知 火星 NASA 真菌 建材 火星生活 移民火星科學家們正在努力 研發靈芝菌絲成為房屋建材 NASA位於矽谷的艾姆斯研究中心多年來持續研發適用於打造月球和火星棲息地的輕質建材,科學家正利用靈芝和蘑菇的菌絲體建造房屋和傢俱,要讓太空人和人類在其他星球有更宜居的空間。 科幻小說中描述人類在火星或其他星球上活動,必須靠機器維生,出現飛行汽車在沙丘上盤旋的場景,不過,現實生活中,這些星球的居住地可能將更為環保。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預計在2026年將人類送上月球,過程遇上種種技術挑戰,包括在月球上打造適合人類居住的家園。位於矽谷的艾姆斯研究中心(Ames Research Center)的解決方案是運用真菌菌絲體來打造建材。 畢竟要將木材、金屬、玻璃以太空船運到其他星球非常困難 中央社 9 個月前
科學新知 火星 NASA 美國太空總署 模擬生活 NASA 模擬火星生活計畫 4 位志願者將完成任務 先前由美國太空總署提出CHAPEA (Crew Health and Performance Exploration Analog)計畫,並且在2023年6月25日執行第一個項目,在經過378天的模擬生活後,首波參與此計畫的4名志願者終於將從模擬環境中離開。 美國太空總署預計在美國東岸時間7月7日下午5點 (台灣時間7月8日凌晨5點)以直播方式呈現4名志願者從模擬環境離開實況,可透過以下直播影片進行觀看。 4名志願者分別為Kelly Haston、Anca Selariu、Ross Brockwell與Nathan Jones,從去年6月下旬開始住進位於德州休士頓、範圍在1700平方英尺 (約 Mash Yang 10 個月前
科學新知 品牌大傳奇 ARM 安謀 安謀,ARM deep learning [品牌大傳奇] 從手機到人工智慧的 Game Changer ,ARM重新詮釋改變人類命運的新運算 在智慧手機崛起前,多數的人談到電腦,多半只知道 AMD 、 Intel 與 NVIDIA ,不過隨著智慧手機崛起, ARM 這個名字也漸漸廣為人知,不過不同於前三家以電腦為主的品牌, ARM 總給人一種蒙著神秘面紗的感覺,好像哪裡都可以聽到搭載 ARM 的核心,但卻又不是處理器的品牌,不過或許很多人並不清楚, ARM 不僅僅只是智慧手機界的霸主,從物聯網裝置到伺服器甚至汽車,處處可見 ARM 的技術。 雖然 ARM 廣為人知是智慧手機崛起後近幾年的事情,不過追溯到 ARM 的前身艾康電腦 ( Acorn Computers),則可回溯到上個世紀 1978 年,而後在 1990 年正式成立 AR 花生醬 7 年前
科學新知 日本 印刷 紙鈔 防偽 日幣 日本工廠開箱頻道Process X記錄令和版一萬日幣新鈔製作過程,強調集日本150年鈔票防偽技術大成 有超過百萬訂閱的日本工廠開箱頻道Processor X已經介紹過許多日本獨具個性的工廠,舉凡農漁業、樂器、工具機、交通工具等都曾介紹過,日本在2024年7月3日開始發行三種全新的令和版紙鈔的同時,Processor X也公布與日本國家印刷局合作、紀錄新版一萬日幣紙鈔的生產過程。日本政府強調新版紙鈔是睽違近20年的新設計,集結日本150年以來的鈔票防偽技術,同時也加入兩項全新的防偽技術。 ▲鈔票的圖案仍由繪畫工匠描繪,再由雕刻工匠手工雕刻原型模具後進行數位化(圖片擷取自:Processor X) ▲日本新鈔使用三俁與馬尼拉麻做為原料(圖片擷取自:Processor X) 在Processor X Chevelle.fu 10 個月前
科學新知 機器人 皮膚 日本科技 機器人 皮膚 東京大學開發出機器人活體皮膚 看起來並不像人類 日本科學家利用人類細胞開發出一種相當於活體皮膚的物質,可以將其附著在機器人表面,展現出逼真、或許令人毛骨悚然的笑臉。 法新社報導,日本東京大學研究人員本週在「細胞報導物理科學」(Cell Reports Physical Science)期刊發表研究報告,並附上一段影片,影片中看起來黏糊糊的粉紅色材料,延展成令人不安的笑容。 研究人員使用一種「皮膚形成細胞負載凝膠」來創造一個「覆蓋著活皮膚的機器人」。 生物混合機器人專家希望有朝一日,這項技術可以在具人類外觀與能力的機器人發明中發揮作用。 這個由東京大學竹內昌治(Shoji Takeuchi)教授領導的團隊表示,「我們也希望這有助於進一步了解皺 中央社 10 個月前
科學新知 一圖看懂 ARM 原理 dynamiq arm dynamic 一圖看懂 ARM DynamIQ運作原理 行動處理器除了追求效能的提升外,增加運算效率也是重要的關鍵。先前ARM 較廣為人知的是big.LITTLE大小核技術,不過隨著技術的演進,今年ARM在big.LITTLE基礎上,推出了新的DynamIQ。單一Cluster內可有8個核心,且可由不同架構、時脈的核心組成,提升了運作效率與配置的彈性,現在我們利用簡單的圖片來說明DynamIQ的運作原理吧! ▲DynamIQ支援多顆不同架構的處理器,也能讓處理器在不同時脈下運作,繼big.LITTLE之後的新運算架構。 用龍舟來比喻核心技術 如果用龍舟來比喻ARM的DynamIQ與先前的big.LITTLE技術,我們把龍舟當成Cluster、船員當 池塘裡的鯉魚 7 年前
科學新知 臭氧 環境部 台灣研究 環境部研究15種樹容易產生臭氧 但不會有空污問題 關於建議15樹種屬於異戊二烯「高排放」,計畫主持人、成功大學教授吳治達表示,不可能說種樹會造成空氣污染或危害健康,是建議避免單一樹種大面積種植,混合林讓生態系統更健全。 環境部曾委託成功大學研究「結合系統性文獻回顧與實地研究以擬定空污減量為導向之在地化城市綠化實務推動模式」報告,以地理氣候區和社會經濟分區,細緻定義我國需要優先進行綠化的區域,特別針對那些空氣污染濃度高且人口眾多的地區進行了深入探討。 報告中正面表列45種建議種植樹種清單,分別為適合內陸、濱海的喬木及灌木;喬木如台灣五葉松、竹柏,灌木如南澳杜鵑、烏來杜鵑等;另外列出高排放異戊二烯(臭氧前驅物)的樹種為15種。 本計畫主持人、成大 中央社 10 個月前
科學新知 成功大學 奈米科技 癌細胞 台灣科技 成功大學研發「奈米級螢光元氣彈」 可點亮癌細胞的發光器 在超早期發現治療 國立成功大學今天宣布成功研發世界首創「奈米級螢光元氣彈」,以進行細胞螢光影像,提高疾病偵測技術靈敏度,使癌細胞無所遁逃,也讓世界見證台灣奈米科技重大突破。 成大今天發布新聞稿指出,「奈米級螢光元氣彈」由成大化學系教授葉晨聖團隊研發,藉由放電細菌膜包覆增強上轉換粒子螢光機制,讓複合奈米粒子如同「凝聚超強的螢光元氣彈」,提高疾病偵測技術靈敏度。這項研發已獲得國際期刊「先進材料」(Advanced Materials)刊登。 成大表示,葉晨聖研究團隊製造出含稀土元素NaYF4:Yb,Er約60奈米大小的上轉換材料,在相同激發光條件與材料濃度下,用螢光光譜儀進行測量,發現包覆細菌膜後的螢光強度較包覆前 中央社 11 個月前
科學新知 sony mobile Xperia XZ Xperia XZ Premium Xperia XZs Sony Xperia XZ Premium 、 XZs 的 MotionEye 技術有哪些特殊之處,聽聽工程團隊怎麼說吧 Sony Mobile 在稍早舉辦 MWC 新品的台灣發表會,其中兩款旗艦級機種 Xperia XZ Premium 與 XZs 搭載了 MotionEye 相機模組,主打具備 960fps 高速錄影能力, Sony 也請到原廠技術人員針對 MotionEye 的技術與特色進行介紹。 MotionEye 主要由三大特色構成,包括全新設計的 G 鏡片,基於 Sony 三層堆疊技術的 1/2.3 吋 19MP Exmor RS 感光元件,以及強化的 Bionz 引擎;可提供超高速攝影、預拍以及更好的影像品質。作為關鍵核心的 19MP 感光元件,除了感光層以外,還整合高速電路以及 1GB 的高速儲存 Chevelle.fu 8 年前
科學新知 手術 器官移植 醫療科技 全球首例移殖豬腎患者 手術後2個身亡 美國麻薩諸塞州綜合醫院3月成功將基因改造的豬腎移植到活體患者身上,然而院方表示,接受移植的62歲男子斯萊曼(Rick Slayman)在手術近2個月後死亡。 綜合法新社和路透社報導,位於波士頓的麻州綜合醫院今晚發表聲明說:「麻州綜合醫院對斯萊曼先生突然去世深感悲痛。沒有跡象顯示最近接受的移植手術導致他的死亡。」 麻州綜合醫院的外科醫生3月創下全球首例,將基因改造的豬腎成功移植到罹患腎疾末期的斯萊曼身上。 院方聲明說:「斯萊曼將永遠被視為全球無數移植患者的希望燈塔,我們對他的信任與推進異種移植領域的意願深表感謝。」 器官短缺是各地長存問題,麻州綜合醫院3月表示,光是該院就有超過1400名患者在等 中央社 11 個月前
科學新知 研究報告 全球暖化 東英吉利大學 各國政府 碳移除計畫不足!《自然》雜誌:仍需額外減少32億噸二氧化碳 《自然》雜誌刊登東英吉利大學報告,指出現行碳移除計畫遠遠不足以控制全球暖化,需更積極行動。 《自然》雜誌刊載由東英吉利大學 (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UEA)製作研究報告,指稱當前的碳移除 (CDR)計畫作法仍不足以達成《巴黎協議》 (Paris Agreement)期望將全球暖化幅度控制在攝氏1.5度以內的目標。 此研究報告是在調查各國氣候保護計畫之間所進行碳排放差距,以及執行相關作法實際結果之後做出結論。 研究報告指稱,目前全球從大氣環境中減少碳排放的作法,在2030年時最多額外減少5億噸的二氧化碳,而到2050年則可能僅會額外增加為19億噸,與2050年以前避 Mash Yang 12 個月前
開箱評測 科學新知 PolarPen 磁鐵筆 強力磁鐵 Line ID 通識課把妹神器!超神奇的磁鐵科學玩具「PolarPen」在台上市囉! 「喔喔喔!你的筆蓋怎麼會這樣飄起來呢?」「這是 PolarPen,用磁鐵做的,所以可以讓筆蓋飛起來」「喔太好玩了!我給你我的 Line,你跟我說在哪裡可以買!」獲得成就:第一次取得通識課正妹 Line ID好吧,看完以上的宅男妄想之後,我想我還是進入正題,帶大家來玩玩這支有趣磁鐵筆吧!話說 PolarPen 其實也不是什麼古老玩意,他是 2013 年十月在 KickStarter 上完成集資的超火熱商品,藉由多節強力磁鐵結合筆夾、鋼珠筆芯、觸控筆頭等,打造出實用又好玩的超有趣磁鐵筆,一推出集資就衝上八十萬美元(兩千多萬台幣)的驚人集資額。至於到底有多神奇,能大家願意掏錢購買呢?我想下面這張 G 陳寗 10 年前
科學新知 鋰電池 再生能源 新能源 儲能裝置 水電池 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開發水電池技術,以水取代電解質不會起火爆炸且成本更低 鋰電池是當前儲能的主流技術,不過隨著大量電子產品使用以及是目前新能源車普遍使用的技術,鋰電池也衍伸出包括回收、安全性與製造等問題;澳洲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發表一向全新的電池技術,稱為水電池,強調使用的材料能夠回收,且不會燃燒與爆炸,還具備低成本的特性;目前團隊正努力突破水電池的能量密度,並表示最快在1-3年內有望取代鉛酸電池、10年成為鋰電池的競爭者。 水電池並非以水作為原料,全稱是水性金屬離子,相較傳統電池使用有機電解質,水電池則是以水取代有機電解質,自然就不會產生燃燒或爆炸,同時使用的原料為地球存量豐沛的鎂、鋅等材料,不僅便宜也更無毒性,有助於低成本量產與減少對環境的汙染。 ▲水電池利用水取 Chevelle.fu 1 年前
科學新知 Popular Mechanics 科技生活 冷知識 哥吉拉 看完《哥吉拉》了嗎?來點大恐龍的科學冷知識吧! 中文化圖片來源:Popular Mechanics(原繪圖者為 Andrew Rae);原文引用來源:Popular Mechanics2014 重開機(?)版本的《哥吉拉》上映前引起不少討論,上映後目前評價好像有點兩極(可以看這篇只有小雷的哥吉拉其實是災難片的影評),不管怎樣,大家應該都可以理解,哥吉拉這種身材的怪獸要存在,本來就有些偏離現實的 bug,Popular Mechanics 因此還特地撰文分析這位大怪獸不太合理的生理設定。基本上現實中是不太可能有動物可以這麼大隻,其不僅要面對體熱過高問題,內臟可能會因此爆炸,若要取得運動所需足夠的熱量,恐怕要用油管一樣粗的管線把高熱量奶油接到嘴 Casper 10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