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未來 Tesla Tesla 第四季度及全年交付數據低於市場預期 Tesla 公布 2024 年第四季度及全年交車數據,表現低於市場預期,可能影響短期市場反應。 Tesla稍早公布2024年第四季與全年車輛生產與交車數據,其中第四季總計生產45.9萬輛電動車,交車數量則達49.5萬輛,而2024年全年車輛產量達177.3萬輛,交車總數則達178.9萬輛。 除了低於市場預期數量,Tesla全年交車數量也低於2023年全年表現,成為Tesla首度全年交車數量於隔年下滑的情況。 而影響全年交車數量下滑,原因包含不少中國車廠搶走市場銷售佔比,而不少美國品牌如Rivian也吸引不少人選購,使得Tesla整體交車數量減少。其他因素,則包含Tesla在去年將不少重心放在機 Mash Yang 4 個月前
汽車未來 Tesla 特斯拉投資購地 1194 公頃在墨西哥建設超級工廠 特斯拉在墨西哥購地 1194 公頃,可能將推進原計劃的超級工廠建設,擴大生產布局。 相關消息指稱,Tesla似乎已經在墨西哥新萊昂州買下總計1194公頃面積土地,約花費將近1兆美元,似乎準備推進原先計畫在墨西哥建置的超級工廠。 而此土地並非完整一塊,而是分成四塊各別購入,最大一塊為644公頃,最小塊則僅有0.15公頃。 這些土地並非由Tesla直接購買,而是透過名為Ecological Project Mario、由前Tesla主管等人經營的公司完成交易。此筆土地交易似乎是在2024年3月就已經完成,但顯然要用於建置超級工廠,依然需要在當地完成相關必要法規申請。 Tesla先前表示將在全球擴建 Mash Yang 4 個月前
汽車未來 影科技 癮人物 俥科技 Volvo Harman Kardon Bowers & Wilkins 車用音響 黃文萱 混音師 VOLVO車用音響 VOLVO 劇院級車用音響系統:Harman Kardon、Bowers & Wilkins,暢銷金曲混音師黃文萱親身體驗 好萊塢電影《關鍵少數》中,女主角以不懈的努力,加上堅強意志和專業能力,最終在美國太空總署中獲得所有專家的認同。就連John Glenn在締造人類首度進入地球軌道記錄之前,都得說一句:”Get the girl to check the numbers. If she says the numbers are good, I am ready to go.“ (叫那女孩再確認數字,如果她說沒問題,那我就準備好了) *影片中 03:33 文字「ER」正確應為「音壓」。 類似的情節,也曾出現在作品多次獲得金曲獎肯定的混音師黃文萱身上。從製作助理入行,經歷過詞曲創作、製作、錄音、混音、演唱會現場設計 癮特務 5 年前
汽車未來 遠通電收 eTag 道路救援 申辦eTag自動儲值加停車扣繳 送10公里免費道路救援 遠通電收今天宣布,即起到年底,申辦「eTag自動儲值」加辦「eTag停車扣繳」新舊用戶,皆可享10公里內免費道路救援,或選擇接電、送油、送水、換胎等急修服務1次。 根據統計,台灣每年道路救援需求總量約達50萬件,尤其集中於長假期間的返鄉與出遊高峰。 遠通電收今天發布新聞稿表示,目前市面上提供免費道路救援服務的主要管道,包括信用卡特定卡友預先登錄或達消費門檻、新車出廠保固及購買保險(車險)等。 遠通電收指出,這次與全鋒合作,針對「eTag自動儲值加辦eTag停車扣繳」新舊用戶,提供10公里內免費道路救援,或選擇接電、送油、送水、換胎等急修服務1次,適用期間長達1年,此服務涵蓋市區拋錨或國道上急需 中央社 4 個月前
汽車未來 超級充電站 Tesla Tesla V4 超級充電站將登陸中國並開放支援第三方電動車 Tesla 宣布在中國市場推出 V4 超級充電站,並將開放更多第三方電動車使用,推進充電基礎設施發展。 Tesla在2023年3月率先於荷蘭哈爾德韋克 (Harderwijk)率先啟用的V4超級充電站,後續在美國等地區開放使用之後,接下來將於中國市場啟用,並且將開放更多第三方電動車使用。 V4超級充電站不僅配置更長充電纜線,更使每輛車的峰值充電功率高達250kW,標榜讓Model Y車款0%電量在30分鐘內充至80%,而接下來也將透過更新支援更高充電功率。 除了可讓Tesla車款使用,V4超級充電站也將開放所有採CCS充電口的電動車使用,藉此讓更多電動車能透過V4超級充電站補充電量,進而推動電 Mash Yang 4 個月前
汽車未來 電動車 電動機車 viva Gogoro 補助 金額 Gogoro VIVA電動機車購車補助:全台各縣市補助金額總整理 最低價25,980元 Gogoro在9月26日發表綠牌輕型電動機車Gogoro VIVA,不僅擁有獨特的外形設計、以及菜籃把手等多樣選配設備,Gogoro VIVA是第一款搭載SBS連動煞車系統的綠牌電動機車,也是Gogoro目前最便宜的車款。Gogoro VIVA適合都市短程通勤,售價未補助為54,980元,若含補助最低則是25,980元。(更多資訊可參考:一圖看懂 Gogoro VIVA綠牌電動機車) 新購輕型電動機車 行政院環保署補助1,000元 根據車型不同,行政院環保署提供的補助金額也不一樣,如Gogoro其他電動機車屬於重型電動機車,若新購則環保署提供3,000元補助,而淘汰二行程並新購則有5,000為 Zero圈圈 5 年前
汽車未來 人工智慧 澎湃秒充協議 小米開放澎湃秒充即插即充協議 供車輛與配件廠商使用 小米宣布開放澎湃秒充即插即充協議,允許車輛與配件製造商直接採用,推動生態圈發展並提升充電便捷性。 在近期舉辦的人車家全生態合作夥伴大會中,小米宣布將其自行提出的澎湃秒充協議開放,讓所有車輛、配件業者都能直接取用。 小米從2021年開始對外授權使用澎湃秒充協議,初期先開放車輛業者合作使用,截至目前為止已經有超過800萬個授權快充模組授權產量,分別涵蓋30家車輛業者、160餘種車款使用。 而此次宣布以開放形式提供授權,讓所有車輛、配件業者都能直接取用,包含Anker、Romoss (深圳羅馬仕)在內電源配件與行動電源都將採用小米澎湃秒充協議打造快充產品,分別對應33W與55W快充。 除了宣布開放澎 Mash Yang 4 個月前
汽車未來 電動車 現代 現代汽車全固態電池電動車將於 2025 年測試 現代汽車計畫生產全固態電池元件,預計2025年開始測試搭載全固態電池的電動車,目標在2030年前全面量產,屆時電動車續航力和充電速度可望大幅提升。 相關消息指稱,現代汽車 (Hyundai)計畫投入生產全固態電池元件,藉此讓電動車能有更快充電效率與更長放電續航里程錶現,同時也能以更高能量密度儲放電能。 現代汽車從去年投入73億美元資金,用於未來10年的電動車電池技術創新研發。 目前現代汽車投入發展的電池設計,包含普遍使用的磷酸鋰鐵電池、三元鋰電池,以及全固態電池,並且對應不同電池使用需求。而在接下來的發展中,現代汽車預期將會在全固態電池投入更多發展資源。 依照目前規劃,現代汽車預計會在2025 Mash Yang 4 個月前
汽車未來 美國 自駕車 美國交通安全局調整規範 促進自駕車合法上路 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提議調整自駕車監管框架,降低法規門檻,讓更多自動駕駛車輛合法投入公共道路使用。 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 (NHTSA)提出自駕車評估監管框架 (AV STEP),將允許更多搭載自動駕駛系統的自駕車輛上路,並且簡化豁免申請流程,但條件是車輛業者必須提供更多數據,同時提高技術透明度,藉此獲取公眾信任。 由於目前美國境內制定的聯邦汽車安全標準 (FMVSS)要求所有上路車輛必須配置方向盤、腳踏板控制等設備,以及後視鏡裝置,但當前自駕車輛因無須人為介入操作,多半不再配置此類設備,因此車輛業者如果要使其自駕車合法上路,除了調整相關設計,否則必須向美國聯邦政府申請豁免,但每年 Mash Yang 5 個月前
汽車未來 本田 日產 本田與日產計劃 2025 年簽署業務整合協議 報導指出本田與日產將於 2025 年 6 月達成整合協議,要應對市場挑戰,提升雙方競爭力並優化資源配置。 日經新聞報導指稱,本田 (Honda)與日產 (Nissan)預計會在今日 (12/23)簽署基本協議,並且將著手討論雙方業務整合事宜,最快會在2025年6月達成最終協議。 而報導指稱本田與日產將成立全新控股公司,並且將原本的本田、日產體系合併,新公司總裁將從本田提名董事中選出,同時也將任命新控股公司的多名內外董事成員。若雙方順利合併,將形成在全球排名前三名的車輛集團。 同時,雙方將透過業務整合分攤車輛技術開發成本、簡化管理,藉此提高車輛市場競爭力。 本田與日產合併,最主要目的預期是為了匯 Mash Yang 5 個月前
汽車未來 Honda Nissan 本田 日產 NHK 本田與日產合併談判預計在2025年6月達成協議 日本車廠本田技研與日產汽車已經在2024年12月宣布簽署合併基本協議,開始探討雙方業務整合,根據NHK取得的線報,雙方預計在2025年6月達成最終協議。目前本田技研與日產汽車初步將以設立設立合資控股公司進行合併,一旦合併成功預期將成全球第三大汽車集團。 NHK的線報指稱,本田與日產雙方在2024年12月23日各自召開董事會議進行討論,並於同日下午召開新聞發表會公布雙方意向。此外,NHK也指稱新控股公司總裁將由本田提供的董事中選出,顯見本田在其中處於主導的地位。 ▲本田與日產各有各的獨特技術與企業文化,是雙方合併必須面對的磨合問題 本田與日產進行合併的契機是由於汽車產業轉型,由來自美國特斯拉與中 Chevelle.fu 5 個月前
汽車未來 autopilot Waymo Tesla Waymo 引述保險數據證實自駕車安全性 Waymo 與瑞士再保險公司合作研究顯示,自動駕駛車輛在財產損失和人身傷害索賠方面,風險分別降低 88% 和 92%,但數據仍有誤差。 過去強調自動駕駛車輛比人為駕駛更加安全之餘,Waymo稍早與瑞士保險公司Swiss Re合作研究,指稱其無人自動駕駛車輛造成保險索賠比例遠低於人為駕駛。 Swiss Re針對行駛里程超過2530萬英里 (約4072萬公里)的Waymo車輛運作過程中產生碰撞責任索賠情形,其中對比累積行駛里程超過2000億英里 (約3219億公里)、索賠總額超過50萬美元 (約新台幣1634萬元)的人為駕駛數據,顯示自動駕駛車輛在財務損失對比人為駕駛降低約88%風險,而人身傷害比 Mash Yang 5 個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