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應用 mobileye 自駕車 自駕科技廠商 Mobileye 以軟體及自駕車時行駛繪製地圖方式 強化自駕車運作能力 目前絕大多數的自駕車都是透過光達系統進行周遭環境掃描,讓自駕車運作系統能感知行駛過程的周遭情況,配合其他感測元件讓車輛系統能即時判斷路況,並且判斷是否減速或是改道,不過車輛在運作時候會有不同環境條件改變,因此Mobileye希望藉由軟體定義方式即時改變光達掃描方式,藉此對應即時合適的自駕車運作模式。 未來將採用同時整合主動式與被動式雷達的光達系統單晶片 在CES 2021主題演講中,Mobileye總裁暨執行長Amnon Shashua展示預計從2025年用於自駕車的矽光子光達系統單晶片,同時也強調將以軟體定義方式持續強化自駕車運作能力,並且讓車輛具備自動繪製地圖能力,藉此增加自駕車運作行駛準 Mash Yang 15 天前
科技應用 FLIR 自駕車 熱像儀技術 夜視鏡 熱像儀技術公司 FLIR 由 Teledyne 收購 將用於自駕車、自動化應用識別周遭環境 FLIR旗下熱像儀技術曾用於CAT系列手機,藉此讓更多工業場景能更方便導入熱像儀檢測,例如讓火災處理人員更容易檢查餘熱所在,藉此判斷所有火勢是否完全撲滅,也廣泛應用在美國軍方,其中包含軍方使用夜視鏡,或是用於導彈系統及無人機的熱成像技術,同時相關技術也被應用在Zoox自駕車,或是空拍機識別周遭環境。 透過熱像儀技術識別周遭環境 在美國、加拿大、英國等市場提供儀器儀表、數位影像產品與軟體,並且佈局航天與國防電子及工程系統市場的工業感應元件業者Teledyne Technologies (泰萊達科技),稍早宣布收購位於美國俄勒岡的熱像儀與夜視鏡技術公司FLIR,預期藉此提供更完整的工業感應元件解決 Mash Yang 21 天前
科技應用 蘋果 自駕車 知名分析師郭明錤認為 蘋果自駕車處於早期發展階段 可能 2028 才揭曉 郭明錤認為依照蘋果對於產品的高度規格要求,自駕車有可能不會太快進入市場,甚至可能延後至2028年才正式揭曉。 同時也警告投資者避免在此時過度觀望相關股市投資機會 雖然過去也曾指出蘋果自駕車預計在2023年至2025年間問世,但天風證券分析師郭明錤在稍早提出分析報告表示,目前有關蘋果此項產品具體細節仍不明確,因此目前有可能仍處於早期開發階段,因此蘋果較有可能選在2025年至2027年間公布此項產品。 同時,郭明錤也認為依照蘋果對於產品的高度規格要求,此項產品有可能不會太快進入市場,甚至可能延後至2028年才正式揭曉。 但是相較市場認為蘋果自駕車將會改變傳統車廠發展,同時也會加速自駕車技術應用成長 Mash Yang 1 個月前
科技應用 自駕車 Nuro 無人送貨車新創 Nuro 成為加州第一家獲准商用化的自駕車公司 比大拇指辨識就可無接觸取貨 Nuro已打造不具備方向盤、油門等控制介面的原型車R1,藉此讓車輛存放貨物容積增加,並且透過讓收貨人自行點按車門上觸控螢幕解鎖,現在更讓收貨人可對著自駕車上的鏡頭比大拇指,即可由遠端監控人員確認收貨人身分後將車門開啟,實現真正無接觸的貨品領取方式。 目前先在舊金山灣區、聖塔克拉拉拉郡、聖馬刁郡特定道路提供貨品遞送服務 由曾經負責自駕技術發展的前Google員工朱佳俊與Dave Ferguso共同創立的Nuro,稍早宣布成為加州第一個以自駕技術投入商業應用的新創公司。 Nuro創立於2016年,最早是以Toyota Priuse油電混合車款改裝,並且透過人力手動方式遠距操作,後續則打造不具備方向 Mash Yang 1 個月前
蘋果新聞 蘋果 自駕車 光達設計 iPhone 12 Pro 蘋果自駕車輛 蘋果自駕車輛可能於 2024 年量產 採用全新電池與光達設計 將改變傳統汽車發展模式 蘋果已經與外部合作廠商打造用於測距,並且協助自駕車輛建構3D立體視覺的光達元件,其中部分光達元件技術源自蘋果內部開發設計,電池部分預期採用單芯設計,並且採用活性材料填充的電池規格,其中包含磷酸鐵鋰成分,藉此降低電池使用過程發熱情況,不僅可讓電池對應續航距離更長,同時也能確保使用安全。 預期將會改變傳統車輛市場發展模式 日前才傳出蘋果最快可能會在明年第三季公布旗下自駕車輛產品,路透新聞更進一步報導指稱此款自駕車輛將會在2024年進入生產,並且採用突破性電池技術,藉此提高車輛運作行駛距離,同時也能降低電池製造成本。 而路透新聞報導所指時間,恰好與日前天風證券分析師郭明錤表示蘋果自駕車輛將會在202 Mash Yang 1 個月前
科技應用 Elon Musk 自駕車 Tesla Tesla 自動輔助駕駛功能明年將推出訂閱制 月費可能為 100 美金 目前還無法確定Tesla預計推行訂閱方案細節,而價格或許有可能會以每月100美元方案提供使用,但具體細節依然要等Tesla公布為準。 透過按月訂閱方式降低使用門檻 在標榜提供完整自動駕駛效果的Full Self-Driving (FSD)自動輔助駕駛功能升級價位逐漸攀高情況下,Tesla執行長Elon Musk在回覆Twitter上的提問時,透露明年將會推出訂閱形式方案。 若依照Elon Musk回覆說法,意味Tesla將會跟進按月訂閱方式,讓更多人願意付費使用全自動駕駛功能,而不用擔心必須花費高昂費用才能升級,或是發現花費大筆升級費用之後,才發現不常使用的窘境。 @elonmusk can Mash Yang 1 個月前
科技應用 Uber lyft 自駕車 Motional Lyft 將在 2023 年起將自駕搭乘服務推廣到美國更多城市 Lyft與Aptiv、現代投資成立的自動駕駛技術公司Motional合作,近期獲准可在拉斯維加斯公開道路上以無人隨車形式提供自駕搭乘服務,而Lyft也計畫在近幾個月內讓此項服務對外運作,推廣到美國其他城市。 與Uber一樣採外部合作模式推廣自駕搭乘服務應用 Lyft已經在美國拉斯維加斯完成10萬趟自駕搭乘服務,接下來則計畫從2023年起將自駕搭乘服務推廣到美國境內更多城市,讓更多人可以體驗自駕搭乘服務所帶來便利性。 目前Lyft是與Aptiv、現代投資成立的自動駕駛技術公司Motional合作,在過去幾年持續在拉斯維加斯進行測試有專人隨車的自駕搭乘服務之後,近期更獲准可在拉斯維加斯公開道路上以 Mash Yang 1 個月前
科技應用 舊金山 自駕車 Zoox Level 5 robotaxi 亞馬遜收購的自駕車新創 Zoox 推出首款 Level 5 等級 4 人座全自駕電動公車:robotaxi robotaxi最高時速可達每小時120公里,內建電池電量約為133kWh,一般情況下約可對應16小時運作時間。而感應部分則透過車頂6組LiDAR光達元件,以及車上多組攝影鏡頭、雷達感應器,最遠可觀察至150公尺遠外的物體,另外也在座位配置安全氣囊系統,在意外發生時確保乘客安全。 預計在舊金山、拉斯維加斯提供搭乘服務 在2018年獲得加州首張自駕車接載服務許可執照,並且在今年6月由亞馬遜收購的自駕車新創公司Zoox,稍早公布旗下第一款無方向盤設計,並且以「robotaxi」為稱的全自駕電動公車。 與Sony、Panasonic打造的全自價接駁車相仿,「robotaxi」也採用箱型、低底盤與大輪 Mash Yang 1 個月前
產業消息 自動駕駛 Uber 自駕車 Aurora Innovation Uber 自動駕駛技術發展業務以低於市值的 40 億美金賣給新創Aurora Innovation 在此之前,Uber自動駕駛技術發展部門分別獲得Toyota、DENSO,以及Softbank總計達10億美元投資,同時也讓自動駕駛技術發展部門業務市值達72.5億美元,但由於長年以來的研發成本支出所造成虧損,使得Uber考慮將此資產移轉給願意接手對象。 出售價格遠低於原本市值 日前傳出Uber旗下自動駕駛技術發展業務將轉售給舊金山灣區新創公司Aurora Innovation的消息,稍早由雙方證實此筆交易將在明年第一季內完成。 Uber與Aurora Innovation雙方將以40億美元價格進行交易,以先前市場對Uber自動駕駛技術發展業務估值約在72.5億美元來看,顯然Uber是以更低價格 Mash Yang 1 個月前
科技應用 Uber lyft Waymo 自駕車 加州將核發自駕車收費搭乘服務營運執照 包含配置隨車人員的搭乘服務與全自動運作的搭乘服務 加州收費自駕車搭乘服務中,將區分有配置隨車人員的自駕車搭乘服務,以及全自動運作的自駕車搭乘服務,兩者均可作為收費使用服務項目,但對於採全自動運作˙自駕車搭乘服務將會要求更高安全規範。 Waymo、Uber與Lyft將開始經營收費搭乘的自駕車服務 加州公用事業委員會 (California Public Utilities Commission)稍早發出聲明,表示將批准可提供安全搭乘體驗的自駕車業者經營收費服務,預期將使Waymo、Uber與Lyft旗下自駕車業務在取得合法經營執照,開始在加州境內提供服務。 而申請經營執照的業者,必須在每季繳交報告,其中包含去名化的乘客使用服務資訊、服務使用車輛 Mash Yang 2 個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