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品資訊 顯示卡 RDNA 3 Radeon RX 7600 AMD 公布 269 美金起的 Radeon RX 7600 ,主打暢玩 FullHD 、搭配 FSR 流暢 1440p 遊戲體驗 AMD 選在 NVIDIA 公布 GeForce RTX 4060 系列不久後,宣布價位更平易近人的 Radeon RX 7600 ,配有 8GB GDDR6 記憶體,主打原生性能可流暢執行 FullHD 遊戲,搭配 FSR 技術則可暢玩 1440p 遊戲,並強調若為即將在 6 月初上市的 Diablo 4 升級顯示卡, Radeon RX 7600 將是高 CP 值的選擇。 ▲ Radeon RX 7600 定在 269 美金起,將於 5 月 25 日開賣 Radeon RX 7600 定於 269 美金起,將於 5 月 25 日開賣,在產品策略比還要至 7 月才會開賣的 299 美金的 G Chevelle.fu 1 年前
新品資訊 AMD 華碩 ROG 掌機 Windows 11 Steam Deck ROG Ally Ryzen Z1 Extreme 華碩公布 ROG Ally 遊戲掌機售價, 23,999 元配有 AMD Ryzen Z1 Extreme 與 16GB RAM + 512GB 儲存 華碩正式公布 ROG 電競共和國首款 Windows 11 PC 掌機 ROG Ally 的售價,台灣先公布搭載 AMD Z1 Extreme 處理器搭配 16GB LPDDR5 與 512GB PCIe Gen 4 儲存規格的產品售價,不過不確定台灣是否會引進在海外便宜 100 美金、預計 Q3 推出的 Ryzen Z1 版。 ▲台灣先公布搭配 Ryzen Z1 Extreme 的版本,至於海外預計在 Q3 推出的 Ryzen Z1 不確定台灣是否有上市計畫 ROG Ally 建議售價為 23,999 元,預計於 6 月 13 日起出貨,登錄加贈 3 個月 Xbox Game Pass 序號 Chevelle.fu 2 年前
開箱評測 AMD 電競筆電 rog strix Zen 4 RTX 4090 Ryzen 9 7945HX 華碩 2023 年式 ROG Strix Scar 17 ( G733 )評測,搭載 AMD Ryzen 9 7945HX 處理器與 NVIDIA GeForce RTX 40 獨顯不遜於旗艦桌機性能 相較幾年前談到電競筆電清一色是 Intel CPU 搭配 NVIDIA GPU 的天下,隨著 AMD Ryzen 處理器以實力證明除了桌上型平台以外用於筆電也有出色的效能,現在市場上也不乏搭載 Ryzen CPU 的頂級電競筆電;此次測試的是搭載 AMD 當前最高階行動處理器 AMD Ryzen 9 7945HX 搭配 NVIDIA GeForce RTX 4090 行動版的 2023 年式 ROG Strix 17 ( G733 )。 ▲ ROG Strix Scar 17 ( G733 ) 的 2023 年型為 AMD Ryzen 平台搭配 NVIDIA GeForce RTX 40 當中 Chevelle.fu 2 年前
產業消息 AMD 工作站 繪圖卡 Radeon Pro RDNA 3 AMD 公布基於 RDNA 3 架構的 Radeon PRO W7900 與 Radeon PRO W7800 繪圖卡,分別配有 48GB 與 32GB 記憶體 AMD 宣布推出基於 RDNA 3 架構的 Radeon Pro W7000 系列繪圖卡,首發兩款產品,分別為主打極致工作流的 Radeon PRO W7900 與重度工作流的 Radeon PRO W7800 ; Radeon Pro W7000 系列皆採用單風扇鼓風扇設計。 Radeon PRO W7900 與 Radeon PRO W7800 建議售價分別為 3,999 美金與 2,499 美金 Radeon PRO W7900 與 Radeon PRO W7800 皆採用與 Radeon RX 7000 系列相同的 RDNA 3 架構,可支援光線追蹤與 AV1 編碼,強調具備 Chip Chevelle.fu 2 年前
科技應用 AMD 第四代 EPYC 9004 嵌入式應用 AMD推出第四代 EPYC 9004 伺服器處理器 專為嵌入式應用打造 AMD推出針對嵌入式網路、安全、儲存和工業系統的EPYC 9004處理器,具有高安全性和最高96核心,西門子與研華將率先導入。 去年11月宣布推出代號「Genoa」的第四代EPYC伺服器處理器之後,AMD稍早接續推出針對嵌入式網路、安全、儲存與工業系統打造的第四代EPYC 9004系列伺服器處理器,標榜結合嵌入式系統最佳化功能、提供更高安全性,以及最高達96組核心的可擴展特性,而西門子與研華都將率先導入此系列處理器。 ‎第四代EPYC 9004系列伺服器處理器採嵌入式應用設計,同樣基於Zen 4架構與台積電5nm製程設計,主要針對雲端及企業運算中的嵌入式網路、安全防火牆與儲存系統,以及 Mash Yang 2 年前
新品資訊 AMD Ryzen 3D V-Cache Ryzen 9 7950X3D Ryzen 9 7900X3D AMD Ryzen 9 7900X3D 、 Ryzen 9 7950X3D 正式開賣,加了 3D V-Cache 的代價是 4,800 元 AMD 在 Ryzen 5000 系列的末期首度將 3D V-Cache 技術用於消費級產品,推出大受 AMD 玩家好評的 Ryzen 7 5800X3D ,而 AMD 在 2023 年 CES 宣布擴大 Ryzen 7000 系列的消費級 X3D 產品陣容,其中較高階的 Ryzen 9 7900X3D 與 Ryzen 9 7950X3D 已經在台上市,從台灣通路的報價與非 X3D 版本當前的售價相比,加了 3D V-Cache 的代價是 4,800 元。至於價格更親民的 Ryzen 7 7800X3D 則要至 4 月份才會上市。 ▲目前台灣通路兩款高階的 Ryzen 70000 X3D 處理 Chevelle.fu 2 年前
遊戲天堂 steam ada lovelace GeForce RTX RDNA 3 GeForce RTX 40 GeForce RTX 4090 GeForce RTX 4080 Radeon RX 7900 XTX GeForce RTX 4070 Ti Steam 統計數據顯示 NVIDIA GeForce RTX 40 系列消費者雖嫌歸嫌但卻還是比 AMD Radeon RX 7900 系列用戶多 雖然 NVIDIA 發表代號 Ada Lovelace 的 GeForce RTX 40 顯卡後,整體大幅高漲的價格引發不少負面評論,而次旗艦 GeForce RTX 4080 與旗艦 GeForce RTX 4090 的價差與效能比又引發不如捏一點攻頂的說法,輔以 12VHPWR 插頭又傳出熔毀問題,後發的 AMD Radeon RX 7900 XTX 以更實惠的價格與跑分試圖搶回高階顯卡市佔,如果從定價與效能比好像 AMD 應該會明顯熱賣才對;然而 Steam 的 2023 年 1 月調查報告顯示,看似一面倒向 AMD 的聲浪之下, GeForce RTX 40 系列仍更受遊戲玩家青睞。 Chevelle.fu 2 年前
產業消息 AMD AM5 3D V-Cache Ryzen 9 7950X3D Ryzen 9 7900X3D Ryzen 7 7800X3D Ryzen X3D AMD 公布 Ryzen 7000 X3D 系列處理器上市時間, Ryzen 9 系列 2 月底開賣、 Ryzen 7 7800X3D 四月上市 AMD 在 CES 公布 AM5 平台的 Ryzen X3D 系列處理器,不過當時並未公布正式上市時間與終端零售價,雖一度誤植將在 2 月 14 日上市,但最終 AM正式公告,包括 Ryzen 9 7950X3D 、 Ryzen 9 7900X3D 將先行於 2 月 28 日上市,更主流的 Ryzen 7 7800X3D 另於 4 月 6 日開賣,終端零售價分別為 699 美金、 599 美金與 449 美金。 ▲三款 Ryzen 7000 X3D 的終端售價與基本規格 AMD 在 AM4 末期推出第一世代的消費級 Ryzen X3D 處理器 Ryzen 7 5800X3D ,藉由 3D V- Chevelle.fu 2 年前
產業消息 宏碁 Acer intel nvidia Predator RDNA 3 GeForce RTX 40 Radeon RX 7000 Arc A770 Predator BiFrost 傳宏碁繼 Intel Arc 獨立顯示卡後也將推出 AMD Radeon RX 7900 顯示卡 過往宏碁 Acer 給人的印象主要以 PC 整機、筆電為主,近年則以智慧佛珠、機能飲料等跌破眼鏡的跨界產品為人所知;不過向來不碰板卡零組件的宏碁似乎這一兩年有些改變想法,繼與 Intel 合作推出冠上 Predator 的 Arc A770 獨立顯示卡後,宏碁也傳出將推出 AMD Radeon RX 7900 。 ▲宏碁 Predator 傳出將繼 Intel Arc A770 後攜手 AMD 推出 Radeon RX 7900 系列顯示卡 根據爆料的中國媒體指稱,宏碁似乎相當看好獨立顯示卡市場,雖然目前與 NVIDIA 八字沒一撇,也傳出不排斥與 NVIDIA 合作推出產品,一旦宏碁順利成為 Chevelle.fu 2 年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AMD zen K8 Intel NetBurst 相關專利 硬科技:幻之處理器系列 AMD原始的K8微架構提案(1998年) 時代背景:如同資料中心機房和重要資訊設備永遠缺不了那包綠色的乖乖,看似位於計算機科技頂峰的高效能處理器業界,也是四處充滿了不可勝數的稗官野史和鄉野奇譚。AMD在1990年代末期逐步奠定與Intel分庭抗禮基礎的過程中,也難以避免的碰到「路線選擇」的問題,讓AMD敲開伺服器天堂大門的K8,一開始也不是我們所任之中的「那個樣子」,甚至「處理器遊俠」Jim Keller還提議過更激進、更像Intel NetBurst的方案。 也許各位科科現在眼前看到的,是不學無術的筆者在這個專欄累積的超過兩百篇文章中,最八卦但也最耗盡心思的一篇,更喚起筆者在學生時代的回憶,以及超過十年前在某本已消失的電腦雜誌中的某 痴漢水球 2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