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延長出口禁令 華為、中興再次面臨技術供應限制
華為接下來仍無法從Google獲取GMS服務等技術資源,同時美國政府方面也計畫進一步對華為發展資源進行設限,例如先前曾呼籲台積電將產線移至美國境內,藉此設法干涉華為旗下海思半導體晶片代工生產。 雖然美國政府因應境內部分地區電信業者仍採用華為、中興提供硬體設備,為了顧及民眾使用電信服務權益,因此一再放寬針對華為在內業者的出口禁令緩衝期。不過,美國政府接下來將針對去年5月簽署禁令再延長一年,預期將使華為、中興等業者繼續面臨無法獲得美國境內業者供應資源困境。 此項由美國總統川普發佈行政命令,再次以國家安全為由,禁止美國境內業者在未經許可下,採購對國家安全帶來風險的外國電信設備,同時也限制美國境內業者
5 年前
華為處理器將轉單給中芯國際 更可能與三星、聯發科或展訊合作採購
台積電已經證實華為取消部分代工訂單,而華為則是將這些代工訂單轉給中芯國際,藉此分攤日後可能遭美國政府限制風險,華為接下來也預期會向三星、聯發科或展訊採購處理器,藉此降低仰賴單一廠商提供處理器產品比重。 市場動態 處理器 由於考量美國政府接下來仍會加強對華為發展限制,其中有可能進一步切斷協助華為旗下海思半導體代工處理器的台積電合作資源,因此華為在稍早便開始將部分處理器代工訂單轉向中芯國際,同時也可能轉向採購三星或聯發科旗下處理器產品,甚至展訊旗下處理器也會是華為預計採購產品。 在此之前,台積電已經證實華為取消部分代工訂單,而華為則是將這些代工訂單轉給中芯國際,藉此分攤日後可能遭美國政府限制風險。
5 年前
美國國土安全部等部門建議 FCC 撤除中國電信在美國的業務執照
這次建議撤除中國電信在美國境內提供電信服務授權,同樣也是基於美國目前對於中國品牌可能成為中國政府在背後操作跳板,進而在其產品設置後門,以利竊取美國境內政府機構機密,或是從事反政府相關事宜。 除了進一步削減華為、中興在內中國品牌業者在美國境內發展,同時也設法讓這些中國品牌業者無法順利取得美國境內技術資源,美國司法部、國土安全部、國防部、國務院、商務院,以及美國貿易代表署稍早建議y94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 (FCC)進一步撤除中國電信 (China Telecom)於美國境內提供電信服務授權。 美國是在2007年授權中國電信於美國境內地區提供連接美國境內、境外國際電話業務,但在近年來對於中國政府利用
5 年前
美國可能限制晶片廠向華為供貨 台積電將受到影響
美國新規範的限制裡,主要是限制向華為提供高階精密晶片產品,但仍不會限制已經推出、面向消費市場,以及相對普及使用的半導體晶片,因此有可能進一步限制華為應用在網通設備,以及伺服器應用產品。 路透新聞報導指稱,美國政府已經準備透過新規範限制華為晶片產品發展,而可能直接受到衝擊的會是台積電。 美國從去年開始擴大打壓華為與中興通訊在內中國業者進入美國通訊網路應用發展,理由在於認定中國業者背後有極高比例由政府單位在背後操作,特別更將矛頭指向網通設備、伺服器,以及消費性手機產品均有顯著出貨量表現的華為。 不僅讓華為原本計畫在CES 2018期間宣布與AT&T共同銷售手機的合作泡湯,去年更將華為列入出
5 年前
華為受中美貿易戰影響 今年仍累積銷售超過2.4億支手機 營收成長18%
華為在2019年全年估計營收將超過人民幣8500億元,相比前一年約成長18%,雖然相比年初預期目標低了一些,但依然是在中美貿易戰等因素影響之下維持成長發展。 在今年下半年明顯受到中美貿易戰影響之下,雖然造成華為在全球市場銷售產生明顯影響,但依然在全球累積銷售超過2.4億支手機,並且穩居全球出貨量第二名的位置 (第一名依然是三星)。 而在輪值董事長徐直軍稍早公布信件裡,證實華為在2019年全年估計營收將超過人民幣8500億元,相比前一年約成長18%,雖然相比年初預期目標低了一些,但依然是在中美貿易戰等因素影響之下維持成長發展。 同時,華為消費者業務執行長余承東稍早也在公開信件內強調,接下來將會持
5 年前
美國商務部對申請華為特別申請的廠商數量之多感到意外
在近期中美貿易戰受到最顯著影響的莫過於華為與其相關供應鏈,也由於美國相關企業仍與華為有許多的合作,美國商務部在宣布美國相關技術與組件禁止輸出給華為後,也透過頒布 90 天臨時許可的方式,使與華為有合作關係的企業能夠申請在期限內與華為的持續交易合作,由於美國以及使用到與美國相關技術的零組件廠商眾多,除後續放寬限制項目外,也已經將特別許可時間延長,不過美國商務部對於當前收到申請與華為合作的廠商數量似乎有點意外。 根據報導,美國商務部至目前為止已經收到超過 260 家企業提出與華為合作的臨時許可申請,同時也預計在近期核准多家申請廠商的臨時許可;除了表示將核准多家與華為合作的特別許可之外,美國商務部部
5 年前
三星關閉最後一座中國工廠,東南亞成三星海外生產重心
三星去年底關閉中國天津工廠後,宣布將關閉位於中國惠州的生產工廠,等同結束三星在中國所有的生產基地、三星陸續關閉中國工廠,並且將海外生產逐漸轉向東南亞的原因並不光只是中美貿易戰衝擊,主要的關鍵還是在 2000 年後中國人力成本提高,以及三星手機在中國競爭失勢等因素加總的結果。 三星當時會在中國設立工廠,除了看中當時低廉的人力成本外,也由於早期中國是三星手機重要市場,三星一度在中國拿下 15% 的市場佔有率,但隨著中國在地品牌崛起,三星不敵競爭,僅在中國剩下 1% 的市佔率,與三星目前是全球手機出貨第一位的地位呈現諷刺的對比,加上如上述的人力成本增加、中美貿易戰因素,以及像是印度等新興市場崛起,當
5 年前
高通恢復對華為供貨,並希望能恢復與華為長期供貨協議
在日前中美貿易戰之下,許多美國晶片元件商由於美國政府政策,導致無法向特定中國品牌供貨,其中華為也接連失去包括高通、 Intel 的晶片供應,但這樣的情況也對這些美系晶片商造成一定程度的衝擊,畢竟華為的訂單量也不少;而根據高通執行長 Steve Mollenkopf 表示,高通將恢復對華為的晶片供應,同時也希望接下來能夠與華為達成長期供貨的協議,不過提供的產品類型並未透露。 此舉可追溯到今年七月,美國商務部就針對美系廠商發出公告,表示有意與華為繼續進行交易的廠商可提出申請,不過販售的產品指定是像是晶片組這樣高整合度的零組件,而在八月份美國商務部開放華為 90 天臨時協議之際,至少有 130 家美
5 年前
由於關稅因素,蘋果將在美國德州生產新款 Mac Pro
由於中美貿易戰的中國製商品輸美關稅提高影響,許多美商紛紛將產線轉移到中國以外,原本考慮在中國生產 Mac Pro 的蘋果表示將在美國德州奧斯丁生產新一代的 Mac Pro 。蘋果作出在美生產 Mac Pro 的關鍵,就是"某些關鍵零組件"的關稅減免,並強調很快就會開始進行量產。 ▲蘋果已經將"美國組裝"一詞變更為"美國製造",顯示蘋果將在美國本體生產關鍵零組件 主要的關鍵是由於美國政府新的"聯邦產品排除法"上路,只要在美國生產不需要關稅,同時川普也明言不會為了蘋果提供中國製關鍵零件的稅收豁免,透過減稅與威脅兩路並行,鼓勵美國品牌回到美國生產產品。 值得注意的是,蘋果原本提到 Mac Pro 是
5 年前
華為 Mate 30 、 Mate 30 Pro 、 Mate 30 RS 發表,採 Android 10 為基礎搭配自家軟體服務、 Mate 30 Pro 具備 1/1.54 吋大面積超廣角相機
雖然自今年中旬受到中美貿易戰影響,華為因此失去許多美商的資源,其中包括 Android 智慧手機的 Google 服務授權,不過仍選在 iPhone 11 系列上市前一天於德國慕尼黑發表下半年旗艦機 Huawei Mate 30 與 Mate 30 Pro ,處理器為日前於 IFA 發表的 Kirin 990 平台,提供 5G 與 4G 版本,兩款新機的外型也如先前所曝光的一樣,機身後方與前一世代 Mate 20 系列為四個圓形的三相機系統構成,不過元件配置重新調整,廣角與超廣角相機皆為大尺寸元件,而搭配的長焦鏡頭就不像 P30 採用潛望高倍鏡頭,而是中規中矩的等效 80mm 鏡頭。 ▲ Ma
5 年前
友站推薦
華為延後發表 5nm 麒麟晶片,據傳正催促台積電交貨
INSIDE - 鉅亨網
阿里巴巴也波及?傳美國務院將把螞蟻集團列貿易黑名單
INSIDE - MoneyDJ理財網
禁令解封?美商務部批准美企華為合作制定 5G 標準
INSIDE - 鉅亨網
「數位人民幣」挑戰美元地位?美中貿易戰吹起「金融科技戰」號角
關鍵評論 - 莊貿捷
《對話傅高義》:作為美國漢學家,你希望看到怎樣的中國?
關鍵評論 - 精選書摘
iPhone 15 推出之際,蘋果需先面對在中國遇到的兩大挑戰
INSIDE - Jocelyn
Hastings:Netflix一直沒花時間切入中國市場 ,其他亞洲地區更要緊
INSIDE - 鉅亨網
臨時許可證到期!美國使用者未來無法更新華為手機
INSIDE - Heemie
中國堅持「清零」政策擾亂供應鏈,東南亞與拉美國家將從後疫情時代受惠
關鍵評論 - 美國之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