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強調軟硬體技術整合 Intel加倍投注人工智慧發展這篇文章的首圖
強調軟硬體技術整合 Intel加倍投注人工智慧發展
除了宣布與Preferred Networks合作深度學習原始碼框架「Chainer」,Intel更宣布未來中新疆著重放在人工智慧技術發展,同時藉由結合本身處理器硬體資源與軟體技術,藉此強化人工智慧技術發展。 根據Intel的觀察,預計在2020年以前的每日平均資料量將呈現爆發式成長,因此電腦運算勢必迎接更大的改變,亦即導入深度學習的人工智慧技術,藉此推動全新資料演算模式,並且能以更快運算速度反應執行結果。 因此,相比其他同樣投入人工智慧技術演算發展公司,Intel強調將整合本身處理器硬體架構及軟體端技術資源,使本身成為以資料運算導向為主的公司,未來在人工智慧技術發展主軸依然會以PC為核心,並
8 年前
是Tesla 創辦人 Elon Musk 新公司 Neuralink ,要發展讓大腦直連人工智慧的嵌入式技術這篇文章的首圖
Tesla 創辦人 Elon Musk 新公司 Neuralink ,要發展讓大腦直連人工智慧的嵌入式技術
圖片來源: PC.Watch Tesla 創辦人 Elon Musk 果然是科技狂人,他成立了一家新公司 Neuralink ,主要的技術是透過於大腦中嵌入電極後,使大腦可以直接與人工智慧連接;而 Neuralink 目前登記的名目是屬於醫學研究公司,據稱首先將針對治療顛險以及重度憂鬱症患者。 透過連接介面使大腦與電腦與人工智慧系統連接,不禁讓人想到漫畫作品攻殼機動隊中的世界,當然攻殼機動隊更進一步也將人的思想" Ghost "轉移到電子腦內,使大腦本身就已經電子化,直接與大型網路連接,雖然目前還是雛形,但或許幾年後透過與電腦連接使大腦之外還能增添輔助腦的世界或許不遠了。 新聞來源: PC.W
8 年前
是NVIDIA 與微軟合作,發表符合 Project Olympus 架構的加速器 HGX-1這篇文章的首圖
NVIDIA 與微軟合作,發表符合 Project Olympus 架構的加速器 HGX-1
NVIDIA 與微軟共同宣布基於 NVIDIA Pascal 架構的加速器 HGX-1 ,這同時也是一款符合微軟 Project Plympus 開源計畫的超大規模加速器, HGX-1 單主機具備八顆 NVIDIA Tesla P100 ,並以 NVLink 技術搭配 PCIe 標準作為創新轉換設計,使 CPU 與多 GPU 之間能相互多方溝通,使得在 HGX-1 基礎架構標準化的雲服務業者能提供多種 CPU 與 GPU 配置。 透過 Tesla P100 作為基礎,能夠滿足日益多樣化與複雜的雲端作業,包括 AI 訓練、推論與高效能運算負載,能透過 CPU 連結到不同數量的 GPU 並以最佳化
8 年前
是Facebook 新一代人工智慧平台 Big Basin 基於 NVIDIA Tesla P100 ,將使學習速度加快一倍這篇文章的首圖
Facebook 新一代人工智慧平台 Big Basin 基於 NVIDIA Tesla P100 ,將使學習速度加快一倍
Facebook 稍早公布新一代的人工智慧平台 Big Basin ,作為繼承前一代 Big Sur 的新硬體架構,而作為其核心的正是 NVIDIA 在 2016 年 GTC 所公布的 GPU 運算平台 Tesla P100 ,由 Facebook 所公布的照片更可清楚的看到 Big Basin 所採用的正是與 NVIDIA DGX-1 相同、基於 8 張 Tesla P100 並以 NVLink 高速通道串接的設計,這也意味著能夠發揮 Tesla P100 最大效能。 相較 Big Sur , Big Basin 可進行多出 30% 的模型訓練,同時根據在標準化神經網路模型進行訓練,能夠提供
8 年前
是不讓 Amazon Alexa 專美於前, LINE 宣布投入雲端 AI 平台 Clova這篇文章的首圖
不讓 Amazon Alexa 專美於前, LINE 宣布投入雲端 AI 平台 Clova
圖片來源: AV.Watch 亞馬遜的人工智慧 Alexa 在今年的 CES 大放異彩,或許是因為這樣, LINE 也在 MWC 宣布與母公司 NAVER 推出人工智慧平台 Clova ,提供基於雲的人工智慧服務,同時也與包括 Sony Mobile 、 Takara Tomy 等進行合作,主要將先以日本與韓國作為目標市場,未來也會擴及到更多亞洲國家。 在此項宣布中, LINE 預計在今年初夏於日、韓推出名為 WAVE 的智慧揚聲器,另外將在今年冬季於日、韓推出智慧顯示器 FACE ,這兩款產品將提供包括語音互動、新聞資訊、天氣、星座、金融、行事曆與內容服務等。 新聞來源: LINE , AV
8 年前
是用美食記錄生活 結交志同道合朋友的Bite!這篇文章的首圖
用美食記錄生活 結交志同道合朋友的Bite!
現在智慧型手機的App種類琳瑯滿目,也出了不少關於美食搜尋類型的App,現在有一款App更方便,直接幫你記錄吃過的美食、然後分類、並且上傳到雲端,直接分享給所有美食好友,還可以藉此找尋志同道合的飯友喔!它的名字叫做:Bite! / 讓Bite!來幫你用美食寫日記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一般大眾對於吃東西這件事情,在意的程度可說是相當高,只要哪邊有獨家的美食,就必定會吸引許多饕客前往,加上現在有了智慧型手機跟社群軟體的幫助之下,許多好吃食物的地點都能夠在瞬間就被發現。 現代人出遊最重要的事情,當然莫過於拍照打卡,拍美食自然也成了重要的一環。所以使用Bite!最重要的第一步,就是用Bite!的拍照功
8 年前
配件廠商再曝Galaxy S8實機外觀 確認數位助理專屬按鍵
繼先前有諸多消息透露三星將在3月29日於美國紐約揭曉的旗艦新機傳聞後,知名配件廠商UAG似乎再次透露此款新機實際外觀設計,而此次更明確顯示三星將在Galaxy S8機身側邊額外增加一組實體按鍵設計,預期就是先前說法指出用於開啟數位語音助理服務Bixby的專屬按鍵。 根據配件廠商UAG線上列出對應三星Galaxy S8系列機種的保護殼設計,其中確認將在機身側面的音量鍵下方增設一組獨立按鍵,相較位於另一側的電源按鍵設計,預期就是日前市場說法指出用於開啟數位語音助理服務Bixby的專屬按鍵。不過,早在日前曾曝光的渲染圖像中,其實就已經顯示Galaxy S8確實將增加一組獨立功能按鍵。 同時,從UAG
8 年前
三星註冊「Hello」服務商標 將人工智慧串接多數聯網裝置
相關消息顯示三星已經申請註冊Samsung Hello服務商標,預期將提供類似Google Now的貼身助理服務,並且將以App形式呈現,其中有可能串接三星數位語音助理服務Bixby功能。 根據GalaxyClub網站報導,三星稍早已經向歐洲智財局遞交名為Samsung Hello的服務商標,同時在相關描述更透露此項服務將以App形式呈現,並且透過整合資訊、圖像方式提供使用者感興趣資訊,其中涵蓋天氣、音樂、娛樂、遊戲、科學、健康、聯絡人與線上社群等內容,某種程度上與Google Now服務頗為相似,同時也支援透過語音命令與聲音識別方式進行互動。 而從市場傳出三星計畫推出名為Bixby的數位語音
8 年前
是 讓Bite!來幫妳用美食寫日記 這篇文章的首圖
讓Bite!來幫妳用美食寫日記
話說之前在經歷過了追求Selina失敗的傷心洗禮之後,阿威離開了舊公司,沒多久阿威就來到一間新公司正式報到上班。新公司環境年輕又有活力,與阿威互動的同事們,也都相當親切和善。其中,最吸引阿威注意力的,是一位叫做Ruth的女同事,阿威很想約對方吃晚餐,進一步認識對方。 可惜阿威每次想約女生吃飯,常摸不太著女生們的喜好,讓阿威每次總為此傷透腦筋,深怕一不小心就踩雷。 ▲想約女同事吃晚餐,但手邊卻很難有比較優質的資料參考,真是叫人傷透腦筋。 就在阿威煩惱時,另一個部門的男同事大C正巧經過。阿威將正在煩惱的事情向大C敘述了一遍,大C聽完之後,便說:「嗯...阿威,我最近剛好有在玩一個App,是跟吃東西
8 年前
是NVIDIA揭曉最高階高效繪圖卡Quadro GP100 導入HBM2、對應人工智慧技術發展這篇文章的首圖
NVIDIA揭曉最高階高效繪圖卡Quadro GP100 導入HBM2、對應人工智慧技術發展
在洛杉磯舉辦的SOLIDWORKS World活動中,NVIDIA宣布針對人工智慧技術應用推出高階繪圖卡Quadro GP100,同時也推出包含Quadro P4000、Quadro P2000、Quadro P1000、Quadro P600與Quadro P400等繪圖卡,藉此對應不同高階電腦影像應用需求。 相比去年在GTC 2016期間揭曉首款應用Pascal顯示架構...
8 年前
友站推薦
Google Gemini 不只衝 OpenAI 而來,而是左打 NVIDIA 右踢 Meta 的生態系大戰
INSIDE - Chris
用 AI 防災!國科會:災防科技要導入生成式 AI,提高風險管理效率
INSIDE - 中央社
OpenAI 再展黑科技力!發表文字生影片 AI「Sora」支援 1080p、最長 60 秒
INSIDE - Chris
AI 能挽回工作!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 Deloitte 要用 AI 來避免大規模裁員
INSIDE - Jocelyn
會議可以派 AI 虛擬分身參加?新創 Otter.ai :今年稍晚推出開會 AI 原型
INSIDE - Jocelyn
Reddit 來幫忙訓練 AI!平台與某間大型 AI 公司簽下 6000 萬美元合約
INSIDE - Jocelyn
公務員想用 ChatGPT 請注意了!國家級「AI 準則」有什麼地雷要避
INSIDE - Chris
Google壓箱寶AI「Gemini」究竟有多強?30項評分超越GPT-4V,解決問題數量是一代的兩倍
關鍵評論 -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趨勢科技:明年請小心生成式 AI 產生的社交工程!
INSIDE - Chris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