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 AI 將成基礎知識!立即報名微軟「AI 科普」課程,替未來奪得先機
如今生成式 AI 發展如火如荼,不管是製造、服務、科技等產業領域,或是日常生活使用的各類產品,無一不受到 AI 科技的深刻的影響。不過,AI 究竟如何運作,生活在數位時代的我們又該如何善盡運用 AI 的責任呢? 為幫助更多企業及工作者掌握 AI 的強大力量,發揮其百分之百的潛力,微軟(Microsoft)即將於今年 10 月 17 日上午舉行「AI 科普,掌握生成式 AI 的強大力量」課程,為所有對生成式 AI 感興趣的民眾揭開 AI 背後的神秘面紗與應用可能! AI 時代來臨,晉升數位人才六大必修課! 本次課程將針對以下六大主題進行深入淺出的剖析: AI與未來職場解析 培養新型態工作方式所需
1 年前
Google 在搜尋服務導入生成式 AI ,幫助使用者更快找到符合需求的圖片與釋放想像力
生成式 AI 目前是許多服務應用的熱門項目, Google 也為了與以 ChatGPT 一戰成名的 OpenAI 抗衡,推出稱為 Bard 的服務,同時也宣布將把生成式 AI 擴大到旗下服務; Google 宣布將把生成式 AI 導入搜尋服務,推出稱為 AI-powered Search experience ( SGE )的新服務。目前 SGE 服務將先於美國以英語語系推出服務,並僅提供給 18 歲以上用戶使用,符合條件的美國用戶即日起可透過 iOS 或 Android 的 Google 應用程式、 Chrome 的「搜尋引擎實驗室」啟用 SGE 。 SGE 的目的是在協助尋找圖片的用戶更快
1 年前
「AI 教父」前 Google 副總裁 Geoffrey Hinton加入機器人新創 Vayu Robotics
機器人新創 Vayu Robotics專注於AI視覺技術,希望不依賴精準地圖,就能讓機器人自動識別道路。 有「人工智慧教父」 (Godfather of AI)稱號的加拿大電腦與心理學者Geoffrey Hinton,在今年5月宣布辭去Google副總裁與工程學者職務之後,確定加入機器人新創Vayu Robotics擔任顧問。 Vayu Robotics創立於2021年,主要藉由人工智慧視覺取代光達等感測元件,同時也標榜不仰賴精準地圖資訊,透過少量真實影像進行訓練,即可讓機器人能自動識別道路狀態,並且以自動化形式上路運作。 而Vayu Robotics共同創辦人暨技術長Nitish Sriva
1 年前
AMD 宣布收購開源 AI 軟體公司 Nod.ai
目前提到 AI ,最火熱的仍舊是長期投入相關軟硬體的 NVIDIA ,不過畢竟 AI 技術仍在發展階段, NVIDIA 硬體產能有限,加上偏高的價格等因素,仍給 AMD 、 Intel 等競爭對手留有相當大的空間; AMD 宣布收購開源 AI 軟體公司 Nod.ai ,強化其 AI 技術組合,並與其基於開放軟體生態系的 AI 戰略契合,提供開放的工具、函式庫與模型降低客戶門檻。 ▲ AMD 藉由收購 Nod.ai 強化其基於開源的 AI 策略 Nod.ai 是一家提供開源 AI 軟體的企業,並作為 SHARK 、 Torch-MLIR 和 OpenXLA/IREE 程式碼生成技術的主要維護者與
1 年前
Meta 推出自動生成式 AI 廣告工具 協助行銷人員提升效率
Meta宣布推出自動生成式AI廣告工具,初期主要功能包含背景生成、圖像擴展、文字變化等,將協助廣告創意人員每週至少節省5小時以上的時間創造素材。 Meta引述數據表示,未來三年內行銷產業人員使用AI技術比例將增加1.6倍,其中包含透過AI或機器學習進行廣告內容最佳化,以及推廣自動化,並且透過AI自動產生內容,實現最佳訊息傳遞效益。 在今日 (10/5)舉辦的行銷高峰會中,Meta宣布推出全新自動生成式AI廣告工具,藉此協助廣告行銷人員提升內容產出效率。 Meta台灣暨香港總經理潘先國表示:「AI是Meta產品的核心,Meta將仰賴AI落實行銷領域的三大發展重點,包括基礎設施、建立模型、建立工具
1 年前
Zoom 以 AI 為核心 推動一站式平台創新發展
Zoom在Zoomtopia 2023年度用戶大會上,以AI為核心,推出多項新功能,包括Zoom Docs、Zoom AI Companion、Zoom Scheduler等,以協助用戶更有效率完成工作事宜,以及提高透過線上進行的會議溝通效益。 在今年度的Zoomtopia 2023年度用戶大會上,Zoom需將以AI為核心,推動其一站式平台創新發展,並且協助用戶更有效率完成工作事宜,以及提高透過線上進行的會議溝通效益。 在此次公布、預計在2024年正式推出的Zoom Docs服務,透過AI將Zoom Docs與Zoom、第三方應用程式緊密整合,藉此提高團隊或個人建立文件,並且透過線上協同處理、
1 年前
Google Pixel 8 與 Google Pixel 8 Pro 為什麼提供 7 年維護, Pixel 8 Pro 為什麼享有獨家拍照與影音技術
在台灣的 Pixel 8 與 Pixel 8 Pro 新品發表會上, Google 也針對此次的產品策略提到一些官方的回答,其中對消費者而言, Pixel 8 與 Pixel 8 Pro 最大的驚喜恐怕是首次將系統維護期延展至 7 年,另外應該也會也消費者對於為何處理器相同、主鏡頭相同但 Pixel 8 Pro 卻獨享新功能感到困惑。 透過延長軟體維護週期使產品能長期使用 ▲ Pixel 8 系列率先將產品系統維護週期提升至 7 年,包括系統、功能與安全三大更新 Google 自 Pixel 6 系列起將 Pixel 裝置的系統維護與更新週期自 3 年提升到 5 年, Pixel 8 則破天荒
1 年前
Google 公布 2.5 萬元起 6.2 吋的 Pixel 8 與 3.4 萬元起 6.7 吋的 Pixel 8 Pro , Tensor G3 帶來魔術降噪、完美合照、魔術修圖等應用且提供 7 年系統維護
Google 在 2023 年 10 月 4 日晚間的 Made By Google 活動公布 Pixel 8 與 Pixel 8 Pro 兩款採用 Tensor G3 的旗艦手機,其中 Pixel 8 一縮減螢幕尺寸至 6.2 吋,整體更為緊湊,而 6.7 吋的 Pixel 8 Pro 則不再使用曲面螢幕;借助 AI 性能較第一代 Tensor 處理器高出 2 倍的 Tensor G3 , Pixel 8 與 Pixel 8 Pro 也具備多項 AI 新功能,包括可消除影片當中不需要的聲音的「魔術降噪」,可選擇團體照當中每個人表情的「完美合照」,還有魔術橡皮擦升級版的「魔術修圖」。此外更重要
1 年前
Google 將高規格 Chromebook 產品系列命名為 Chromebook Plus ,不僅要求更高規硬體且著重 AI 功能
Chromebook 透過在教育與商務市場的耕耘,以基於雲的服務降低硬體規格需求並反映在售價,在低價筆電市場取得不錯的成績,也迫使微軟不得不針對教育市場擬定策略;不過隨著生態圈越來越壯大, Google 也希望能進一步擴大 Chromebook 的影響力,例如先前還針對遊戲族群推出雲遊戲用的認證 Chromebook ,同時 Google 也在 2023 年 10 月 2 日公布高規格的 Chromebook Plus ,強調有更高規的硬體與 AI 功能。 ▲首波 Chromebook Plus 將有八款產品,售價 399 美金起 Chromebook Plus 將由第三方合作品牌推出設備,包
1 年前
Tesla 人工智慧機器人 Tesla Bot 在台灣四家體驗中心靜態展示
Tesla 宣布將在台灣的台北、台中、台南與高雄四地 Tesla 服務體驗中心靜態展示 Tesla Bot 人工智慧機器人,使台灣民眾可一探 Tesla 對於 AI 與機器人的願景;又名 Optimus 的 Tesla Bot 是 Tesla 在 2021 年公開的機器人計畫,採用與 Tesla 車輛相同的人工智慧技術,希冀借助人形設計能夠協助人類進行重複、乏味與危險的工作任務。 ▲ Tesla Bot 在台灣四家體驗中心靜態展示 ▲ Tesla Bot 旨在進行重複、乏味而危險的任務,藉助人形設計能執行與人類相同的任務(照片提供: Tesla ) Tesla Bot 將自 2023 年 10
1 年前
友站推薦
Meta 公佈最新大型開源程式碼模型 Code Llama 70B!能力直逼 GPT-4
INSIDE - Sisley
【微軟 2024 Q2】AI 持續驅動 Azure 成長,遊戲營收超越 Windows 成第三大事業
INSIDE - Jocelyn
AI 架構的新星嗎?Mamba 擊敗 Transformer,推理速度可高 5 倍!
INSIDE - 徐宇儂 Leanne
OpenAI 再展黑科技力!發表文字生影片 AI「Sora」支援 1080p、最長 60 秒
INSIDE - Chris
【Zendesk 2023 CRM 年會】揭曉 Zendesk 在 AI、新零售時代下,如何提升企業品牌的顧客管理品質,協助品牌拓展國際市場
INSIDE - 廣編企劃
DeepMind 創辦人 Mustafa Suleyman 加入微軟!將帶領新消費者部門「Microsoft AI」
INSIDE - Jocelyn
公務員想用 ChatGPT 請注意了!國家級「AI 準則」有什麼地雷要避
INSIDE - Chris
Meta 推保護傘計畫「Purple Llama」!要實現安全、負責任的 AI 開發
INSIDE -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Alphabet 2023 Q4】Google 受惠 AI 之助獲利成長,但廣告營收未達預期
INSIDE - 中央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