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品資訊 intel Ryzen ThreadRipper AMD第二代Threadripper處理器解禁 四款型號準備強壓Intel 首款8/13正式推出 AMD第二代Threadripper處理器最高階款式Ryzen Threadripper 2990WX,對比Intel去年推出的Core i9-7980XE處理器,除了強調在不同多工運算效能可產生30%-50%提昇表現,在市場建議售價更減少200美元價差。而另一款預計在8月底推出的Ryzen Threadripper 2950X則鎖定Intel i9-7900X比較,強調在多工效能運算約有18%-41%的效能提昇,但在遊戲應用表現則略輸6%左右,建議售價方面則是少了100美元價差。 今年在Computex 2018期間宣布即將推出的第二代Threadripper處理器,稍早正式對外解禁,分別推 Mash Yang 6 年前
產業消息 intel 高通 執行長 Intel可能挖角高通現任總裁擔任新CEO 其他人選還包括Intel現任及離任人員 Intel新任CEO可能從內部舉才,包括目前擔任數據中心事業群總經理的Navin Shenoy,以及Intel工程長暨技術、系統架構與客戶事業群總裁Venkata Renduchintala博士,以及之前任職Intel的人員,不過高通現任總裁也在名單內。。 先前因Brian Krzanich因違反公司禁止內部親密交往政策而辭去所有職務,導致目前Intel必須尋找合適接任執行長人選,The Information網站取得消息透露Intel內部已經將現任Qualcomm總裁Cristiano Amon,以及過去曾先後在Qualcomm、Intel任職的Anand Chandrasekher列入執行 Mash Yang 6 年前
專家觀點 intel ARM x86 risc CPU市場三分天下 RISC-V有機會與Intel主導的x86、ARM架構一搏嗎? Intel主導的x86市場應用規模目前難以被RISC-V架構取代,而RISC-V架構看似有相當大的發展空間,但實際上也有不少問題,目前RISC-V架構雖然吸引不少一線廠商採用,但現階段要成為市場主流,似乎還需要更多時間投入發展。 以目前CPU市場來看,大致區分以Intel為主的x86架構,以及ARM推行的ARM架構設計為大宗,雖然過去也有諸如MIPS或IBM主導的PowerPC等架構設計,但規模並未像x86、ARM架構佔據大部分處理器市場。而自2010年從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以研究專案打造的RISC-V架構設計,本身以開源架構形式吸引包含IBM、恩智浦、Weatern Digital、NVIDI Mash Yang 6 年前
產業消息 intel 10nm 14nm Intel認為14nm製程仍有進步空間 2019年下半才會量產10nm製程處理器 Intel 新款Core i系列處理器將採14nm++製程製造的Whiskey Lake、Amber Lake架構設計,採10nm製程的處理器產品要在2019年下半年才進入量產。 稍早宣布2018財年第二季財報結果時,Intel確認將在2019年下半年開始大量生產10nm製程處理器產品,另外也確認針對伺服器需求製作的10nm製程Xeon處理器可能將延後至2020年推出。 雖然先前已經少量推出以10nm製程製作的處理器產品,但礙於產能等問題始終無法進入量產規模,導致今年秋季預計推出的Whiskey Lake、Amber Lake架構處理器仍以14nm++製程生產。 而就Intel用戶運算業務群負 Mash Yang 6 年前
專家觀點 intel 處理器 伺服器 Itanium 硬科技:回顧消失在歷史洪流的Intel旗艦處理器Itanium(下) 前情提要:「硬科技:回顧消失在歷史洪流的Intel旗艦處理器Itanium(中)」1994年Intel與HP合作啟動IA-64指令集與Itanium處理器專案時,那時候HP的處理器研發團隊尚未移籍到Intel,為了保護HP的商業機密,Intel特別建立「防火牆」隔離x86與IA-64的研發人員,妨礙了內部的技術交流,IA-64團隊難以汲取現有x86專案的數據和經驗,加重了研發工作的困難度,替由Santa Clara總部操刀的第一代Itanium「Merced」大延期,埋下了災難的種子。 更糟糕的是,肖想進攻高階伺服器市場的Intel高層,目標在1999年就讓IA-64逐步取代x86,下令「x8 痴漢水球 6 年前
專家觀點 intel 處理器 指令集 硬科技:回顧消失在歷史洪流的Intel旗艦處理器Itanium(中) 前情提要:「硬科技:回顧消失在歷史洪流的Intel旗艦處理器Itanium(上)」。俗語說的好:過猶不及,物極必反。為了擺脫昔日x86包袱而過度反動的IA-64,早在Intel公佈指令集架構之際,就不乏來自外界的質疑,尤其同時擁有CISC大型主機(S/360體系,zSeries, System Z)和RISC效能王者(Power體系,pSeries, System P)的藍色巨人IBM,對IA-64的專業批評,事隔多年,通通一語成讖。 2000年的Microprocessor Forum,就上演了IBM與宣稱「非循序執行超純量處理器已經過時」的Intel/HP陣營,針鋒相對的強碰戲碼。IBM提 痴漢水球 6 年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intel 處理器 Itanium 硬科技:回顧消失在歷史洪流的Intel旗艦處理器Itanium(上) 2017年2月中旬,Intel宣佈開始發貨代號「Kittson」的Itanium 9700系列處理器,是繼2012年的Itanium 9500系列「Poulson」後,睽違五年的「更新」,除了聊勝於無的稍稍提高點時脈,仍沿用與前代相同的老舊32nm製程,與充滿懷舊風的DDR3-1067記憶體規格。Kittson將是Itanium的終點,一場糾纏著處理器巨人的二十年惡夢,也從此劃下了休止符。在今天,腦海中仍對Itanium存有印象者,恐怕不外乎骨灰級電腦玩家,或著年紀不小的企業IT人員吧。 不知道Itanium該怎麼念?科科們就請記得發音很像「唉坦你啞」就好了。 算上後繼的蝴蝶效應(NetBur 痴漢水球 6 年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intel 處理器 NetBurst 硬科技:為悼念Intel NetBurst的失敗而刻下的墓誌銘 (下) 閱讀本文之前,請先參閱前情提要「為悼念Intel NetBurst的失敗而刻下的墓誌銘 (上)」、「為悼念Intel NetBurst的失敗而刻下的墓誌銘 (中)」。回到主題,Netbust雖然在初代Pentium 4 “Willamette” 剛推出時,因初期產品的部分效能,還不如更低時脈的Pentium III,而飽受批評,但邁入130nm製程的Northwood世代,卻轉危為安,頗受好評。那麼,「身中三十多刀,還被認定自殺」的NetBurst是如何失敗的?其真實死因,眾多紛紜,但歷史的教訓已經證明,史詩級的慘劇,永遠都是天時、地利、加上人和的結晶。 天時:Inte 痴漢水球 6 年前
蘋果新聞 iPhone intel qualcomm 蘋果 高通自爆蘋果新款iPhone將棄高通 全面採用Intel數據晶片 高通明確表示新款iPhone蘋果將不會採用高通晶片,但是高通總裁認為即使目前面臨與蘋果合作關係交惡,未來仍有可能再次恢復合作模式。 除了宣布放棄收購恩智浦,Qualcomm財務長George Davis稍早說明2018財年第三季財報時,更透露今年蘋果新款iPhone並不會採用Qualcomm數據晶片產品消息。 不過,蘋果、Intel方面並未對此作任何回應。而若依照George Davis說法,意味今年推出的新款iPhone將會全面採用Intel數據晶片,或是可能部分採用聯發科數據晶片產品。 目前在iPhone 8、iPhone X部分,蘋果仍維持部分採用Qualcomm數據晶片,以及部分採用I Mash Yang 6 年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intel 處理器 時脈 硬科技:為悼念Intel NetBurst的失敗而刻下的墓誌銘 (中) 閱讀本文之前,請先參閱前情提要「為悼念Intel NetBurst的失敗而刻下的墓誌銘 (上)」。回歸正題,一般坊間媒體與電腦玩家,對Intel NetBurst微架構與Pentium 4家族處理器的刻板印象,不外乎「一昧追求時脈,忽略真實效能,造成過熱問題」,但假使事情真有這麼單純,Intel真的蠢到眼中只有時脈 (反觀同時期那時脈連1GHz都到不了的「儲君」Itanium),各位科科也不會看到這短期連載了。 打造高時脈處理器的關鍵 事實上,魔鬼藏在細節中,NetBurst是非常非常有看頭的酷玩意,有太多值得大書特書的驚人特色,否則某位前Intel院士也不必寫出厚達近1700頁的磚頭,以後大 痴漢水球 6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