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觀點 intel qualcomm DisplayPort USB Type C Thunderbolt 3 Quick Charge USB Type C 線 正因為 USB Type-C 應用太廣,反在現階段造成消費者困擾 雖說 USB Type-C 對於通用介面的發展是相當重要的里程碑,且確實有機會成為未來一統天下的通用連接介面,但以現狀來說,光就應用面來說, USB Type-C 目前對消費者恐怕是相當困擾的一項介面,因為同樣是 USB Type-C 介面,卻不見得接上去就會達到你想要的結果。 畢竟 USB Type-C 只是一個介面的設計,但光是在 USB 的規範中,就已經會產生許多的分歧,這樣的情況在手機上更為混亂,簡言之, USB Type-C 不代表一定具備 USB 3.0 以上的規格, USB Type-C 也不一定支援 Power Delivery 供電/充電規範。 以手機的情況來說,由於多數中低 Chevelle.fu 3 年前
產業消息 intel 14nm Comet Lake-S Pentium 4 噴火龍傳奇重現有望,傳 Intel 10 代 10 核心處理器功耗比 RTX 2080 高 由於 AMD 近幾年靠著 CPU 架構改善以及積極與台積電合作,使得長年已經以不變應萬變的 Intel 不得不動起來、加速產品更迭速度與導入新架構等方式與 AMD 抗衡,雖然 Intel 終於在部分產品導入較新的 10nm 製程,不過目前則以利潤較高的專業與行動平台優先,在主流桌上型產品仍持續把 14nm 技術逼到極致,然而有時過於極致也會發生不可思議的情況;根據傳聞, Intel 將在原訂 Computex 期間推出的第十代 Core 桌上型平台 Comet Lake-S ,其 10 核心版本的最大功耗超越當前 NVIDIA 高階 GPU RTX 2080 相近的層級,達到驚人的 224W Chevelle.fu 9 個月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AMD Mac intel APPLE 硬科技 硬科技:Apple處理器脫離Intel然後呢?(下):天才造成的災害叫「天災」 迄今為止,人類的科技發展,看似很好很棒很強大,但在「天災」面前,仍十分弱小和無助。 每當看到充斥於財經科技媒體的「產業分析文」,總讓筆者想起,湯尼嶽崎的「岸和田博士科學的愛情」這部漫畫,讓筆者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天才造成的災害叫天災。 一切盡在不言中。 前情提要:Apple處理器脫離Intel然後呢?(中):任何事都有邏輯的極限 第一個倒楣鬼:Intel 想當然耳,雖然Apple Mac在全球個人電腦的佔有率約7%,排名次於Lenovo、HP、Dell,略勝於台灣的宏碁和華碩,名列第四,年出貨量略低於2000萬台,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但平白無故的在2年內慢慢失去這些業績,對Intel不啻是無妄 痴漢水球 6 個月前
快訊 COMPUTEX台北國際電腦展 intel i9 10nm Ice Lake core i9-9900k Intel 宣告革命性 10nm Ice Lake 平台年內出貨,並將推出全 8 核 5GHz Turbo Boost 的 i9-9900KS 今年 Computex 是前所未有的處理器廠商直接交鋒,除了 AMD 傳將於展前一天藉 CEO Keynote 發表 Ryzen 3000 系列外, Intel 搶在 AMD 的 CEO Keynote 前夜搶先宣告新一代的 10nm 平台 Ice Lake 、以及特別版、能夠預設 8 核心 Turbo Boost 達 5GHz 的 Intel Core i9-9900KS 將在今年內出貨。 Intel 更直接點出,業界使用的測試基準軟體雖亦基於特定軟體,但卻非一般消費者常用的軟體, 相較測試軟體的帳面數據, Intel 更重視使用者在真實情境的實際體驗,無論 Ice Lake 可帶來革命性的 Chevelle.fu 1 年前
新品資訊 ASUS intel nvidia 筆電 core i 電競 ROG GTX 980 skylake 全球首款外接水冷筆電,華碩 ROG GX700 霸氣登場 首款搭載外接式水冷設計的頂級電競筆電 Asus ROG GX700 正式宣布在台推出,以標準版 17.9 萬台幣的驚人價格成為 ROG 最頂規的可移動電競重戰車,另外也同時發表以前一代 ROG 旗艦機種為基礎的升級版高階電競筆電 G752 ,以及 34 吋曲面電競顯示器 Swift PG348Q 、 27 吋 4K 顯示器 Swift PG27AQ 。ROG GX700 是華碩用以展示極致效能的指標性產品,首創可分離式水冷底座設計,主機本身採用具超頻能力的 i7-6820K 不鎖頻處理器搭配 NVIDIA GTX 980 GPU ,台灣銷售版本搭配 32GB DDR4 RAM (最高支援 64 Chevelle.fu 5 年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intel ARM APPLE windows 嵌入式 硬科技 Apple M1 硬科技:科科應該要知道的Apple M1盲點 如果要說Apple這間公司帶給人類的「醍醐味」,無論如何左思右想,也只會想到每隔一段時間的產品發表會,就會讓眾多科技媒體和資深骨灰果粉(或著兩者合而為一)集體「起乩」一次,網路上四處充滿著人腦當機產生的亂碼。 ARM 架構 Mac搭載的 Apple Silicon 處理器將以 8 組高效能 CPU 與 4 組低功耗 CPU 構成 癮觀點: Apple M1 的推出將會帶給業界衝擊,然短期難以動搖 Windows PC 產業與 x86 生態 Apple總算在多災多難的2020年,發表首款「Apple Silicon」M1處理器。照理說,有點基本電腦常識的現代人,應該對「最快達3.5倍的CPU效能 痴漢水球 2 個月前
快訊 Google 中國 intel 華為 高通 川普 華為 Google Intel 與高通傳也將響應川普政府政策,追隨 Google 加入抵制華為行列 雖然華為近年除了手機外也積極與 Intel 、高通合作搶占筆記型電腦等行動運算設備市場,不過看來所謂哪裡有錢往哪鑽、商人無國界等說法,一旦遇到國家力量介入也瞬間失效,根據彭博社報導,除了 Google 已經宣布將暫停提供未來華為新機種的 Google 服務,現在 Intel 、高通還有博通也可能遵循川普政府的國家意志,也將停止提供華為晶片,這對華為的當年的處境也更雪上加霜。 尤其 Intel 是華為當前伺服器與筆記型電腦的主要晶片供應商,而高通對華為的衝擊相對較小,畢竟華為多半的主力機種還是採用自製晶片,只是一部分中國外市場導向的產品仍為高通中階晶片,同時華為也才宣布要強化基於 Snapdra Chevelle.fu 1 年前
蘋果新聞 AMD MacBook Pro intel skylake Apple 新款 MacBook Pro 發表,搭載 Touch Bar 與 Touch ID 並具備 4 個 Thunderbolt 3 蘋果稍早一如預期的發表全新改版的 MacBook Pro 產品線,依舊提供 13 吋版本以及 15 吋版本,除了重量大幅減輕、更薄以外,最大的革新就是先前多次洩露的鍵盤上方多功能觸控鍵區,正式的名稱稱為 Touch Bar ,另外位於右上角的開關鍵也整合 TouchID ,看起來借此打入要求電腦需要具備生物認證的企業的企圖心相當強。兩款機型提供太空灰與銀色,即日起可在美國訂購或是預購,傳統鍵盤的 13 吋 MacBook Pro 即日起出貨,建議售價 1,499 美金起,台灣售價為 47,900 元;具備 Touch Bar 與 Touch ID 的 13 吋 MacBook Pro 與 15 Chevelle.fu 4 年前
產業消息 AMD intel core i Ryzen Ice Lake Comet Lake-S Intel 花了大量時間交叉評測,只想證實無論筆記型或桌上型 Core i 對上 Ryzen (在實際使用)並沒有輸 雖然將在 9 月發表的 Tiger Lake 對 Intel 在消費市場無非是一劑強心針,但同時 AMD Ryzen 系列持續壯大對當下的 Intel 也是相當頭痛的問題,自去年起 Intel 不斷強調" The Real World Performance ",今年也持續積極與媒體溝通競爭對手的比較基準並非符合實際情境。 ▲ Intel 強調 SYSmark 的測試項是集結多數消費者常用軟體進行測試 ▲雖然 PCMark 測試看似公允,不過許多基準軟體是使用一般消費者不會使用的開源軟體 ▲ Intel 認為以一般人常用軟體進行測試的結果才有意義 Intel 指出, AMD Chevelle.fu 5 個月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intel 網路卡 網卡 晶片 硬科技:光華電腦DIY回憶錄之宿網狂抽猛送的Intel網路卡(下) 前情提要。Intel網路卡開始在宿舍大量普及,其實是第二代100Base-TX晶片82558之後的事情,初代的82557不但「傳說中的燙(運作溫度將近70度)」,還得外掛1顆好像也很燙手的82555 PHY,此外,PRO/100B網卡的PCI金手指尾端因節省電路板的「斜腳」設計容易不小心因施力不當而折斷,更是明顯的缺點。 充分利用舊製程的單純計畫 所以因製程技術的演進而整合PHY、支援ACPI與PCI電源管理規範、溫度也沒那麼燙手的82558控制晶片,很快的就取代82557,成為各型號Intel PRO/100網路卡的心臟,和Low-Profile擋板一起裝在透明塑膠盒的散裝零售產品,四處出現 痴漢水球 10 個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