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效能、續航與體驗三方並進, Intel 強調第七代 Intel Core 處理器大量融入沉浸式網路體驗這篇文章的首圖
效能、續航與體驗三方並進, Intel 強調第七代 Intel Core 處理器大量融入沉浸式網路體驗
雖然 Intel 第七代 Core 系列已經先解禁行動版產品線,不過稍早 Intel 仍向台灣媒體針對第七代 Core 處理器與新款 Pentium 、 Celeron 處理器做了概述介紹;總之目前針對筆記型電腦所推出的 Core 處理器以包括卓越效能、 4K UHD 解析度、多樣功能直覺操作以及創新造型時尚輕薄四項作為重點項目。 為了讓消費者更容易辨別購買的電腦層級, Intel 此次也首度在識別標籤強調第七世代,讓消費者能夠確保所選擇的電腦是最新且可支援沉浸式上網體驗的機種。 回顧自第一代 Core 處理器至現行的第七代 Core 處理器,效能與能耗獲得飛躍性的提升,比起五年前同級機種,無
8 年前
聲稱中國自主 x86 晶片的保徳暴芯處理器被 Geekbench 證實是 Intel 第 10 代 Core i3
中國廠商寶德 PowerLeader 於 2023 年五月初發表號稱自研 x86 架構處理器「暴芯」,當時晶片曝光時,由於 IHS 上蓋設計,就被高度懷疑是借 Intel 處理器還魂的 Remark 產品,只是當時缺乏更詳盡的資訊;不過近日寶德代號 PowerLeader DP1UI-2 的伺服器的測試數據在 Geekbench 曝光,雖然處理器型號判讀為 PL 1st Gen PSTAR P3-01105 ,然而下方的代號直接標註出 Intel 第 10 代處理器 Comet Lake ,進一步證實這款號稱自主開發的 x86 處理器只是貼牌產品。 ▲雖然處理器型號已被 Remark ,不過架
2 年前
正因為 USB Type-C 應用太廣,反在現階段造成消費者困擾
雖說 USB Type-C 對於通用介面的發展是相當重要的里程碑,且確實有機會成為未來一統天下的通用連接介面,但以現狀來說,光就應用面來說, USB Type-C 目前對消費者恐怕是相當困擾的一項介面,因為同樣是 USB Type-C 介面,卻不見得接上去就會達到你想要的結果。 畢竟 USB Type-C 只是一個介面的設計,但光是在 USB 的規範中,就已經會產生許多的分歧,這樣的情況在手機上更為混亂,簡言之, USB Type-C 不代表一定具備 USB 3.0 以上的規格, USB Type-C 也不一定支援 Power Delivery 供電/充電規範。 以手機的情況來說,由於多數中低
7 年前
Nikon 陷入大危機,相機出貨蒸發五成、無反光鏡系統排名僅第五
在過往相機市場意氣風發的 Nikon 近年日子不好過,由於保守的市場策略以及無視無反光鏡系統的急起直追, Nikon 在近年市場持續下滑,日本 Business Journal 報導指出 Nikon 陷入由始以來最大危機,數位相機銷售量下跌將近 47% ,而在當前當紅的無反光鏡市場僅排名第五,與以往單眼相機萬年第二名的形象相去甚遠。 2020 年對相機產業無非雪上加霜,比起 2019 年出貨量再下滑 42% ,但值得注意的是無反光鏡相機僅下跌 26% ,而 DSLR 則下跌 47% ,顯見 DSLR 的市場需求萎縮得更明顯;縱使當前 Nikon 仍於 DSLR 排名第二,然而再日趨受到歡迎的無
4 年前
硬科技:豆知識 Intel與AMD的1GHz時脈搞笑爭霸戰(2000年)
源自於日文的「豆知識」是一種生活中少見的知識,一種另類的知識。可有可無,知道就好,不知道也無所謂。 雖然事後來看,這場二十世紀末的x86處理器雙雄1GHz時脈競賽似乎有點無聊,甚至整個過程越看越讓人覺得好笑,但這也充分顯示出,即使x86指令集再爛再毫無道理可尋,個人電腦市場的龐大出貨量,依舊可支撐著最先進的製程技術與精密複雜的x86處理器微架構。當然,前提是你要有那個本事先存活在市場上。 硬科技:為何Intel的競爭者都要如此辛苦 硬科技:為何Intel的競爭者還是如此辛苦? 硬科技:20世紀末的x86神風特攻隊Cyrix(上) 硬科技:20世紀末的x86神風特攻隊Cyrix(中) 硬科技:2
2 年前
是全球首款外接水冷筆電,華碩 ROG GX700 霸氣登場這篇文章的首圖
全球首款外接水冷筆電,華碩 ROG GX700 霸氣登場
首款搭載外接式水冷設計的頂級電競筆電 Asus ROG GX700 正式宣布在台推出,以標準版 17.9 萬台幣的驚人價格成為 ROG 最頂規的可移動電競重戰車,另外也同時發表以前一代 ROG 旗艦機種為基礎的升級版高階電競筆電 G752 ,以及 34 吋曲面電競顯示器 Swift PG348Q 、 27 吋 4K 顯示器 Swift PG27AQ 。 ROG GX700 是華碩用以展示極致效能的指標性產品,首創可分離式水冷底座設計,主機本身採用具超頻能力的 i7-6820K 不鎖頻處理器搭配 NVIDIA GTX 980 GPU ,台灣銷售版本搭配 32GB DDR4 RAM (最高支援 6
9 年前
是USB Type-C 介面替換潮來襲,來了解一下 USB Type-C 帶來的改變吧這篇文章的首圖
USB Type-C 介面替換潮來襲,來了解一下 USB Type-C 帶來的改變吧
從新款的 MacBook Pro 開始 ,相較先前的機種,此次機身變得更薄型,除了處理器、核心散熱等的進步,還有捨棄常見的 USB Type-A 、 DisplayPort 等介面,全面導入基於 USB Type-C 介面的 Thunderbolt 3 ,雖然也有不少有需要連接多項擴充裝置的朋友哀號遍野,但這卻也是必須面對的趨勢。 關於 USB Type-C ,先前已經做過關於技術與特色的介紹,總言之這項新介面的優點就是相較傳統的 USB Type-A 有著接近 Micro USB 的厚度,但同時不再有連接的指向性,具備雙面可插拔的優點,也避免誤插的狀況。而用在筆電上,又可透過 USB Pow
8 年前
Pentium 4 噴火龍傳奇重現有望,傳 Intel 10 代 10 核心處理器功耗比 RTX 2080 高
由於 AMD 近幾年靠著 CPU 架構改善以及積極與台積電合作,使得長年已經以不變應萬變的 Intel 不得不動起來、加速產品更迭速度與導入新架構等方式與 AMD 抗衡,雖然 Intel 終於在部分產品導入較新的 10nm 製程,不過目前則以利潤較高的專業與行動平台優先,在主流桌上型產品仍持續把 14nm 技術逼到極致,然而有時過於極致也會發生不可思議的情況;根據傳聞, Intel 將在原訂 Computex 期間推出的第十代 Core 桌上型平台 Comet Lake-S ,其 10 核心版本的最大功耗超越當前 NVIDIA 高階 GPU RTX 2080 相近的層級,達到驚人的 224W
5 年前
硬科技:Apple處理器脫離Intel然後呢?(下):天才造成的災害叫「天災」
迄今為止,人類的科技發展,看似很好很棒很強大,但在「天災」面前,仍十分弱小和無助。 每當看到充斥於財經科技媒體的「產業分析文」,總讓筆者想起,湯尼嶽崎的「岸和田博士科學的愛情」這部漫畫,讓筆者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天才造成的災害叫天災。 一切盡在不言中。 前情提要:Apple處理器脫離Intel然後呢?(中):任何事都有邏輯的極限 第一個倒楣鬼:Intel 想當然耳,雖然Apple Mac在全球個人電腦的佔有率約7%,排名次於Lenovo、HP、Dell,略勝於台灣的宏碁和華碩,名列第四,年出貨量略低於2000萬台,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但平白無故的在2年內慢慢失去這些業績,對Intel不啻是無妄
4 年前
Intel 執行長 Pat Gelsinger 認為先前委靡不振的原因是管理階層過多、工程人員太少
雖然俗語說旁觀者清,許多公司的問題反而從外人的角度很容易就可推測出原因,但往往置身在公司內的人卻始終抓不到重點,對於 Intel 新任執行長 Pat Gelsinger 而言,或許是他自離開 Intel 後仍持續關注老東家的動態,深知老東家先前的弊病,回鍋擔任執行長後就進行大量的改革,希望 Intel 能快速重振雄風;根據 Fudzilla 報導, Pat Gelsinger 更直言表示 Intel 的問題出在非技術出身的管理階層過多、工程師鮮少登上內部高位。 ▲ Pat Gelsinger 回鍋擔任執行長後,積極推動 Intel 製程技術並試圖重返技術主導的發展方向 在 Pat Gelsin
3 年前
友站推薦
Stability AI 受 Intel 投資!募 5000 萬美元能幫公司穩定下來嗎?
INSIDE - Jocelyn
解讀《晶片戰爭》:晶片萌芽之初各國如何發展?蘇聯成功複製出核武,為何在半導體上徹底失敗?
關鍵評論 - 精選轉載
解讀《晶片戰爭》:張忠謀被德儀拒絕的提案,成就如今世界第一的台積電
關鍵評論 - 精選轉載
《華爾街日報》:美擴大AI晶片輸中禁令,輝達1621億中國訂單恐不保
關鍵評論 - 中央通訊社
Intel:明年希望為 1 億部 AI PC 供應處理器,創作者們請多用!
INSIDE - Sisley
英特爾4年推進5世代製程,CEO季辛格:摩爾定律還不到盡頭,以色列晶圓廠交貨正常
關鍵評論 - 中央通訊社
小晶片(chiplet)「化整為零」有效提升性能,中國能否藉此技術突破美國封鎖?
關鍵評論 - 《思想坦克》
美國「全方位無死角」升級晶片禁令,堵死中國AI革命進階之路,輝達4090遊戲顯卡全面下架價格飆漲
關鍵評論 - 中央通訊社
Intel 進入 AI PC 時代!推出結合 NPU 的新一代處理器「Core Ultra」
INSIDE - Jocelyn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