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戰繼續加碼, AMD 將於 2020 年為準專業市場帶來 64 核心 Ryzen Threadripper 3990WX
隨著自伺服器用的第二代 EPYC 延伸出的第三代準專業級平台 Ryzen Threadripper 陸續開賣,目前 Ryzen Threadripper 3970WX 提供最高 32 核心、 64 執行緒,對準專業級已經是突破性的核心數量,不過 AMD 顯然還不滿足當前的核戰攻勢,進一步宣布將在 2020 年推出的 Ryzen Threadripper 3990WX ,一口氣為消費市場帶來高達 64 核心、 128 執行緒的驚人規格,不過目前這款產品還未確定上市時間與售價,但可預期價位將會相當驚人。 目前 AMD 並未透露 Ryzen Threadripper 3990WX 除了核心數量外的細
5 年前
AMD第三代Ryzen Threadripper處理器揭曉 最高32核心設計 售價1399美金起跳
AMD第三代Ryzen Threadripper處理器,包含Ryzen Threadripper 3960X,以及Ryzen Threadripper 3970X,均採用Zen 2架構與7nm製程設計,並對應PCIe 4.0,對比Intel同等級產品的話,3970X對比Intel Core i9-9980XE,將帶來47%以上效能表現,即便換上3960X也能有至少22%效能提昇,不過熱功耗高達280W就比Intel高出許多。 除了確認Ryzen 9 3900X處理器正式上市時間,AMD也同步揭曉第三代Ryzen Threadripper處理器,確認換上Zen 2架構與7nm製程設計,分別推出2
5 年前
AMD Ryzen 9 3900X處理器11/25正式推出 售價749美金
AMD Ryzen 9 3950X處理器至少比Intel Core i9-9920X多出26%效能,而在遊戲部分更強調對比採8核心設計的Core i9-9900K提高42%效能表現,售價為749美元,比Core i9-9920X處理器的1199美元價格更划算。 原訂在今年9月推出的Ryzen 9 3950X處理器,稍早由AMD確認將於11月25日正式推出。 相比先前推出的Ryzen 9 3900X處理器,此次推出的Ryzen 9 3950X處理器採16核心、32線程設計,同時基礎運作時脈為3.5GHz,超頻模式下可讓其中兩組核心運作時脈增加至4.7GHz,同時採用105W熱設計功耗,主要對比I
5 年前
AMD 將在 11 月推出 Ryzen 9 3950X 與第三代 Threadripper
AMD 將在 11 月接連推出 16 核心的消費級旗艦處理器 Ryzen 9 3950X ,以及公布第三世代的 Threadripper ,原本 Ryzen 9 3950X 應該是要在九月就會推出的,不過由於市場對於第三代 Ryzen 平台的急切需求,造成產能分配受到影響,也因此順延到十一月;至於第三代 Threadripper 則是因應代號" Rome "的第三代 EPYC 伺服器處理器發表後,由此為基礎延伸的發燒級平台。然而也因為 Ryzen 9 3950X 將消費級距平台一口氣提高到 16 核心,勢必多少會影響入門級的 EPYC 。 Ryzen 9 3950X 具備 16 核心 32 執
5 年前
2K 公布邊緣禁地 3 PC 版硬體需求,攜手 AMD 以 Ryzen + Radeon 搭配即可輕鬆享受視覺效果
2K 宣布邊緣禁地系列最新作品邊緣禁地 3 的 PC 版硬體需求,此次攜手 AMD 進行體驗最佳化,最低只要搭配 AMD FX-8350 、 6GB 記憶體與 Radeon HD 7920 2GB ,就可在 FullHD 進行基本暢玩,而針對當前主流 1440p 畫質也僅需要使用 AMD Ryzen 2600 搭配 16GB 記憶體、 AMD Radeon RX 590 8GB 等硬體規格。 不過雖然硬體規格不一定要攻頂,但也別忘了要準備充裕的硬碟空間,因為邊緣境地 3 建議要保有 75GB 硬碟空間,還好現在 SSD 價格已經較以前便宜不少,若沒有整套系統升級的打算或許換個大容量 SSD 也
5 年前
Intel 強調桌上型平台仍在真實體驗性能領先業界,新一代筆記型電腦平台效能更平衡且結合 AI 技術
或許是今年 AMD 下半年上市的第三世代 Ryzen 來勢洶洶,讓在去年底就更新主流桌上型處理器平台的 Intel 備感壓力, Intel 在繼今年 Computex 特別強調全系列平台在真實使用體驗的優勢與介紹第十代平台 Ice Lake 的性能與新特性外, Intel 也藉由今天請到來自總部的 Hiral Gheewala 之際,進一步強調 Intel 在桌上型與筆記型電腦的優勢。 ▲ Intel 強調常見的跑分軟體難以反應消費者真實使用行為的性能 Intel 表示,雖然 AMD 新一代 Ryzen 3000 平台提供相當優秀的測試軟體數據表現,不過卻不能反應在消費者與產業主要使用軟體的實
5 年前
歐洲曝光多款還未亮相的 AMD Ryzen 3000 平台,包括更入門的 Ryzen 5 與商用 Pro 系列
AMD 的 Ryzen 3000 家族現在市場反應相當熱烈,目前市場上六款產品也各自在不同的價格帶吸引不同性能需求的消費者,除了預計在年底推出的 12 核心的 Ryzen 3950X 之外,根據歐洲 EEC 資訊, AMD 還有多款還未正式的 Ryzen 3000 處理器,其中包括 65W 低電壓版的 Ryzen 9 3900 與 Ryzen 7 3700 ,以及更入門的 Ryzen 3500 等,此外還有商用平台 Ryzen Pro 系列。 ▲幾款曝光的新處理器皆為 65W 平台 ▲ Pro 系列應該是針對系統商供貨之用 列表上出現的消費級新平台包括 Ryzen 9-3900 、 Ryzen
5 年前
AMD Ryzen R9-3900X 、 Ryzen R7-3700X 測試報告,不僅是超值、更有多核性能優勢
在稍早 AMD 的 Ryzen 3000 系列處理器正式解禁性能測試,此次 AMD 也提供其中的 Ryzen R9-3900X 與 Ryzen R7-3700X 、 Radeon RX5700 、 Radeon RX5700XT ,以及技嘉、華擎的 X570 主機板、技嘉 AORUS PCIe 4.0 SSD 、芝奇的 DDR4 3600 記憶體等供測試,而在稍早台灣的報價也已經出爐,消費者可藉測試數據評估此次 AMD 的戰力。 ▲此次取得的平台是 Ryzen 9 3900X 與 Ryzen 7 3700X 此篇將以 Ryzen R9-3900X 與 Ryzen R7-3700X 兩款處理器為
6 年前
AMD Ryzen 3000 系列台灣通路報價出爐,定價與假想敵相近但多送散熱器
隨著 AMD Ryzen 3000 與 Radeon 3700 系列將在 7 月 7 日晚間解禁,台灣知名通路商也悄悄將 Ryzen 3000 的報價放上估價頁面,可預期的是台灣的售價基本上不會是與美國定價以匯率直接換算,而台灣的報價原則上還是達到超過 1:35 以上,但每款處理ˋ器的價格有高有低,也不是以固定比例換算。 ▲就事論事, R7 3700X 、 R5 3400G 應該是競爭力較強的 可以看到撇開競爭對手未有的 12 核心產品線,單純以 AMD 預設的競品等級、核心數量與執行緒做為參考基準,整體而言 AMD 的 Ryzen 3000 系列較對手同級產品仍相對便宜一些,另外也額外加贈原
6 年前
AMD 客製化方案於遊戲機新領域左打 Intel 、右踹 NVIDIA ,對業界產生甚麼影響?
今年對 AMD 應該可說是另一個高峰,不光只是 Ryzen 處理器與 RDNA 新架構的 Navi GPU 發表,更值得注目的是, AMD 搶下 Google 雲串流遊戲服務 Stadia 的客製化 GPU ,同時又陸續在 E3 前後確認再度與兩大家用遊戲機 Sony 、微軟再續前緣,以客製化方案作為兩者次代遊戲機的平台。 AMD 能左打 Intel 、右踹 NVIDIA 後,獲得遊戲機與初步的大規模商用雲遊戲的青睞,完整的半客製化方案與當前的遊戲生態圈是最大的關鍵, AMD 的半客制方案能夠提供 CPU 與 GPU 的一站服務,同時現在的遊戲市場已經越來越趨向由 PC 架構引領、以及以手機引
6 年前
友站推薦
AMD Ryzen 處理器使用者別升級 Win 11!
INSIDE - MoneyDJ理財網
靠 Ryzen 系列加持,AMD 要強勢回歸了嗎?
INSIDE - 【合作媒體】雷鋒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