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AMD Llano APU 產品線小升時脈續戰這篇文章的首圖
AMD Llano APU 產品線小升時脈續戰
距離下一代主流 APU "Trinity" 正式推出還要一陣子, AMD 在即將跨入 2012 年前將目前的 Llano 產品調整時脈並改換型號再戰,例如最高階的 A8-3870 從 A8-3850 的 2.9GHz 提升到 3.0GHz ,而筆電 APU 產品線也跟著一起更新,這些新型號預計幾周內正式上市,跳轉為官方宣佈的列表與規格: 桌上型AMD A系列APU · A8-3870K:四核心處理器,CPU預設時脈為3.0 GHz,為不鎖倍頻版本,熱功耗(TDP)100瓦,400個Radeon核心,GPU時脈為600 MHz(不鎖倍頻),搭載4 MB的L2快取記憶體。 · A8-3820:四核
13 年前
是微軟將以價格戰迎擊日益增長的 Chromebook這篇文章的首圖
AMD :我(還)有個超薄筆電的夢
AMD 近期不斷的信心喊話,除了重申不會放棄 PC 市場之外、但會更專心致力在行動產品之外,最近 AMD 紐澳經理在接受採訪時,就表示下個月在該地區會推出超薄筆電產品。從 AMD 先前的筆電產品定位來看,多半是採取低價與超值策略,市場鮮少有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產品,這次葫蘆裡賣什麼藥倒是很令人好奇。 另外 AMD 也特別強調他們不會像 Intel 針對 Ultrabook 的三圍、體重做限制,只是會有多少廠商呼應呢?從現階段來看, AMD (可能)的優勢還是擁有較強整合 GPU 的 APU 處理器,但是現階段的主流產品線用於超薄產品可能會面臨高溫的問題,但若以低階的 Zacate 或是 Onta
13 年前
是獅群中的猛虎,專訪華碩  Xonar 音效卡開發團隊這篇文章的首圖
不約而同從行動版晶片開始、 AMD 與 NV 發表新一代 GPU 產品
AMD 與 NVIDIA 這兩家 GPU 的死對頭不約而同發表新的 GPU ,而且又相當剛好的都是率先以行動平台的晶片組為優先, AMD 發表的是 Radeon Mobility 7400M 、 7500M 以及 7600M ; NVIDIA 則是宣佈 GeForce 610M 、630M 與 635M ;從型號看,這兩家的產品線也都是針對中低階市場,這兩家是都約好了嗎...? 新聞來源: AnandTech 相關文章: 電腦平台的3D龍頭:nVidia推出3D Vision 2因為簽了NDA,所以AMD FX處理器情報這一刻才能解禁...AMD Fusion 11:追求平衡的每瓦效能仍是主軸
13 年前
是ASUS GTX550Ti Direct Cu 試玩小記這篇文章的首圖
ASUS GTX550Ti Direct Cu 試玩小記
前段時間...狐仔顯卡部份水冷的PUMP控制電路給它仆街了 所以就順便想將水冷GTX570改裝回空冷 因為時間有限...所以買張550Ti回來擋先 有買入就一定來寫一下 所以大家就忍耐點一起來看吧 (這次縮圖有點縮過頭了...請包涵) 這樣式的顯卡好像已經成為ASUS的標準款了 輸出為mini HDMI/D-SUB/DVI 檔片雖然有開排風孔...但對這顆散熱器來說差別不大 只吃一個PCIE 6PIN...在5XX系列卡中不算耗電 顯卡頂端有加裝一條強化鋼條...可防止顯卡因散熱器重量形變 散熱器有著兩根粗大的熱管 沒有使用扣件強化背板(話說我的GTX570的原始設定也沒有) PCB邊緣有圓角
13 年前
是Lenovo 小小黑升級,新 ThinkPad X130 登場這篇文章的首圖
Lenovo 小小黑升級,新 ThinkPad X130 登場
小黑家族成員當中的小老弟 ThinkPad X130e 改版亮相嚕,基本設計同於 ThinkPad X120e X121e ,同樣為 11.6 吋螢幕,重量 3.9 磅(約 1.7 公斤),處理器則有 Intel Core i3-2367U 以及 AMD E-300 、 E450 兩款 Zacate APU 共三種處理器組合,在 Lenovo 的 RapidBoot 技術下開機時間可在 20 秒內,最高續航力可達 8.5 小時,最入門的價格為 469 美金起跳。前代產品台灣僅以企業方案引進,這次也會以同樣模式引進嗎...? 新聞來源: The Verge 相關文章: Lenovo ThinkP
13 年前
是100年資訊月:Sony VAIO SB 筆電這篇文章的首圖
100年資訊月:Sony VAIO SB 筆電
一句話來短評 Sony VAIO SB:價格親民但設計不打折扣的 VAIO 在兼具行動與使用的需求下,13吋筆電在12吋的行動力以及14吋的視野取得一個平衡點,也成為許多行動商務機種的最愛,Sony 旗下最頂級的 VAIO Z 即是採用13吋的設計,不過近10萬台幣的價位對一般人也許無福消受,然而相對之下針對主流市場的 VAIO S 系列就顯得親民許多,S系列分為高規的 SA ,以及這次所介紹的、更平易近人的 SB 系列。 Sony SB 採用鋁合金框體,搭配光碟機重量約莫1.7公斤,強光下會反射出淺藍色的光芒。 VAIO SB 鍵盤採用巧克力鍵盤,搭配環境感測的白光自發光鍵盤。左側上方的實體
13 年前
是側吹下吹一次搞定 Prolimatech Genesis這篇文章的首圖
側吹下吹一次搞定 Prolimatech Genesis
上次很意外的從家裡的角落挖出了一顆風扇 才想到...原來我之前有出手這一顆散熱器 這是一顆理念頗為有趣的散熱器 為市場端常在討論的塔式...下吹式該如何選 提供了一個折中的辦法 現在把它挖出來了...就大夥一起來聊聊這一顆散熱器吧 這一篇為了各位的福利著想...強列建議各位朋友看完後善用Google 現在直接開始吧...外箱上很直接標有此散熱器的外型與尺寸 想選購的朋友建議先依此規格自己量一下自己的裝備先 拿出散熱器可以簡單的看出來...它真的可比出奇蛋一般側吹下吹一次滿足 先從底座開始吧 鍍鎳處理...平整度頗佳 與熱管間的固定是焊錫固定...從下圖中可以看到明顯的工痕 鰭片上有此散熱器的L
13 年前
是Windows 8 平板的待機耗電基準是16小時減少 5% !?這篇文章的首圖
Windows 8 平板的待機耗電基準是16小時減少 5% !?
可以理解,微軟相當積極想要在平板電腦市場突圍而出,並且將希望寄託到下一代 Windows ,也就是 Windows 8 上,在約莫兩個月前結束的 BuildWindows 大會中,有一張關於 Windows 8 待機功耗的訴求,看樣子微軟真的目標很大,他們希望能在 16 小時的連網待機( Connected Standby )下僅消耗 5% 的電力。 先解釋一下所謂的連網待機,簡單的說就是類似目前智慧手機的待機模式:雖然表面上螢幕關閉了,但系統仍是連上網路,並且執行一些簡單的底層動作例如軟體自動同步、收訊等等。與現在 PC 的待機模式比較大的差異是目前 PC 的待機並不會執行任何動作,是真的進
13 年前
是走入APU的第四步 ASUS F1A55-M 小小試玩這篇文章的首圖
走入APU的第四步 ASUS F1A55-M 小小試玩
說起APU...狐仔在不知不覺中也摸到第四套了 從第一步的NB...第二步與第三步的A75晶片 這次總算也有機會來試試更低階也更低價一點的A55了 這一切都要感謝某個在建國路打工的妹妹 沒有她...就沒男同學敗家...我就沒有機會土匪來小玩 (真相在我其他的文中曾出現過...有緣者自然會看到) 先來看這次把玩的目標 ASUS的F1A55-M(當天沒有ASUS的SG在...沒辦法坳來拍照) M-ATX的主機板 輸出IO上有出現在A55晶片上不該出現的USB3.0 因為採用了ASmedia的USB3.0晶片做為輸出 也就是說...如果您的滑鼠與鍵盤是USB介面的 在完成系統驅動安裝前...請不要接
13 年前
是Google 轉賣 Moto 行動部門給 Lenovo ,可說是各取所需嗎?這篇文章的首圖
攻讀人牲: AMD 勝利計畫倘若與 ARM 有關,到底葫蘆裡賣什麼藥?
AMD 神秘的“勝利計畫( Project Win )”到底葫蘆裡賣著什麼藥?繼 AMD 全球宣佈裁員 10% 後,這個計畫名稱就浮上檯面了,然而原本被猜測會在 11 月 9 號公佈內容的勝利計畫卻又延遲到明年二月才會揭露,到底這個神秘的計畫在搞什麼碗糕? 而外界對這個計畫的解讀是, AMD 正在醞釀一套新的架構計畫不過就如同字面上的意義,這個計畫的本質還是要轉虧為盈,但是對於 AMD ,有什麼是對手不能、但他們卻有機會的呢?在眾多分析師的推測當中一直有個聲音傳出來:這是個與 ARM 有關的計畫! 新聞來源:Xbitlabs 然而 AMD 一直不願鬆口要與 ARM 合作,到底兩者之間有什麼可能
13 年前
友站推薦
AMD 將收購 AI 軟體新創公司,以追趕輝達
INSIDE - 鉅亨網
「半導體女王」蘇姿丰抵台再掀AI風潮,台南囝仔用「5%法則」率領超微谷底翻紅
關鍵評論 - 中央通訊社
美國擴大晶片管制 AMD 中國傳裁員
INSIDE - 中央社
蘇姿丰來台為 AI 晶片「固樁」!她曾如何領 AMD 起死回生?
INSIDE - 聯合新聞網
AI PC 要來拯救個人電腦市場了?2027 年將佔所有 PC 出貨量 6 成
INSIDE - Sisley
為何馬來西亞半導體產業相當重要?一切要從50年前落腳檳城的「八武士」談起
關鍵評論 - 杜晉軒
朱楚文:大AI時代,台灣科技產業的轉捩點來了嗎?
關鍵評論 - TechNice科技島
台積電資本支出下修面臨300億元保衛戰,受惠於超微2奈米大單長期前景看好
關鍵評論 - 莊貿捷
AMD 如何挑戰 NVIDIA 王者地位?秘密武器就在即將發表的怪物晶片:MI300
INSIDE - Sisley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