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挖角微軟下一代Xbox硬體架構師在內人才 強化晶片安全與能耗設計能力
Intel挖角兩位微軟的硬體人才,包括負責下一代Xbox主機的硬體架構設計工程師。 去年開始大量從AMD挖角研發與行銷人才之後,Intel稍早更從微軟挖角任職長達14年,同時過往曾經負責Xbox One系列機種架構設計的John Sell,另一方面也從蘋果挖角任職超過10年的硬體設計師Manisha Pandya。 此次挖角來的兩名人才,一樣將編屬於Raja Koduri旗下團隊,其中John Sell在Intel職務將負責晶片安全技術,而Manisha Pandya則將藉由過往在蘋果負責硬體供電、充電設計經驗,預期將使Intel未來晶片產品能耗更有更進一步表現。 而在John Sell過往經
6 年前
是將更多核心設計帶進消費應用市場,AMD揭曉採16核心設計的Ryzen 9 3950X處理器這篇文章的首圖
AMD發表Ryzen 9 3950X處理器 採16核心設計 售價749美金
AMD在E3 2019活動上宣布推出搭載16核心設計的Ryzen 9 3950X處理器,售價749美金。。 正式揭曉Radeon RX 5700 XT、Radeon RX 5700細節之餘,AMD也如先前消息正式推出採16核心設計的Ryzen 9 3950X處理器,預計在今年9月推出,並且將以749美元價格上市。 在今年Computex 2019期間,揭曉採12核心設計的Ryzen 9 3900X,進而引起全場歡呼後,AMD在E3 2019活動上更宣布推出搭載16核心設計的Ryzen 9 3950X,藉此與Intel高階多核處理器產品拼比。 而就Intel方面對此看法,自然也強調在實際遊戲執行
6 年前
是採7nm製程與RDNA顯示架構,AMD揭曉Radeon RX 5700 XT、Radeon RX 5700細節這篇文章的首圖
AMD揭曉Radeon RX 5700 XT、Radeon RX 5700細節 採7nm製程與RDNA顯示架構 售價449美金起
AMD Radeon RX 5700 XT將會對比NVIDIA GeForce RTX 2070,而Radeon RX 5700則將對比GeForce RTX 2060,最高階顯示卡產品依然是年初推出的Radeon VII,都採用RDNA顯示架構。 今年初在CES 2019期間宣布將推出採台積電7nm FinFET製程設計的Navi顯示卡,在Computex 2019期間確認將以Radeon RX 5000系列為稱,並且說明將在7月開放銷售消息後,AMD稍早於E3 2019活動上宣布Radeon RX 5700 XT將以449美元價格推出,而Radeon RX 5700則會以379美元價格銷售
6 年前
AMD 除公布第三世代 Ryzen 5 外持續加碼核戰,宣布消費級 16 核心 Ryzen 9 3950X 將在 9 月開賣
雖然 AMD 已經在 Computex 公布 Ryzen 3000 家族的產品線,不過為了玩家導向的 E3 活動, AMD 還是留有一手,除了在活動前半段公布 Rzyen 3000 系列的 Ryzen 5 等級產品,包括 Ryzen 5 3600 、 Ryzen 5 3600X 外,在發表會的最後也發表先前就已經有傳聞的消費級 16 核心產品 Ryzen 9 3950X ,不過上市時間則要到 9 月,當然價格並未如某些媒體推測的 699 美金甩賣價,但也依舊是相當有吸引力的 749 美金。 更大眾化的 Ryzen 5 3600 、 Ryzen 5 3600X 亮相 ▲ Ryzen 5 系列將價
6 年前
AMD Navi 架構之 Radeon 5700XT 、 Radeon 5700 正式發表,鎖定 RTX 2070 與 RTX 2060 層級表現
AMD 一如今年在 Computex 所預告,正式於 E3 展會期間宣布基於 RDNA 架構的 Navi 系列 GPU 產品 Radeon 5700 系列,當前 Radeon 5700 家族有兩款產品,分別為 40 個流處理器的 Radeon 5700XT ,以及 36 個流處理器的 Radeon 5700 ,預估售價在 449 美金與 379 美金,目標性能鎖定 NVIDIA 的 RTX 2070 與 RTX 2060 ,但定價策略則各別低一層級。 Radeon 5700 家族將與第一波 Ryzen 3000 系列 CPU 同步於 7 月 7 日上市。 ▲ AMD 將在 7 月 7 日同步推
6 年前
AMD 昭告天下將為 Xbox Project Scarlett 提供客製化方案,整合 Zen 2 CPU 核心與 RDNA 的 Navi GPU
在微軟正式公布次代遊戲機 Xbox " Project Scarlett "後,做為合作夥伴的 AMD 也緊接著公布他們再度與微軟合作,將為 Project Scarlett 提供處理器客製化方案, AMD 透露, Project Scarlett 將採用 AMD Ryzen " Zen 2 " CPU ,搭配基於 Radeon RDNA 、包括光線追蹤硬體加速的的 Navi GPU 。 就微軟官方所公佈的基本資訊, Xbox " Project Scarlett "也是一款迎合新一代主流 PC 硬體的設計,將支援包括 120FPS 、可變更新率與最高 8K 輸出,同時也具備 SSD 加速內容
6 年前
新版 Mac Pro 的最頂規繪圖卡 AMD Radeon Pro Vega II 採 AMD 7nm 製程,雙芯藉 Infinity Fabric Link 互連
蘋果新一代的工作站 Mac Pro 採用嶄新的伺服器級風道,以及配合統一風道獨特的 MPX 顯示卡模組設計,而蘋果提供了三款 MPX 顯卡模組,其中兩款較高階的繪圖卡為基於 AMD Radeon Pro Vega II 晶片, AMD 也為此次的合作發出新聞稿。 AMD Radeon Pro Vega II 採用 AMD 7nm 製程的 VEGA 架構晶片,本質與當前的 Radeon Instinct IM60 ,以及消費級的 Radeon VII 有相當程度的血源,雖與 Vega 64 具備相同的流處理器數量,但由於 7nm 製程加持,故大幅降低功耗,同時針對專業影像處理,搭載高達 32GB
6 年前
三星將與AMD合作把Radeon繪圖晶片技術帶進智慧型手機 大幅提升Exynos處理器顯示效能
三星獲得AMD技術授權之後,將可大幅提昇Exynos處理器顯示效能表現,進而與Qualcomm持有Adreno GPU等同性質產品抗衡。 AMD稍早宣佈與三星簽署長達多年的超低功耗、高效能表現的繪圖晶片技術授權合作,預期將使三星旗下智慧型手機能藉由AMD提供Radeon繪圖晶片技術提昇顯示效能。 在此之前,三星主要藉由Arm授權提供Mali GPU技術打造手機繪圖顯示效能,預期獲得AMD技術授權之後,將可大幅提昇Exynos處理器顯示效能表現,進而與Qualcomm持有Adreno GPU等同性質產品抗衡。 而藉由此項合作,將使AMD從三星手中獲得數億美元技術授權營收,同時也進一步讓Radeo
6 年前
三星取得 AMD Radeon GPU 與 RDNA 架構授權,將用於包括智慧手機等行動裝置等低功耗產品
先前市場曾傳聞三星打算強化自主架構設計,自行開發 GPU 架構,不過顯然考慮到市場上的專利還有研發等問題,三星顯然還是妥協了, AMD 宣布與三星達成技術授權協議,三星將透過 AMD 的 Radeon GPU 與新一代的 RDNA 架構,打造用於行動裝置以及 AMD 當前並未涉獵的低功耗產品領域。 就 AMD 的立場,此舉除了可藉此獲得來自三星的技術與專利授權金外,同時也將 AMD Radeon 的技術"重新"帶到行動設備上(註:高通的 Adreno GPU 的前身就是 AMD 早期的行動 GPU 部門),使 AMD Radeon 的半客製化方案橫跨新遊戲機( PlayStation 與 Xb
6 年前
Computex 2019 :華碩為了自家的 ROG X570 Crosshair VIII Impact 搭配 ROG 顯示卡,打算推出採垂直風道的 DTX 機箱
華碩對 AMD 新一代的 Ryzen 3000 系列寄予厚望,並在 Computex 宣布首度推出 AMD 平台的 ROG Impact 系列主機板,不過為了滿足 Impact 系列一貫的超頻性、高規格與豐富的機能, ROG Crosshair VIII Impact 也是第一張非 ITX 的 Impact 主機板,使用過往較常用於準系統的 DTX 配置;雖然當前多款高階的 ITX 機箱可能能夠相容 DTX ,不過為了給予 ROG Crosshair VIII Impact 一個官配的家,華碩也在此次展出一款即將量產的 ITX / DTX 機箱。 這款尺寸已經不亞於 M-ATX 的機箱暫時還未
6 年前
友站推薦
蘇姿丰來台為 AI 晶片「固樁」!她曾如何領 AMD 起死回生?
INSIDE - 聯合新聞網
劉德音SEMICON演講:CoWos產能短缺造成AI晶片缺乏為短期現象,台積電評估投資安謀這1、2週會決定
關鍵評論 - 中央通訊社
美國擴大晶片管制 AMD 中國傳裁員
INSIDE - 中央社
為何馬來西亞半導體產業相當重要?一切要從50年前落腳檳城的「八武士」談起
關鍵評論 - 杜晉軒
AMD 如何挑戰 NVIDIA 王者地位?秘密武器就在即將發表的怪物晶片:MI300
INSIDE - Sisley
來穩供應鏈?AMD 蘇姿丰外傳下月來台舉辦發表會
INSIDE - 聯合新聞網
朱楚文:大AI時代,台灣科技產業的轉捩點來了嗎?
關鍵評論 - TechNice科技島
「半導體女王」蘇姿丰抵台再掀AI風潮,台南囝仔用「5%法則」率領超微谷底翻紅
關鍵評論 - 中央通訊社
台積電資本支出下修面臨300億元保衛戰,受惠於超微2奈米大單長期前景看好
關鍵評論 - 莊貿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