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Google 正式將自動駕駛部門切出,成立新公司 Waymo這篇文章的首圖
最懂汽車產業的還是汽車商?傳 Google 將與福特宣布在自動駕駛車共同合作
雖然 Google 已經打造了許多自動駕駛車的原型,也聘請來自汽車產業的大頭參與計畫,但是汽車產業的獨特性使得新進公司勢必會遇上一些僅有身在行業內才會懂得眉角;根據美國雅虎汽車的報導, Google 將找上汽車業界老字號福特,於 CES 宣布一同建造自動駕駛車。目前的傳聞是兩家公司將會成立一家獨立的新公司,主要的原因還是藉此避開因自動駕駛車潛在問題造成的後續麻煩。 福特本身也有進行相當多的自動駕駛車研究,甚至在某些都市中已經開始建設車聯網中的 V2I 基礎建設,更不用說原本就是汽車產業中的重要成員,有了 Google 在演算法以及自動駕駛車的技術研究項目以及福特因城市計畫獲得的結果與對汽車產業
9 年前
是台灣的路況還是台灣人最懂,福特與資策會雪隧交通改善挑戰賽前三名皆由台灣團隊奪下這篇文章的首圖
台灣的路況還是台灣人最懂,福特與資策會雪隧交通改善挑戰賽前三名皆由台灣團隊奪下
照片提供:福特 由福特汽車與資策會共同舉辦的雪隧交通改善全球挑戰賽於稍早公布獲獎名單,最終由台灣團隊一舉囊況前三名,未公布成員所屬的神祕四人團隊以 E-PASS 奪冠,其概念是以歷史交通結合氣候資料進行車流量推測模型,並以發行以及預約數位通行證的方式作為車流的管控方式,同時結合離峰通行優惠在諸多參賽團隊中脫穎而出。 至於第二名 NaviHome 則是由台大機械工程學系-系統最佳化實驗室團隊所打造,藉由 APP 所提供的車速建議減少不必要的減速與煞車,同時藉由依照建議時速給予通行費獎勵的方式鼓勵使用者利用 APP ,同時遇到堵塞時也會提供替代路線與行車時間預估;此外若遇到塞車而決定延後回程, A
9 年前
是華碩、遠傳電信、台灣大哥大與福特汽車陸續宣布協助高雄氣爆事件(補充 Sony Mobile 、三星、鴻海)這篇文章的首圖
華碩、遠傳電信、台灣大哥大與福特汽車陸續宣布協助高雄氣爆事件(補充 Sony Mobile 、三星、鴻海)
在下班前陸續也收到幾家企業宣布投入高雄氣爆後續相關救災,目前包括華碩、遠傳電信、台灣大哥大、福特汽車等皆已經公布相關措施。 華碩宣布於第一時間關懷老家位於高雄的員工家庭是否受到影響,並且捐助一千萬元投入救災,另外也發起內部員工自發性捐款等機制。 遠傳電信宣布與高雄市政府設立捐款減碼,讓遠傳用戶可透過此方式以手機直接捐款,目前與高雄市政府確認行政程序中,待程序通過後即會公布語音捐款簡碼;另外將暫緩災區消費者帳單寄送與緩催繳,部分用戶將延長繳費期限;此外遠傳也攜帶充裕的充電器與行動電源至五權國小的救災指揮所供民眾使用,同時災區附近遠傳門市將免費提供充電與被用手機,並且給予通訊地址於災區內消費者緊急
10 年前
一圖看懂 福特七月超狂優惠:原來是勞力士啊~我還以為是 Ford 呢
過去幾年居高不下的買氣,讓諸多車廠紛紛插旗台灣,不僅加劇了車廠間的競爭,對消費者而言,更多選擇意味著只有堅實的產品力才有機會勝出。縱觀台灣車市,一年幾十萬量的規模雖不若其他貿易大國市場,但依銷售比例來說,新車上市的銷售動能卻足以令車廠投注相當的資源,來博取消費者的厚愛。福特六和當然也不例外,若橫跨歐、美車系,並依各車款特色來看,不分進口或國產,Ford 顯然是市場上數一數二的選擇。 四款轎車、三款休旅車、一款性能車與一款商旅車,各車款在該級距皆為一時之選,無論是近期銷售主力 Ford Focus 與超越中大型房車銷售的 Ford Mondeo Wagon;亦或是深獲消費者青睞的休旅車 Ford
5 年前
是Computex 2015:福特以因地制宜的智慧移動實驗,盼能解決都市移動問題這篇文章的首圖
Computex 2015:福特以因地制宜的智慧移動實驗,盼能解決都市移動問題
福特自 2012 年開始,成為唯一一家陸續參加 Computex 的車廠,除了為增加 Sync 平台化的生態夥伴之外,也希望與媒體溝通汽車產業與科技創新的未來;福特今年除了在 Computex 宣布綠能車 Mondeo Hybrid 正式在台上市外,也請來隸屬福特全球發展中心未來交通規劃的亞太項目主管謝倩燕博士介紹福特在全球進行各項智慧移動的都市移動創新實驗的意義。 謝博士表示,福特的都會移動創新實驗,是希望藉由各種不同的實驗項目改善都會移動的現況。都會移動指的是人類在城市中透過各種交通工具進行移動,無論是上下班,或是出門逛街,都是一種都會移動的行為,不同的城市也有不同的問題,像是謝博士到台灣
10 年前
是連引擎都碳纖維化的時代不遠了?福特展示使用碳纖維材料的 1.0 ECOBoost 引擎這篇文章的首圖
連引擎都碳纖維化的時代不遠了?福特展示使用碳纖維材料的 1.0 ECOBoost 引擎
圖片來源: Top Gear 雖然說纖維材料近年被廣泛的用於汽車產業,如車體股架、車頂、引擎蓋、空氣力學套件等,但是用來作為引擎恐怕就沒聽過了吧?福特在底特律車展展示了一顆 1.0 EcoBoost 引擎,就是大量採用碳纖維材料,相較原本的 1.0 EcoBoost 引擎共降低了 13 公斤,同時也提升約 4.5% 的燃油效率。 當然由於耐熱以及結構強度,這款引擎還不是全部使用碳纖維製造,一些重要元件仍是由鍛造鋁與其他金屬材質製造,不過考慮到環保法規對於燃油效率要求越來越高,雖然僅改善 4.5% 燃油效率仍是相當重要的進展;福特也還未對將碳纖維導入引擎結構的時程,不過技術上並無太大問題,主要的
9 年前
福特六和宣布引進 Ford Mustang Mach-E 純電跑旅,吃電且長高的野馬售價 208 萬元起
福特 Ford 在 2019 年宣布將經典小型跑車 Mustang 的名稱與「野馬」銘牌使用在跑旅外型的純電車款,於 2020 年推出 The All-Electric Ford Mustang Mach-E ;福特六和宣布成功爭取在台推出 The All-Electric Ford Mustang Mach-E ,提供 Select ( 208 萬元)、 Premium ( 248 萬元)與 GT ( 268 萬元)三版本;將自 2023 年 8 月 2 日 16:00 起於 Ford 專屬網頁與展示中心開放預約,同時自 2023 年 8 月 4 日進行指定展示中心巡迴。 Ford 式 Fo
1 年前
特斯拉Cybertruck很前衛 但福特1966年的老車Ranger II外型概念也很相似
曾經在1960年代就職於福特設計工作室的前任員工Syd Mead,拿出了當年福特新車款The Ford Ranger II的新聞稿,車體流線的造型與月初剛發表的特斯拉Cybertruck,在照片中可以看到Ranger II原本只有2人的座位,按下車頂移動按鈕之後,就可以變身成為4人轎車,車窗也是採用了特殊強化的玻璃,車燈則是高強度的大燈設計,後方的置物空間底部用的是胡桃木。 設計前衛但從來沒有上市過 Ranger II雖然在新聞稿中出現,但是僅止於概念車的階段,從來沒有正式生產發售過,除了造型似有若無的相似之外,鋼化玻璃與高強度的矩形車燈設計都有異曲同工之妙,至於像不像就見仁見智了。 ▲車窗的
5 年前
口罩、防護衣、呼吸器都有 全球科技、汽車、時尚大廠正面回擊武漢肺炎病毒
Apple執行長Tim Cook在Twitter上傳了一則短片貼文,影片中宣布蘋果公司將會動用整間企業的各個部門,開始生產醫療人員的專用面罩。除了蘋果和最早動用到自家生產線的路威酩軒集團LVMH,另外還有New Balance、藍寶堅尼、福特汽車、夏普、飛雅特克萊斯勒汽車FCA(Fiat Chrysler Association)、寶獅雪鐵龍集團PSA(Peugeot Citroen Association)都已加入生產口罩、面罩和呼吸器等各類醫療物資的行列。 New Balance、藍寶堅尼、夏普、LVMH、FCA生產口罩 3月23日飛雅特克萊斯勒汽車FCA(Fiat Chrysler As
5 年前
是成為夜間駕駛的第三隻眼,福特行人偵測科技可在夜間發現行人時自動煞車這篇文章的首圖
成為夜間駕駛的第三隻眼,福特行人偵測科技可在夜間發現行人時自動煞車
不少駕駛人在晚上行車時最害怕的就是因為視線不佳擦撞到行人,但有時道路昏暗、行人又可能穿著深色衣服,光靠人眼實在很難避免事故發生,根據統計天黑後擦撞到行人的交通事故死亡率相較白天提升了兩倍之多;福特為了減少此類事故發生,發表了前瞻科技"行人偵測科技",透過安裝在保險桿的雷達與擋風玻璃上具備 30fps 以上速度的攝影機截圖,透過兩項數據結合進行物件分析,透過行人形狀的資料庫讓系統能夠區分行人、行道樹與號誌的差異,藉此判斷出道路上是否有行人,當發現前方有行人但車速偏高時自動進行煞車。 當然這項技術不僅是可用於晚上,亦可在白天發揮作用,畢竟除了駕駛本身駕駛精神狀態以及視野受限外,現代駕駛有太多分心的
8 年前
友站推薦
DHL 宣佈採購 2000 輛福特電動廂型車,加速車隊電動化
INSIDE - Mashdigi
寧德時代動力電池市占率連續6年全球第一,習近平「亦喜亦憂」恐成下一個華為
關鍵評論 - 中央通訊社
福特、福斯投資的自駕車新創 Argo 一口氣裁掉 5% 員工!
INSIDE - 蜜雅
福特車將可用特斯拉充電樁了!2024 開放北美地區車主使用、2025 福特新 EV 採 NACS 規格
INSIDE -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電車世代】福特大加速歐洲電動車佈局,2024 有 7 台新車、在土耳其蓋電池廠
INSIDE - Chris
鋰礦供需反轉價格崩跌6成,電動車可望再降價,下半年車市恐過剩500萬輛
關鍵評論 - 莊貿捷
電動車是大錢坑?福特每賣一輛就虧 6 萬美元
INSIDE - 聯合新聞網
中國電動車進軍美國市場,學者:恐面臨監管機構和消費者雙重社會阻力
關鍵評論 - 中央通訊社
保證不缺電池!福特表態已獲充裕電池供應至 2026 年
INSIDE - 鉅亨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