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Computex 2016 : AMD 第七代行動 APU 正式發表,以整體效能做為主打特色這篇文章的首圖
Computex 2016 : AMD 第七代行動 APU 正式發表,以整體效能做為主打特色
AMD 在今年 Computex 的發表會活動,就是以先前預告的第七代行動 APU 作為重點發表產品,第七代行動 APU 即是代號 Bristol Ridge 與 Stoney Ridge ,產品線涵蓋 FX 、 A 以及 E 系列,強調運算、比起第六代 APU 產品線有長足的效能提升。 第七代 A 系列 APU 採用 Excavator CPU 架構搭配 R7 等級 GPU ,支援包括 DX12 , FreeSync 以及 AMD 雙顯卡技術,另外具備 AMD APM 進階電源管理技術,能夠有效提升系統效能並將電力做更好的管理,另在多媒體方面也可支援到 4K UHD 娛樂體驗,同時也將全面支
9 年前
是迎接 VR 元年, 3DMark Holiday Beta 新增 VRMark這篇文章的首圖
迎接 VR 元年, 3DMark Holiday Beta 新增 VRMark
2016 年被不少廠商視為 VR 元年,主要仍在於除了硬體之外,整個產業也有較明確的發展計劃;身為效能基準評測軟體重要廠商的 Futuremark 也沒閒著,已經針對 VR 項目於最新的 3DMark Holiday Beta 中提供 VRMark ,讓軟硬體開發者可作為設備與軟體內容的開發參考,也能為媒體在準備 VR 用的 PC 主機時當作效能評估基準。 這項測試項目是 Futuremark 被 UL 收購後首度推出的軟體,強調結合 UL 的專業認證實驗室以及熟知 PC 業界的 Futuremark 兩者所長,測試包括系統效能、延遲與精確度,並以照片、影片、遊戲等總和性內容做為測試基準;此外
9 年前
是鎖定專業創作者超薄裝置的專業級 GPU , AMD Radeon Pro 400 宣布登場這篇文章的首圖
鎖定專業創作者超薄裝置的專業級 GPU , AMD Radeon Pro 400 宣布登場
上週蘋果宣布了新一代的 MacBook Pro ,其中新款 15 吋 MacBook Pro 也率先成為搭載 AMD 專為薄型創作設備所打造的 Radeon Pro 400 GPU 的筆電產品,標榜位藝術家、創作者帶來兼具行動力與效能的專業裝置。而 MacBook Pro 所採用的為 Radeon Pro 450 與 Radeon Pro 455 兩款 GPU 。 Radeon Pro 400 系列基於 Polaris 11 架構,以 14nm FinFet 製程生產,強調透過 die thinning 技術使電晶體厚度由 780 微米縮減至 380 微米,約莫於不到 4 張紙的厚度,此外運作
8 年前
PS5、下一代Xbox One、三星處理器 AMD執行長蘇姿豐:Radeon GPU將會「無所不在」
AMD Radeon顯示卡預計將搭載於Sony PlayStation 5、微軟下一款Xbox One遊戲主機「Project Scarlett」,Google Stadia串流遊戲服務背後也是採用Radeon顯示技術應用方案,甚至將把Radeon顯示技術帶到三星旗下處理器產品,更有可能進一步延伸到物聯網、車駕系統應用,讓Radeon顯示技術能擴展到更多市場。 在近期公布2019財年第三季財報結果時,AMD執行長蘇姿豐強調接下來將會讓Radeon GPU「無所不在」。 依照目前旗下Radeon顯示卡推行狀況,加上包含Sony即將推出的PlayStation 5、微軟下一款Xbox One遊戲主
5 年前
是持續以開源擁抱開發者, AMD GPUOpen 釋出 TureAudio Next VR 音訊與 Advanced Media Framework 1.3 串流技術原始碼這篇文章的首圖
AMD RTG 掌門 Raja Koduri 揭露 Radeon RX480 ,號稱雙卡效能媲美 GTX1080
AMD 在今年 Computex 發表活動,由從蘋果重返 AMD 的傳奇架構師、也是新任 Radeon Technologies Group 掌門 Raja Koduri 介紹下一代 GPU 架構 Polaris 的重點;首先他強調 Polaris 架構是為了讓 VR 硬體平價化而生,接著揭露此次的重點: Radeon RX480 ,也就是基於第四代 GCN 、代號 Polaris 10 的中高階卡,且價格將從 199 美金起跳。 RX480 支援包括 DX12 、 Vulkan 以及 GPUOpen 等先進架構,相較 Radeon R9-285 基於 14nmFinFET 製程,在搭配 AM
9 年前
是LG 再度於台灣推出摺疊智慧機, LG Wine Smart II 將於 11 月上市這篇文章的首圖
Xbox One 9 月 23 在台開賣,七月 31 日起開始預購上市典藏版
隨著 Xbox One 將在 9 月 23 日在台推出,台灣微軟宣布將於七月 31 日、也就是明天開放預購 Xbox One Kinect 上市典藏版,預計售價為 15,980 元,內含一台搭載 500GB 硬碟的 Xbox One 主機、一組 Kinect 2.0 、一個典藏版無線控制器、一組耳機與 14 天 Xbox Live 金會員試用(僅限新會員試用)、一款 Kinect Sports Rivals 以及 TITANFALL 遊戲下載卡。除典藏版套組外, 7 月 31 日也將提供多款遊戲的預購。 此外,微軟與家樂氏早餐穀物合作,只要在通路購買家樂氏商品憑發票登入,就有機會抽共 20 套
10 年前
是今年內已來不及, HTC Vive VR 頭戴顯示器預計 2016 年四月推出這篇文章的首圖
今年內已來不及, HTC Vive VR 頭戴顯示器預計 2016 年四月推出
HTC 今年在 MWC 發表與 Valve 合作的 VR 頭戴顯示器 HTC Vive 原本預計於今年內推出量產版本,不過稍早宣布最終將於明年四月推出,時間上與預計在 2016 年第一季推出的 Oculus Rift 相當接近,不過 HTC 還未給出預計售價。另外, HTC 也在聲明中指出會在 CES 推出第二代的開發工具,並陸續於各大展會包括日舞影展、SXSW 、 GDC 與 MWC 等展示。 此外, HTC 也將在 12 月 18 日於北京舉辦 HTC Vive Unbound 宏達無限開發者峰會。 新聞來源: HTC , The Verge 推薦給癮科科的線上學習課程|Facebook
9 年前
是HTC Vive 開發峰會: Vive 帶來無限可能, Vive 平台即日起先開放給開發者、四月開放給消費者這篇文章的首圖
HTC Vive 開發峰會: Vive 帶來無限可能, Vive 平台即日起先開放給開發者、四月開放給消費者
HTC 於 12 月 18 日在北京舉辦首場 HTC Vive 宏達無限開發者峰會, HTC 董事長王雪紅表示, VR 是下一波偉大的技術革命,體驗後的感動難以言語形容,故在此次峰會設置四天的體驗活動,供民眾體驗;王董事長表示,上一次有這樣的感動是首次設計智慧手機,當初王董事長還在早期 PC 時代時曾感嘆當初的筆記型電腦的笨重不便,希望能有一個方便攜帶的電腦,而在 1997 成立 HTC 後,與微軟手機合作推出智慧手機並實現夢想,而能實現 VR 的 Vive 為她帶來相同的感動,並認為 VR 不僅只是未來趨勢,而是無限的可能。 HTC 兩年前與全球遊戲領導廠商 Valve 共同合作推出 Viv
9 年前
是旨在為 4K 與 VR 遊戲奠定新基準, AMD Radeon RX480 正式推出這篇文章的首圖
旨在為 4K 與 VR 遊戲奠定新基準, AMD Radeon RX480 正式推出
AMD 在今年 Computex 發表了基於第四代 GCN 的 Polaris 10 顯示卡新品" Radeon RX480 ",強調不僅是新架構,也在命名有了新方式,同時也希望能為此級距的市場奠定新基準,鎖定超越 Full HD 遊戲體驗與 VR ,其中 4GB 版本號稱 199 美金起跳,似乎有著要與競爭對手爭奪萬元內高效能顯卡寶座的意味,同時設法把 VR 電腦整機的價格壓低到 800 美金以下。 AMD 此次重新定義顯示卡命名,是希望更進一步簡化產品線,故目前 Polaris 系列的三張 GPU 不再像先前還有再型號前方以 R9 、 R7 以及結尾有分 X 版本與非 X 版本差異, RX
9 年前
是避免AMD用於顯示卡產品,NVIDIA先註冊好3080、4080、5080在內名稱專利這篇文章的首圖
顯卡「命名」大戰 NVIDIA搶註冊3080、4080、5080名稱專利 不讓AMD跟著用
NVIDIA稍早已經在歐洲智慧財產局申請包含3080、4080、5080在內名稱專利,因此有可能會讓AMD最後改變新款顯示卡產品命名模式。但也有可能因為提出申請無法來得及獲得批准,使得AMD可以透過RX 3080等方式為新款顯示卡命名。 在近期傳出AMD以RX 3080、RX 3070與RX 3060形式為即將推出的新款顯示卡命名,NVIDIA顯然已經先著手註冊包含3080、4080、5080在內名稱專利。 雖然先前已經有消息指出AMD即將在接下來的Computex 2019期間揭曉新款Navi架構顯示卡,並且分別將以Navi XT、Navi Pro為稱,但依然可能在顯示卡產品名稱採用RX 3
6 年前
友站推薦
【COMPUTEX 2021】桌機、筆電都進攻,AMD 公佈 Ryzen 7-5700G、5-5600G,與 Radeon RX 6000M 系列
INSIDE - Chris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