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華為自主處理器布局出爐,將推 64bit 與 32bit 大小核八核這篇文章的首圖
華為自主處理器布局出爐,將推 64bit 與 32bit 大小核八核
華為在今年 CES 未公布其新款應用處理器的路線,不過最近則宣示三款自主應用處理器的預計架構,預計推出兩款基於 big.LITTLE 大小核的 8 核處理器與一款應該是針對中低階市場的 4 核 Cortex-A9 處理器。兩款大小核 8 核處理器分別為 64 位元的 Cortex-A57 搭配 Cortex-A53 ,還有 32 位元的 Cortex-A15 搭配 Cortex-A7 。 新聞來源: Ubergizmo
11 年前
是大小核與真八核的手機八核架構之戰,閒聊核多真的了不起?這篇文章的首圖
大小核與真八核的手機八核架構之戰,閒聊核多真的了不起?
智慧手機的應用處理器戰爭已經從四核瘋狂的走到了八核,目前市場上的八核設計除了 ARM 主推的 big.LITTLE 大小核之外,就是聯發科基於大小核的架構、但將兩套核心群組都採用相同的 Cortex-A7 的真八核設計,跳過 GPU 還有其它變因,也先預設大小核的雙群組協作已經可正常實現,筆者簡單的比較這兩種八核設計的狀況吧。 跳轉繼續 大小核架構的出發點很單純, ARM 考慮到新一代的高階架構 Cortex-A15 的複雜與耗電,即便大幅降頻、調低電壓仍有極限,故需要透過比 DVFS 動態時脈調節更好的方式減少平常使用的能耗,故當時的想法就是透過一組合乎日常使用的低能耗群組,搭配負責高負載運
11 年前
是2013 年末主流智慧手機處理器款式隨談這篇文章的首圖
2013 年末主流智慧手機處理器款式隨談
又到了近一年的尾聲,今年對於智慧手機市場又是再次出現驚人的發展,除了大小核技術、真假八核之爭,還有 ARMv8 64 位元架構首度投入智慧手機,都是今年熱門的焦點,筆者也簡單針對今年幾家手機應用處理器廠商現階段的主流產品做個簡短的介紹,順便推估這些廠商明年可能的計畫與發展。 跳轉開始 高通: 對於高通來說,今年應該是大豐收的一年,尤其原本代號 S4 Prime 的應用處理器再調整識別名稱策略後,終於以年度旗艦級應用處理器 Snapdragon 800 之名問世,靠著入門與主流的 Snapdragon 200 、 Snapdragon 400 以及中高階的 Snapdragon 600 與 Sn
11 年前
是ARM :競爭對手強調的新功能我們老早就開始著手這篇文章的首圖
ARM :競爭對手強調的新功能我們老早就開始著手
ARM 今天再度針對其幾項重點技術與發展,由處理器部門市場行銷策略副總裁 Noel Hurley 與媒體分享關於 big.LITTLE 大小核以及 MALI GPU 的近況;會中當被問到 Intel 近期在行動領域不斷發表省電相關新技術,除拿出實際數據做為分享外,亦強調競爭對手提出的新技術 ARM 也有相近的技術,且更早就開始導入產品應用。 跳轉繼續 Noel 先從目前行動運算的引發的革命開始分享,在目前行動設備盛行, ARM 所提供的各式 IP 架構與技術早不僅被使用在手機、平板或是智慧電視等設備, ARM 也看到包括大型企業儲存、或是物連網、智慧穿戴設備的市場機會。 ARM 在 Corte
11 年前
是NVIDIA 搶先在 SIGGRAPH 進行搭載 Kepler 架構的 Tegra Logan 的技術展示這篇文章的首圖
NVIDIA 搶先在 SIGGRAPH 進行搭載 Kepler 架構的 Tegra Logan 的技術展示
圖片來源: NVIDIA Blog 根據 NVIDIA 的規劃,下一代 Tegra 代號 Logan 的應用處理器將會一改目前的 GPU 架構,正式將用於這一代主流桌上型 GPU 的 Kepler 架構移植到 Tegra 內,除了一舉獲得多樣次代圖形技術包括 Direct X11 、 OpenGL 4.4 ,當然也包括針對手持的 Opgl ES 3.0 等標準,更重要的是該架構也會把 CUDA 技術帶到應用處理器。 NVIDIA 搶先在 SIGGRAPH 演示這款次代 TEGRA 所能提供的圖形能力與效果。 新聞來源: NVIDIA Blog 圖片來源: NVIDIA Blog 雖是基於 Ke
11 年前
是Computex 2013 : Calxeda 談 ARM 伺服器,合適的成本與正確的應用才是王道這篇文章的首圖
ARM 架構處理器核心時脈將於明年邁入 3GHz ,卻號稱更為省電
ARM 宣佈與台積電、 Global Foundries 在工藝製程持續合作,預計在下一代的 20nm 左右的製程,將時脈突破 3GHz 大關,並由於製程更為先進,預期能夠再提昇 30% 的時脈與 25% 功耗,核心面積並會比現在小上 1.9 倍。 當時脈提升到 3GHz ,運算核心效能能夠比現在更為驚人,且核心面積縮小,意味著接下來會有更多的空間能夠用來塞 GPU 架構與其它架構;不過首先受惠的會是針對手持平台的 Cortex-A15 架構?還是以運算級的 64 位元架構的 Cortex-A50 家族? 當然 Intel 最近也是來勢洶洶,除了繼續堅守 PC 防線外,也擴大在平板與手機的布局
11 年前
是想更容易搞懂 ARM 陣營的三大省電架構,或許這樣解釋好懂些這篇文章的首圖
想更容易搞懂 ARM 陣營的三大省電架構,或許這樣解釋好懂些
這幾天有一位朋友問了筆者,雖然先前看過不少介紹關於 ARM 的 big.Little 、 NVIDIA 的 4-Plus-1 ,還有高通的 aSMP ,分別被用在最近三款熱門應用處理器上,分別是三星 Exynos 5 Octa , NVIDIA Tegra 4 以及 Snapdragon 600/800 ,除了從概念與架構敘述之外,有沒有辦法用更簡單的方式解釋清楚這三個設計的差異? 筆者忽然楞了一下,當場試著再解釋一次,但朋友似乎還是有所疑惑,後來回家以後稍微想了一下,看來用類比的方式應該還是比較容易懂的。如果想先從設計架構理解這三顆處理器,可先參閱筆者先前寫過的文章: 新一代智慧手機核心節能
12 年前
是國外使用者因 Galaxy S4 燒毀與三星溝通未果,卻獲得 HTC 贈送 One M8這篇文章的首圖
第四銀河系,三星 Galaxy S4 動手玩
在預計月底上市前,筆者收到 Galaxy S4 這隻三星新一代的旗艦機種,不過很可惜的是這隻手機還不是台灣市售機,仍屬機能完整但針對展示體驗用的工程機,故軟體功能與最佳化方面據稱是還有點問題,所以有建議別作效能跑分測試一類的,但外型、機構與主要硬體、軟體功能大致與正式上市版差不多。 跳轉繼續 先從外型介紹起, Galaxy S4 基本造型大致延續 S3 的風格,四個邊角採用渾圓收邊,正面仍保留長方形的實體 Home 鍵,兩旁分別為 Menu 以及上一頁; Galaxy S4 拜新技術與組件排列所賜,雖然螢幕從 Galaxy S3 的 4.7 吋放大到 5 吋,但寬度不變,長度與厚度反而更縮小,
12 年前
是ARM 大小核架構再獲國際大廠採用,並將用於嵌入式系統領域這篇文章的首圖
ARM 大小核架構再獲國際大廠採用,並將用於嵌入式系統領域
ARM 針對節能推出的大小核 big.Little 架構繼獲得三星、瑞薩通信( Renesas Mobile )宣佈採用,並由三星推出實做的 Exynos 5 Octa 後,在 MWC 期間再獲得三家廠商、包括 CSR 、富士通以及聯發科宣佈於今年跟進此架構。不過根據新聞稿內的敘述,富士通的目標並不僅限於行動裝置,還打算將此架構導入嵌入式系統內。 不過仔細看這次大小核的合作夥伴清單,幾家主要的手機、平板應用處理器廠商卻未全面跟進,如高通、蘋果、 ST-Ericsson 、 NVIDIA 等都還未宣佈加入此架構支援。這算是一個有趣的現象,若 big.Little 真的那麼優秀,為何並非所有廠商都
12 年前
是可撓式 OLED 雙顯示器加上雙核 Exynos 5 ,三星 Galaxy Q 傳將於 MWC 亮相這篇文章的首圖
可撓式 OLED 雙顯示器加上雙核 Exynos 5 ,三星 Galaxy Q 傳將於 MWC 亮相
圖片來源: Mobile Geek 三星可能會在 MWC 端出什麼?也許這是很多人、尤其三星手機粉絲已經迫不及待想知道的問題,根據德國網站 Mobile Geek 的傳聞,一款名為 GT-B9150 的手機將會以 Galaxy Q 的名稱於 MWC 現身,而且規格相當夢幻,包括 Full HD 的可撓式 OLED 雙顯示器以及 Exynos 5250 1.7GHz 雙核 Cortex-A15 應用處理器,記憶體為 2GB RAM ,前 2MP 、 後 8MP 攝影鏡頭,並且搭載 Android 4.2 系統,不過怎看還是太夢幻了... 新聞來源: Mobile Geek
12 年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