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應用 農業 農業科技 化學肥料 黑眼豆 未來農業可能不必依靠化學肥料:黑眼豆會從根部釋放養分 化學肥料在環境議題裡一直是備受關注的對象, 雖說它對現代農業來說必然是不可或缺的, 但卻會對環境造成不少影響。 如今科學家發現有個在許多國家受歡迎的食物–「黑眼豆」 除了營養之外,對永續農業有很大的幫助! [embedded content] Photo credit: yilmazfatih via Pixabay. CCO 農作物在生長所需的必要養分約有十多種,如碳(C)、氫(H)、氧(O)、氮(N)、磷(P)、鉀(K)、鈣(Ca)、鎂(Mg)……等,其中除了碳、氫、氧可來自大氣和水,其餘元素均靠植物根系從土壤中來吸收,因此要讓農作物的產量高、品質 LiFe 生活化學 1 年前
專家觀點 AI 機器人 科技 自動化 農業 醫療 虛擬助理 安聯 未來趨勢 元宇宙 安聯投信 安聯AI人工智慧基金 AllianzGI 走過波動、邁入 2022 第二季 投資如何追趨勢?致勝關鍵在 AI 面對地緣政治衝突、聯準會啟動升息循環,2022 年第一季,美股創下 2 年來最差的單季表現,迎向第二季,投資人可以如何突圍?安聯投信用 6 張圖告訴你,追求對的中長線大趨勢,關鍵在 AI 人工智慧。 投資股票型基金,能否「專注創新」左右了勝率,而AI人工智慧有助企業提升競爭力、成長潛力,進而達成「優於平均」的成長;安聯環球投資認為,目前你我仍處於 AI 帶來的顛覆式創新周期的早期階段,從虛擬助理、醫療保健、農業、甚至是最近討論度頗高的元宇宙等面向,背後隱含的是:在顛覆和變化的市場環境中,必須用鷹眼選對 AI 標的。 ▲Photo Credit:TNL Brand Studio 以虛擬助理來說, 癮特務 3 年前
科學新知 農業 考古 稻米 發現1.6萬前野生稻米 古代人類農耕證據 鋤禾日當土、汗滴如下土原來已經超過萬年了! 陸媒報導,中國科研人員在距今3萬年左右的廣西婭懷洞遺址展開合作研究,發現1.6萬年前的稻屬植矽體(phytolith),為古代人類利用野生稻提供重要證據。 中新社今天報導,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副研究員吳妍、廣西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謝光茂、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趙志軍合作,對婭懷洞遺址系列樣本進行古植物遺存研究,成果論文已於7月29日在「中國科學-地球科學網」發表。 據報導,合作研究團隊利用放射性碳同位素測年,結合婭懷洞古人類遺址的遺跡與遺物,建立研究點的年代框架。透過植矽體分析,輔以孢粉訊息,獲取古人類植物資源訊息。 研究 中央社 4 年前
專家觀點 有機 農業 農業科技 農業創新 島耕作 台灣農業怎麼救 科技大廠會長島耕作出馬神救援 知名漫畫《會長 島耕作》不同於以往的工商議題,這一次是從農業的角度出發。原作者弘兼憲史為了更貼近事實,除了走訪日本和荷蘭的現代化溫室,也翻閱了大量的參考書籍剖析日本農業的現況與弊病。 後來弘兼憲史找上了日本知名的有機農家,慶義大學經濟系畢業的久松達央,久松的幾句話便打破了弘兼對於有機農業的迷信。 「因為有機,所以安全。」 久松達央認為,這句話是在影射其他非有機農產品並不安全,事實上並不是這樣。機農產品是安全的,這一點無庸置疑。但是,適當使用農藥的一般農產品也能達到同樣的安全程度。今天在農業現場所用的農藥多半是低毒性、低殘留性,使用上也有一定的施用準則。因此,並非「有機等於安全」,不是有機的農產 atticus 6 年前
產業消息 麵包 農業 麵粉 農業科技 小麥 種植 不小心務農怎麼辦(上)產地與餐桌-農業工作者的心態及轉變 「不只是農業」島嶼風格系列座談,12月6日,舉辦於台中市西區的禾豐田食,由財團法人農業科技研究院所主辦,由百大青農的陳惠琪小姐以「台灣小麥麵粉—十八麥」分享從單純種植小麥的小麥農,到做出台灣第一支無添加、無調整的台灣小麥麵粉,一路上的奮鬥歷程。同時邀請到運用台灣小麥麵粉製作麵包的烘培職人翁偉鈞先生,藉由現場製作麵團,來介紹台灣小麥麵粉的特性、烘焙的技巧與挑選食材原料的觀念。在這精彩過程的背後,也可依稀略見台灣小農生產體系面臨困境的縮影與面對挑戰的心態轉變。 首先,在2014年獲選「百大青農」、設有獨立農產品牌「純淨農產供應社」協助其他農友共同行銷的陳惠琪小姐,分享其種植小麥的心路歷程。台灣少有 癮特務 6 年前
產業消息 麵包 農業 麵粉 農業科技 小麥 種植 不小心務農怎麼辦(上) 產地與餐桌-農業工作者的心態及轉變 「不只是農業」島嶼風格系列座談,12月6日,舉辦於台中市西區的禾豐田食,由財團法人農業科技研究院所主辦,由百大青農的陳惠琪小姐以「台灣小麥麵粉—十八麥」分享從單純種植小麥的小麥農,到做出台灣第一支無添加、無調整的台灣小麥麵粉,一路上的奮鬥歷程。同時邀請到運用台灣小麥麵粉製作麵包的烘培職人翁偉鈞先生,藉由現場製作麵團,來介紹台灣小麥麵粉的特性、烘焙的技巧與挑選食材原料的觀念。在這精彩過程的背後,也可依稀略見台灣小農生產體系面臨困境的縮影與面對挑戰的心態轉變。 首先,在2014年獲選「百大青農」、設有獨立農產品牌「純淨農產供應社」協助其他農友共同行銷的陳惠琪小姐,分享其種植小麥的心路歷程。台灣少有 癮特務 6 年前
產業消息 農業 食品安全 農產品 斜槓 不小心務農怎麼辦(下) 產地與餐桌-傳統中的當代新風貌 講座的另一場次,則由「深山裡的橘男子」邱俊瑋先生,從自身經驗來談繼承家業到做出與傳統不同的當代新風貌,分享以強調友善農法的橘園「橘Sir’S」如何在傳統中找到了夢想的無限可能,並一同與陳惠琪小姐,以「不小心務農怎麼辦」為主題,共同講述台灣農民在面對時下具有挑戰性且「高風險」的台灣農業,作為農業工作者應有的心態及轉變。 以小農生產體系為主的台灣農業,在經營上容易受到氣候變遷、勞動力不足、農村人口外移…等問題,農民多半也不擅長使用「創造故事」的廣告行銷來投入宣傳,面對不同的挑戰與問題,邱俊瑋先生和陳惠琪小姐一同分享投入農業的心路歷程和經驗,可以發掘出年輕農業工作者面對未來應有的認知與方向。 「不小 癮特務 6 年前
產業消息 農業 品牌價值 農產品 農業科技 農業創新 與農業共創的生活 從不同角色看農業品牌經營(下) 在座談會的最後,各領域專家學者透過問答討論:發展建構品牌農業設計服務實踐過程與品牌發展路徑、建構品牌對農企經營品牌定位與形象、品牌農業平台服務需求點,以及其他可能影響的關鍵因素。透過相互交流農業與品牌資訊,將農業與設計跨領域整合品牌價值,建構可行品牌農業商業經營模式,共創農產新價值,成為驅動現今農業創意轉型之能量。 焦點議題訪談,以焦點小組討論形式,根據現場台下的參加者所提出之問題,由主持人向與會專家進行專題提問及討論,讓與會專家能夠針對議題發言、提出不同看法,將其議題的理念及想法,傳達給參與活動的人員。以下是座談過程的重點節錄。 關於這次的計畫,身為農民,是否會和既有的觀念有所衝突? 湯英華 癮特務 6 年前
產業消息 農業 駭客松 黑客松 農業科技 農創松連續33小時開跑!史上最好「吃」的黑客松,免費報名還有20萬獎金可以拿! 好吃又好玩、還有20萬獎金可拿?你沒看錯,當黑客松遇上在地青農,兩者激出的火花就是這麼狂!今年「農業創新黑客松Farm Hackathon」從關心土地出發,邀請大家運用科技與創意,一起打造未來農業數位解決方案,捲起你的袖口準備熱血33小時,今天不挖土,我們挖資料! 黑客X青農Cross Over 用Coding翻轉台灣農業! 科技發展一日千里,不過提到農業模式,大多還是遵循傳統模式,但當下遇到農地、知識、機械等各方面需求,甚至像加工包裝通路…等產銷鏈迫切問題該如何解?當代科技能為農業做什麼呢?有了高科技加持,農業能有煥然一新氣象嗎?以當今面臨總總困境來看,可想而知未來農業不能只是 atticus 丹費特 7 年前
產業消息 農業 駭客松 農業科技 農創松 智慧農業 農業創新 挖土前先挖資料!農委會理念座談會公開API,33小時不間斷農創松即將開跑 「農業創新黑客松Farm Hackathon」即將在12/9~12/10以33小時不間斷馬拉松方式開跑,上週也在三創舉辦理念座談會,除了公開這次API資料,當天也邀請到許多講師經驗分享。 Cross Over跨界合作!激盪創意打造農業議題數位解決方案 即將在12月登場的「農業創新黑客松Farm Hackathon」黑客松大賽,競賽目的為透過集思廣益,探討科技究竟能為農業做什麼,也希望透過黑客松開源實作的精神,在33小時內密集思考設計出智慧解決方案。這次主題範圍橫跨農、林、漁、牧四大領域,結合Open Data、Big Data、Cloud等…開放農業API資源,期望用程式創意發想 丹費特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