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觀點 硬科技 intel ARM APPLE windows 嵌入式 硬科技 Apple M1 硬科技:科科應該要知道的Apple M1盲點 如果要說Apple這間公司帶給人類的「醍醐味」,無論如何左思右想,也只會想到每隔一段時間的產品發表會,就會讓眾多科技媒體和資深骨灰果粉(或著兩者合而為一)集體「起乩」一次,網路上四處充滿著人腦當機產生的亂碼。 ARM 架構 Mac搭載的 Apple Silicon 處理器將以 8 組高效能 CPU 與 4 組低功耗 CPU 構成 癮觀點: Apple M1 的推出將會帶給業界衝擊,然短期難以動搖 Windows PC 產業與 x86 生態 Apple總算在多災多難的2020年,發表首款「Apple Silicon」M1處理器。照理說,有點基本電腦常識的現代人,應該對「最快達3.5倍的CPU效能 痴漢水球 4 年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AMD intel 製程 7nm 硬科技 硬科技:從AMD的M-SPACE到Intel的Client 2.0 雖然Intel因為發布7nm技術製程不順,可能延遲半年到1年,導致公司上演單季獲利創下新高卻股價暴跌的世界奇觀,但有夢最美,希望相隨,該畫的大餅還是得畫給大家看,該儲值的信仰還是得儲飽一點。 在HotChips 32之前的Intel架構日(Intel Architecture Day),Intel技術長Brijesh Tripathi提出了「Client 2.0概念」,講的白話一點就是日後個人端的晶片,都用多晶片封裝包包樂,將產品研發時程縮短到1年,更能Time To Maket,更能符合多樣化的市場需求。簡而言之,這算是Intel首度公開「我們也要開始玩Chiplet,大家一起來快樂的包水餃 痴漢水球 4 年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AMD intel 台積電 硬科技 晶圓廠 硬科技:Intel傲視世界的半導體製程還有重返榮耀的可能嗎? 俗語說的好,牆倒眾人推,樹倒醍醐散。越來越多昔日Intel員工陸續加入棒打落水狗的行列,好像也不是太讓人感到意外的結果。 Intel到底怎麼了?找台積電代工一切早有跡可循 Intel近年來可謂流年不利,大概很難看到一間公司公佈優於外界預期的財報,該季營收還比去年同期多出20%,卻因為7nm製程將延期半年到1年,結果股價反而暴跌的世界奇觀。很久以前,只要Intel碰到逆風,本能性的對外反應就是「製造出了問題」,連64位元指令集策略失當都可算到上頭,結果這下真的碰到製造層面的大麻煩。 硬科技:一路鐘擺到擠牙膏的Intel 硬科技:簡報王與他們的產地:Intel半導體製程篇 硬科技:談談Intel的 痴漢水球 4 年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intel 台積電 摩爾定律 Pentium 硬科技 硬科技:摩爾第二定律的詛咒 完全沒有任何學理基礎(唯一可參考的佐證僅有1960年到1965年的數字曲線)、骨子裡根本不是定律的「摩爾定律」,想必各位科科耳熟能詳到幾乎要忘記它的存在。這條由Intel創辦人之一的Golden Moore所創立的「Intel登山寶訓」,預測積體電路上的電晶體數量,從他本人「初版」的12個月、官方白紙黑字文宣的24個月、到後來取中間值的18個月,就會翻倍1次,Intel也被普遍視為摩爾定律的最具代表性象徵與最大既得利益者。 硬科技:一路鐘擺到擠牙膏的Intel 硬科技:簡報王與他們的產地:Intel半導體製程篇 至於假如沒有摩爾定律,半導體產業會不會進步的更快,那又是另一個層面的大哉問了。天知 痴漢水球 4 年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AMD 5G fpga Xilinx 硬科技 人工智慧 硬科技:AMD併購Xilinx各位科科該怎麼看? Xilinx執行長Victor Peng,以前曾經歷過ATI和AMD,他本人在說明會說「這是他第二次加入AMD」。 對於曾有幸目睹AMD在2006年的夏天,動用54億美元(42億美元現金)併購ATI的科科們,想必對發生沒多久的Xilinx併購案感到五味雜陳。如果科科們的人設,還外掛了「AMD鐵粉」的屬性,內心也或多少擔憂著這耗費350億美元(全額股票)的收購案,讓AMD再次步上10年黑暗期的後塵。 但筆者只能說,除非AMD願意缺席5G基地台和人工智慧的商機,否則他們已經沒有任何選擇,非得吃下這間FPGA第一大廠不可,而Xilinx不僅在人工智慧布局已久,在2018年併購中國的DEEPHi(深鑑 痴漢水球 4 年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AMD intel nvidia gpu 虛擬機 硬科技:GPU虛擬化為何超級難搞(下) 我們在前面大致了解了GPU虛擬化的困難度和幾種可能的手段,現在就來瞧瞧Intel、AMD和NVIDIA他們這幾年的作法。其實講的白一點,NVIDIA在2013年發表GRID K1產品線時,就註定了他們遙遙領先其他競爭者的局面,寫再多都令人感到多餘。 但在繪圖技術遠遠落後GPU雙雄的Intel,卻早在2011年就著手進行vGVT (Mediated Pass Through virtualization for GPU) 的概念驗證,在2013年的Haswell世代與Iris Pro內顯時,官方開始支援Xen Hypervisor的XenGT。 Intel隨即在2014年4月,將其GPU虛擬化技 痴漢水球 4 年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gpu vmware api 硬科技:GPU虛擬化為何超級難搞(中) 也許某些用功的科科,過去曾聽聞過和GPU虛擬化可扯上關係的幾個技術名詞,像SR-IOV、Fixed Pass-Through或Mediated Pass-Through等等,但這些名詞與其背後的觀念,早在2008年甚至更早,就被VMware一鎚定音,至今幾乎毫無任何改變。 VMware在2008年發表的GPU虛擬化技術白皮書 “GPU Virtualization on VMware’s Hosted I/O Architecture”,列出4個評鑑面向。 VMware更進一步的攤開整個GPU虛擬化手段的分類表,構成今日大部分GPU虛擬化的技術基礎,各位科科 痴漢水球 4 年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CPU gpu vmware x86 硬科技 硬科技:GPU虛擬化為何超級難搞(上) 筆者很久以前用了6篇文章,簡單解釋x86電腦虛擬化的困難之處與解決方案,但留下了1個尚未完成的結尾:相較於「比較單純」的CPU,「GPU虛擬化」更是個值得大書特書的複雜議題,絕對只有站在時代浪頭的科科們才有權獨享。 所以筆者試圖用僅僅3篇的規模,簡單解釋GPU虛擬化究竟有哪些棘手的挑戰。為了避免混淆,相關術語(Terminology)也優先採用VMware和NVIDIA的東西,畢竟十幾年的光陰過去了,在這個領域的領導者,依舊是他們2家。 硬科技:為何x86的虛擬化這麼難搞(上) 硬科技:為何x86的虛擬化這麼難搞(中) 硬科技:為何x86的虛擬化這麼難搞(下) 硬科技:x86虛擬化由內到外還是 痴漢水球 4 年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AMD nvidia NV40 Shader 硬科技:歷史上著名的逆轉秀NVIDIA NV40篇(下) 以GeForce 6800 Ultra做為開路先鋒的NV40家族,堪稱NVIDIA「脫下褲子跟ATI拼了」的代表作,從3D API支援性、架構創新、到運算單元規模,均毫無妥協。NV40和R420相比,帳面上的理論規格與效能,看似輸人一截,但「架構性的效率」卻天差地遠,更罔論NV40還支援了DirectX 9.0c的Shader Model 3.0,讓R420變成相對規格落伍的產品。 NV40有幾個值得注意的重點,當中還包括了一般媒體和電腦達人不會留意到的地方。 在IBM 130nm製程的加持下,雖然NV40電晶體超過2億,是前代NV38的1.7倍之譜,但發熱量卻非常的出色,讓NVIDIA高階顯 痴漢水球 4 年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ati nvidia NV40 Shader 硬科技:歷史上著名的逆轉秀NVIDIA NV40篇(上)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失敗就是成功的老母,NVIDIA在NV30慘遭滑鐵盧,但很快的就重振旗鼓,搶在ATI的Radeon X800 (R420) 之前,在2004年4月13日正式發表「號稱耗費10億美元開發經費」NV40核心的GeForce 6800 Ultra。 產品實際上市日期是5月4日,和ATI R420剛好同天,但從產品命名拿掉略帶「羞恥感」的 “FX”,加上不輸人也不輸陣的搶先發布,多少讓當時的科科們感受到「知恥近乎勇」的企圖心。事後證明,風水輪流轉,從頭到尾全新打造的NV40,逆轉了保守路線的R420(嚴格說來,只能說是R3x0架構的放大版),直到原名NV47 痴漢水球 4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