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VIDIA 發表 RTX IO 技術 加快遊戲存取效率 最快明年第二季推出
NVIDIA RTX IO技術,是基於微軟日前提出的DirectStorage API,主要透過GPU直接處理遊戲等內容數據,藉此提昇數據處理效率,同時也能減少數據存取時間,並且讓遊戲畫面維持在更高的每秒顯示格數。 在稍公布新款基於Ampere架構的GeForce RTX 30系列顯示卡時,NVIDIA同時宣布推出全新RTX IO技術,將透過直接讓遊戲資料透過GPU運算,無需事先透過CPU進行處理,藉此提昇遊戲等內容運算加速效果。 依照NVIDIA解釋,由於過往諸多數據資料必須先透過CPU進行前期處理,才會透過GPU進行協同運算,但受限於CPU端的資料傳輸頻寬相對較窄,因此必須將數據封包切碎、
4 年前
舊CPU能幹嘛?3D列印做成電競杯墊似乎很炫 看了還真想買
電腦淘汰下來的CPU能幹嘛?除了做成鑰匙圈外,大概也只能放在抽屜裡當紀念品。不過Reddit上有個玩家QuestionMore94,把自己淘汰下來的Intel Core i7-2600K做成了杯墊。當然不是直接把CPU當成杯墊來用,而是先用3D列印做個底座把CPU與型號銘牌放上去,再用壓克力蓋上去並鎖上螺絲,就成了新潮又有個性的CPU杯墊。不過Core i7-2600K可能比很多人正在用的CPU都還要好,換作是我大概只能放上Intel Core i7-980X這種老古董。 20英鎊就能幫你做 也因為製作出來的成品效果不錯,吸引很多玩家注意,想把自己的老戰友也錶框起來。於是QuestionMor
4 年前
硬科技:簡報王與他們的產地:Intel CPU入門教學篇
簡報時代背景:除了「有字天書」般的技術行銷簡報,像Intel這種有頭有臉的大公司,也會因為舉辦某些老少咸宜的活動,製作「科普」類的入門內容。 外頭赤炎炎,大腦須降溫。 休息是為了走更長更遠的路,吸收新知亦故如是,長期沉浸於琳瑯滿目的尖端科技名詞的科科,偶爾也需要看點比較輕鬆的內容,不僅有助於放空腦袋,更能夠理清思緒。最近因某位國外友人替Intel寫了篇介紹處理器的科普文,讓筆者想起硬碟裡某份2010年10月2日的Intel簡報,值得分享給各位站在時代浪頭的科科們。 在1946年發表、美國陸軍彈道研究實驗室用來計算彈道表的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4 年前
Arm 架構 Mac搭載的 Apple Silicon 處理器將以 8 組高效能 CPU 與 4 組低功耗 CPU 構成
以目前處理器運算效能表現來看,蘋果現行推行的A系列處理器幾乎已經等同,甚至超過主流Intel或AMD處理器運算效能,而藉由Arm架構設計特性更可讓裝置耗電更低,同時也能讓電池續航時間更長。 效能將在Intel Core i7-1065G7,或是AMD Ryzen 5 4500U之上 在WWDC 2020上公布以Arm架構設計的蘋果首款PC處理器Apple Silicon,雖然並未具體說明其規格細節,但確定會以台積電5nm製程技術打造,另外則預期採用8組代號「Firestorm」的高效能CPU,以及4組代號「Icestorm」低功耗CPU構成。 雖然目前並未有實際採用Apple Silicon處
5 年前
AMD 傳推出 Ryzen C7 處理器,採台積電 5nm 製程、 Arm 半客製 Cortex-X1 CPU 、 RDNA 2 架構與搭配聯發科 5G 數據機
AMD 雖然與 Arm 進行授權許久,原本也規畫有 Arm 架構的伺服器,不過目前為止除了原本伺服器處理器計畫擱淺外,主要是在 CPU 產品使用 Arm 的安全核心架構;而先前 AMD 宣布與三星合作,將 RDNA GPU 授權給三星,計畫做為三星未來行動處理器的 GPU ;不過最近有個奇特的傳聞,表示 AMD 將進行行動平台,推出名為 Ryzen Mobile 的產品線,而架構則將以 Arm CPU 授權與自家 RDNA 整合,同時採用台積電 5nm 製程,搭配聯發科 5G 數據機技術,若傳聞為真,也給人許多遐想空間。 Arm 推出 Cortex-A78 CPU 、 Cortex-X Cus
5 年前
Arm 推出 Cortex-X CPU 客製設計方案 打造更多差異的處理器產品 並實現更高峰值運算效能
相比過去提供可加入合作夥伴自訂硬體指令集,但仍須依循Arm既有CPU架構、實際可做出明顯差異比重不高的半客製化設計方案,Arm預期藉由Cortex-X CPU客製設計方案讓日後由不同合作夥伴打造處理器產品,可以有更明顯區隔,甚至可以針對特定運算領域需求進行強化,而非僅只是在運作時脈、指令集等部分有差異。 同時也計畫讓更多合作夥伴打造處理器有明顯差異化 針對此次提出的Cortex-X CPU客製設計方案,與先前Arm所提供半客製化設計方案的差別,Arm台灣應用工程總監徐達勇說明主要在於設計需求上的差異,後者主要是針對Arm提出設計方案加入合作夥伴獨有硬體指令集,而在前者中則會以合作夥伴針對特定運
5 年前
Arm 新款 Cortex-A78 CPU、彈性更高的Cortex-X客製設計方案發表
未來包含Qualcomm、三星、聯發科在內處理器廠商都會採用Arm此次提出設計,相關處理器產品預期會在2021年前後陸續問世。 針對運算效能需求越來越高的手機等產品打造 接續去年推出的Cortex-A77 CPU設計,Arm此次揭曉的Cortex-A78 CPU將以更精簡製程技術打造,同時帶來至少20%運算效能提昇。同時,Arm也宣布提供能以更具體客製化形式打造處理器的Cortex-X CPU客製設計方案,而Cortex-X1 CPU更是第一款以此設計方案打造產品,約比Cortex-A77 CPU額外帶來30%效能提昇表現。 Arm此次提出的Cortex-A78 CPU,同樣採用DynamIQ
5 年前
Arm 推出 Cortex-A78 CPU 、 Cortex-X Custom CPU 、 Mali-G78 GPU 與 Ethos-N78 NPU 等新 IP ,為 5G 帶來數位沉浸新體驗
Arm 一口氣公布了多款新世代 IP ,包括 Cortex-A78 CPU 、 Cortex-X Custom CPU ( XCX CPU ) 、 Mali-G78 GPU 與 Ethos-N78 NPU ,皆為下一代高階行動運算、高階嵌入式、高效能運算與 XR 晶片提供更進一步的 CPU 、 GPU 與 AI 效能,其中此次也首度針對客戶需求提供新式的客製化方案 Cortex-X Custom CPU ,依循此計畫的 Cortex-X1 較常規核心提高 30% 峰值性能。 Cortex-A78 ▲ Cortex-A78 是針對行動裝置特化的高效率 CPU IP Cortex-A78 概念上近
5 年前
聯發科天璣 1000、天璣 1000L、天璣 800、天璣 820 規格大整理
天璣820處理器實際上採用的CPU設計為Cortex-A76,雖然確實在效能表現有一定水準,卻已經是更早之前的規格設計,包含Qualcomm、海思半導體等業者早已將此CPU設計套用在旗下中高階處理器,或是用於去年推出的旗艦處理器,其GPU設計也比天璣1000系列採用的Mali-G77 GPU仍有一定落差。 聯發科稍早再度揭曉天璣820處理器,藉此在中階手機市場填補更多5G連網應用設計方案,並且吸引更多中國品牌業者加入合作,藉此在5G連網應用需求擴大發展。加上先前接連宣布推出的天璣1000L、天璣1000+,筆者藉由圖表簡單比對聯發科目前推出的天璣系列處理器規格差異。 其中可以發現,目前天璣10
5 年前
Intel 更新第 10 代 Core i S 系列桌機處理器 加入全新超頻設計對應更高核心時脈運作需求
Intel第10代Core i S系列桌機處理器以基於14nm製程設計的Comet Lake架構打造,重新調整電壓與運作時脈表現曲線,更可藉由Thermal Velocity Boost超頻技術讓單一或其中兩組核心可達最高5.3GHz運作時脈表現,核心數量最高則為10核心設計,並且對應20線程運作表現。 繼日前宣佈更新第10代Core i H系列筆電處理器後,Intel終於宣布更新第10代Core i S系列桌機處理器產品,強調最高運作時脈可藉由Thermal Velocity Boost超頻技術達5.3GHz,同時也讓超執行緒技術 (Hyperthreading Technology)擴展至
5 年前
友站推薦
為何 ARM 和高通的訴訟戰成敗如此重要?
INSIDE - 鉅亨網
美國擴大AI晶片禁令,台積電要求中國客戶自報規格、簽署免責聲明,避免掃到颱風尾
關鍵評論 - 莊貿捷
中國龍芯中科發表新一代 CPU「龍芯 3A6000」,號稱比肩 Intel 第 10 代
INSIDE - 中央社
中國兩會今日開幕:人大代表名單顯示北京政策變化,晶片製造業受習近平青睞
關鍵評論 - 中央通訊社
AMD 挾開放軟體生態系、2 款 MI300 系列晶片,瞄準 NVIDIA AI 王冠!
INSIDE - Sisley
蘋果「晶片門」事件:解開台積電和三星版iPhone 6S耗電差異之謎
關鍵評論 - hevangel
如果你近期打算換手提電腦,特別要留意CPU型號
關鍵評論 - Kayue
ChatGPT 加速 AI 晶片運算,美台握關鍵供應鏈卡中國脖子
INSIDE - 中央社
CPU「通才型」處理器難敵大量瑣碎工作,GPU成AI晶片代名詞
關鍵評論 - 中央通訊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