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士頓 NV1 PCIe 3 x 4 NVMe SSD 動手玩:定位入門、採單面顆粒設計的親民 SSD
即便存取效能不比PCIe 4規格的NVMe SSD,但諸如金士頓NV1 PCIe 3 x 4 NVMe SSD此類採PCIe 3規格設計的NVMe SSD,實際上也能對應比傳統SATA連接介面更快的傳輸速度表現,用於一般資料存取,或是作為筆電內第二組儲存空間使用其實也已經相當足夠,加上採相對親民價位設定,更讓此類儲存產品更具吸引力。 親民價格、適合作為儲存容量擴充使用 在採PCIe通道連接,藉此讓資料傳輸效率更快,同時整體設計也能更小的NVMe M.2規格SSD越來越普及後,越來越多廠商也看準筆電擴充儲存容量需求,或是針對小尺寸或簡化式PC配置需求,開始推出價格更親民的NVMe SSD,例如筆
4 年前
14+2 向供電、 4 個 M.2 插槽的頂級 Z590 主機板,華碩 ROG MAXIMUS XIII HERO 簡單介紹
在此次 Intel Rocket Lake-S 評測,筆者收到的 ATX 主機板是華碩的 ROG MAXIMUS XIII HERO ,這也是此次華碩 ROG MAXIMUS 系列的主力產品,定位僅次供電更高的 ROG Maximus XIII Extreme Glacial 與 ROG Maximus XIII Extreme ,雖整體設計承襲 Z490 平台的 Maximus XII Hero ,但仍因應 Rocket Lake 與 Z590 平台特性導入新功能。 ▲板載開關對裸測相當便利 ROG MAXIMUS XIII HERO 與 ROG MAXIMUS XII HERO 的整體造型
4 年前
NZXT 緊湊型機殼 H1 被爆料可能引發火災後,在美國招回超過 3 萬只機殼
NZXT 在 2020 年初公布了一款對 ITX 玩家相當具有吸引力的 H1 機殼,除了小尺寸設計以外,也提供客製化的 650W 金牌電源、 14 公分水冷與 PCIe 延長線進一步縮減內部空間,不過這款機殼在去年被硬體 YouTuber GamersNexus 爆料可能因設計問題引發火災, NZXT 當時僅供消費者更換組件解決,但最終仍不得不全面招回,而這款機殼光是在美國就招回超過 3.2 萬只,顯示雖為高單價產品,但在美國市場接受度仍相當高。 至於台灣代理商已經在 2 月 5 日宣布處理方式,除了去年底版本已改為塑膠螺絲以外,也供購買的消費者更換新版 PCIe 延長線解決問題。 ▲由於 P
4 年前
SD 8.0 採用 PCIe 4.0 x2 架構 最高傳輸效率達每秒3940MB
SD 8.0設計規範,不僅是為了讓更高解析度數位相片能以更快速度完成傳輸,並且加快相機等裝置連拍寫入速率,使最高連拍張數能進一步增加,更是針對接下來預計普及化的8K,以及虛擬實境內容傳輸打造。 針對未來即將普及的8K、VR做準備 隨著PCIe 4.0導入市場應用,SD協會在此次提出的SD 8.0設計規範中也加入PCIe 4.0技術規格,讓原本最高每秒可達986MB的數據傳輸效率提昇至每秒3920MB,足足提高四倍左右。 相比先前在7.0設計規範採用PCIe 3.0設計,SD 8.0設計規範則是採用PCIe 4.0 x2架構,讓SD記憶卡最高傳輸效率可達每秒3940MB,相比7.0設計規範最高每
5 年前
Seagate FireCuda 520動手玩:搭配AMD新平台才能完整發揮存取效能的PCIe 4.0介面SSD
Seagate FireCuda 520採PCIe 4.0規格設計,藉此對應更快資料數據傳輸吞吐表現,但依然可以應用在PCIe 3.0規格的M.2連接介面,並且能裝載於更小PC裝置使用,例如Intel提出的NUC等小尺寸機種,對於希望能有更高開機運作,或是遊戲執行體驗,加上手上預算充足的話,其實是蠻建議採用這款SSD。 去年因應AMD在新一代Ryzen處理器與ThreadRipper處理器導入PCIe Gen. 4連接埠規格,Seagate順勢推出對應PCIe Gen. 4連接埠規格的FireCuda 520 SSD,希望能進一步讓AMD X570平台及TRX40平台有更高資料存取效率,同時也
5 年前
Intel推出PCIe卡模組化PC概念設計 1張卡就是1組PC
Intel展示以雙槽PCIe卡形式打造的模組化概念設計,採用BGA封裝形式的Xeon處理器,並且透過PCIe 3.0 x16插槽,搭配8-Pin外接電源驅動,並且可安裝兩組M.2規格的儲存元件、2組LPDDR4記憶體,同時藉由整罩式散熱模組確保系統運作穩定,以單一PCIe卡即可成為一組PC。 。 Intel在今年Computex 2019活動中,實際展示名為NUC Compute Element的模組化設計,讓硬體廠商能更快以此模組化設計快速打造筆電產品。而在稍早於英國倫敦舉辦活動中,Intel更是展示另一款以雙槽PCIe卡形式打造的模組化設計,藉此讓廠商也能快速打造因應不同使用需求的桌機產品
5 年前
東芝發表 XFMEXPRESS 行動儲存規格,採 microSD 大小具備最高 8GBps 頻寬
現在由於邊際運算需求越來越高,不光只是晶片的運算與 AI 性能要求提高,也需要高速的儲存設備搭配,東芝就宣布針對嵌入式與物聯網設備等儲存需求,推出一項小巧的可卸式行動儲存規格 XFMEXPRESS , XFMEXPRESS 採用近似 microSD 的大小,不過可達到 8GBps 的傳輸速度,遠勝過當前 microSD 的性能。 XFMEXPRESS 的尺寸為 14x18x1.4mm 大小,採用 NVMe 1.3 協定,可採用 PCIe x 2 或是 PCIe x 4 介面,若為 PCIe x 2 則傳輸速度為 4GBps ,若為 PCIe x 4 則可達 8GBps 傳輸速度,相對吋相近的
5 年前
群聯搶得 AMD Ryzen 與 X570 支援 PCIe 4.0 頭籌,多家 PCIe 4.0 SSD 選擇群聯 PS5016-E16 主控
在 AMD 於昨日正式推出支援 PCIe 4.0 介面的 Ryzen 3000 處理器與 X570 主機板之後,亦有多家 SSD 品牌在第一時間推出 PCIe Gen 4 x 4 NVMe SSD 的固態硬碟產品,然而這些第一波的 PCIe 4.0 SSD 幕後的推手則是來自台灣的群聯電子 Phison ,群聯電子與 AMD 攜手,在第一時間推出 PS5016-E16 主控晶片,使這些固態硬碟廠商能夠順利推出發揮 PCIe 4.0 優勢的產品。 ▲技嘉 AORUS PCIe 4.0 SSD 即是採用群聯電子的 PS5016-E16 群聯電子的 PS5016-E16 採用 28nm 製程,搭配
6 年前
UL Benchmark 於 3DMark 推出 PCIe 4.0 頻寬測試,為新一代介面性能提供基準
雖然首批支援 PCIe 4.0 世代的 AMD Ryzen 3000 + X570 平台與 Navi GPU 還未上市,不過顯然可預期 PCIe 4.0 將陸陸續續汰換 PCIe 3.0 成為新世代 PC 平台的基準,而一向為前瞻技術提前做好準備的 UL Benchmark ( 前 Future Mark )也宣布在 3DMark 提供 PCI Express 功能測試基準,讓硬體測試者、開發者能藉此評估 PCIe 4.0 介面與 GPU 之間的傳輸性能。 ▲ 此測試利用將傳輸頻寬占滿、藉此量測 PCIe 介面最大性能 UL Benchamrk 在 3DMark 中新增的 PCI Expres
6 年前
PCIe 4.0 還未普及、 PCIe 5.0 才剛公布規格, PCI-SIG 已經著手規劃基本上不是給消費市場的 PCIe 6.0
在今年 Computex 才確認首款支援 PCIe 4.0 介面的 AMD Ryzen 3000 與 AMD X570 主機板將在 7 月上市,成為首批具備 PCIe 4.0 的消費端產品,日前 PCI-SIG 也才核准 PCIe 5.0 的最終規範,不過 PCI-SIG 又旋即宣布已經著手制定 PCIe 6.0 規範,預計在 2021 年正式推出,在全雙工模式下單通道達 64.0 GTps 、而 x16 可達 256GBps 頻寬。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乍看下加速發展的 PCIe 規範似乎有助於消費者的電腦體驗,但實際上一般消費者卻不是 PCIe 5.0 、 PCIe 6.0 主要的目標客群,因
6 年前
友站推薦
PCI-SIG 在台舉辦開發大會,說明 7.0 擬定方向
INSIDE - Mashdigi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