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Intel Pentium 20週年紀念版處理器 G3258這篇文章的首圖
Intel Pentium 20週年紀念版處理器 G3258
半導體大廠 Intel於COMPUTEX Taipei 2014發佈不鎖倍頻的Pentium 20週年紀念版G3258處理器(別名Pentium K),這是一顆允許使用者超頻的 Pentium G3258 是 Intel 為慶祝 Pentium 這個品牌 20 週年而推出的產品,在發佈後消費市場早就蠢動了很久,終於在引頸企盼下推出上市。 Pentium G3258採用 LGA 1150 腳位, 支援 Intel 8 系列以及 9 系列主機板, 官方資料顯示若是想要超頻則需要使用 Z87 或是 Z97 晶片。 屬於 2C2T 的 Pentium G3258 時脈為 3.2GHz, 與過去一樣的P
11 年前
是跨界結盟?知名評測軟體公司 Futuremark 宣布加入安全認證公司 UL這篇文章的首圖
以 FullHD 解析度遊戲的 DX11 標準特效設定為基準, Futuremark 正式宣布 3DMark 的 Sky Diver 基準測試
Futuremark 先前已經釋出一段預告短片,預告將推出 3DMark 測試軟體中的新測試基準項目 Sky Diver ,而在稍早此測試項目已經正式釋出;為何要推出介於 Cloud Gate 與 Fire Stroke 之間的 Sky Diver , Futuremark 的表示 Sky Diver 是因應目前的測試項之間無法針對中階硬體提供合適的測試項,故新推出 Sky Diver 基準測試。 Cloud Gate 是針對 720p 解析度的 DX11 遊戲測試所規劃,適用於標準筆電與一般家用 PC ,至於 Sky Diver 與 Fire Stroke 則是針對 1080p 解析度的 D
11 年前
是IBM 在台宣布 POWER8 伺服器級處理器,強調以開放、經濟與安全性挑戰 x86 伺服器這篇文章的首圖
IBM 在台宣布 POWER8 伺服器級處理器,強調以開放、經濟與安全性挑戰 x86 伺服器
圖片來源: IBM IBM 昨日在台灣與多家伺服器夥伴共同發表全新的 POWER8 處理器與伺服器平台,這也是 IBM 將 POWER 架構開源並成立 OpenPOWER 基金會後,首款相容於 OpenPOWER 的處理器; IBM 強調 POWER8 System 伺服器是針對雲端與海量( Big Data )分析所規劃的平台,用於分析的速度與效能比起 x86 最新平台可快過 50 倍。 OpenPOWER 聯盟在 2013 年八月由 IBM 、 Google 、 NVIDIA 、 Mellanox 與台灣伺服器廠商泰安 TYAN 共同成立,目前組織成員包括英國 Canonical 、韓國三
11 年前
是低功耗平台的新選擇,桌上型 Kabini Athlon 5350 APU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首圖
低功耗平台的新選擇,桌上型 Kabini Athlon 5350 APU 動手玩
AMD 在去年 Computex 前宣布基於 Jaguar 核心搭配 GCN GPU 的筆電與平板 SoC (系統級晶片) APU " Kabini "與" Temash "推出,這兩款 APU 也是 AMD 首度完成 SoC 化的產物;將近一年左右, AMD 正式推出基於 Kabini 的桌上型版本處理器,並且再次使用令老 AMD 玩家熟悉的 Athlon 與 Sempron 作為產品代號。 這次筆者透過由 AMD 提供的 Sempron 5350 搭配 MSI 的 AM1I 進行測試,跳轉開始介紹。 雖然這並非 Kabini 第一次出現在桌上型平台,去年六月 ECS 精英就推出過搭載 Ka
11 年前
是Computex 2013 :強調環繞式運算體驗, AMD 視混合結構產品為重點市場這篇文章的首圖
Computex 2013 :強調環繞式運算體驗, AMD 視混合結構產品為重點市場
AMD 於 Computex 第二日舉辦記者會,由全球資深副總裁 Lisa Su 針對 APU 進行主題演說, AMD 認為環繞式運算 Surround Computing 充斥今日的生活,而 AMD 在重視效能的同時,更重視使用者體驗,提供包括觸控支援、手勢辨識、體感等,強化今日消費者對新一代產品操作的需求。 跳轉繼續 Lisa Su 表示,由於圖形與娛樂的需求, AMD 在 APU 推出後就不斷強化 SoC 當中的 GPU 效能,在概念上領先於競爭對手;以最新一代的 APU Richland 架構而言, GPU 的面積高達 42% ,而競爭對手則上上一代的 21% 如今也擴大到 34% ,
12 年前
是Intel CEO 將於明年五月退休,結束他 40 年 Intel 生涯這篇文章的首圖
Intel CEO 將於明年五月退休,結束他 40 年 Intel 生涯
Intel 的 CEO Paul Otellini 任職至今大約 8 個月左右,不過他在創立至今 45年的 Intel 工作已經四十載,而他宣佈將在明年正式退休,目前他並未有進一步的規劃,但他仍向 Intel 招手,表示他很樂意以顧問的身份繼續為老東家提出建議。目前 Intel 還未公佈 Otellini 的繼任者。 新聞來源: The Verge
12 年前
是《鐵拳》製作人表示wii-u的cpu將比ps3和xbox360慢-程式設計師請發揮自己在公司的價值!這篇文章的首圖
《鐵拳》製作人表示wii-u的cpu將比ps3和xbox360慢-程式設計師請發揮自己在公司的價值!
▲《Tekken TAG Tournament2》的宣傳,個人覺得鐵拳系列只要有リリ就夠了。 ▲《Tekken TAG Tournament2》リリ與飛鳥的勝利畫面。  ▲《Tekken TAG Tournament2》リリ與飛鳥的勝利畫面。 ▲中間這位就是《鐵拳》系列製作人.原田勝弘。(圖片出處) (封面圖片出處) 根據インサイドfor all Gamers的報導指出:《鐵拳》製作人原田勝弘在接受國外的媒體採訪時表示由於《Wii U》的CPU時脈較其他如《PlayStation3》以及《XBOX 360》還慢一些,故《Tekken TAG T
12 年前
是Intel Ivy Bridge 正式發表,但 i3 與低電壓版還要等等這篇文章的首圖
Intel Ivy Bridge 正式發表,但 i3 與低電壓版還要等等
也許會有人說這張照片跟 IVY Bridge 有何關係,其實大有關係啦!背後那一票筆電都是 IVY Bridge 平台的產品,只是礙於發表 GeForce 600M 時 IVY Bridge 還沒解禁,今天終於能重見天日了XD ,反正不少人在等待中的 Intel Ivy Bridge 平台正式發表,包括 13 款 i5 以及 i7 處理器,但是平價路線的 i3 以及 Ultrabook 用的低電壓處理器要等到春天尾了。 22nm 的 IVY Bridge 預期可比現在 32nm 的 Sandy Bridge 省 20% 的電力,或是以相同電力消耗提昇 20% 效能,架構方面導入 3D 電晶體技
13 年前
是又一款千元以內的平民化散熱器 Prolimatech Lynx這篇文章的首圖
又一款千元以內的平民化散熱器 Prolimatech Lynx
Prolimatech是國內能見度比較低的質感散熱器品牌 該品牌的設計走向除了作工外還頗有自我想法 之前狐仔介紹給大家過的Genesis就是一例 這次要給大家看的則是以輕薄平價為出發點的玩具 當然了...在開始前還是要先感謝一下出錢的苦主GTM 沒有他...大家應該沒機會看到這顆散熱器的在台測試 (為了幫他買這一顆...讓狐仔費了一些功夫) 包裝盒上有尺吋標示...單位為mm 應該不難發現...它真的不是很大顆 看看本體 熱管在鰭片上的排列方式是一字排開的 如此排列可以更有效利用風扇的每一分風流 鰭片的設計頗為有趣 只有與半邊的熱管焊在一起...每一層交叉堆疊 有一派的人指稱這樣的設計會增加大
13 年前
是傳聞 Google 已經著手自有品牌處理器 SoC !?這篇文章的首圖
傳聞 Google 已經著手自有品牌處理器 SoC !?
如果這個傳聞為真,那對整個產業可說是晴天霹靂,假設 Google 開始著手自有品牌處理器 SoC (系統級晶片) ,那表示 Google 的 Android 發展將走到一個詭局的狀況;就是未來 Android 系統開源依舊,然而採用 Google 晶片的廠商卻有較佳的系統最佳化,就如同現在選擇與 Google Nexus 示範機相同的晶片,升級也會更為省力一樣。 Google 品牌處理器能否成功會有一個大前提,就是 Google 勢必要把 Nexus 或是 Motorola 扶植成一個消費者能夠輕易接受的品牌,否則依照現在 Android 陣營遭受許多專利侵權攻擊的情況,要他們放棄原本的晶片供
13 年前
友站推薦
台積電法說會8大重點:升級版3奈米Q4量產、2奈米如期2025年量產,美國廠4奈米推遲至2025年
關鍵評論 - 中央通訊社
英特爾CPU出現微碼錯誤,哪些電腦受影響?
關鍵評論 - Kayue
如果你近期打算換筆記型電腦,特別要留意CPU型號
關鍵評論 - Kayue
蘋果「晶片門」事件:解開台積電和三星版iPhone 6S耗電差異之謎
關鍵評論 - hevangel
ChatGPT 加速 AI 晶片運算,美台握關鍵供應鏈卡中國脖子
INSIDE - 中央社
走私 CPU 是門好生意!中國男子塞 306 顆 CPU 成個人走私最高紀錄
INSIDE - Sisley
NVIDIA 執行長黃仁勳解釋 CPU、GPU 產品命名原則
INSIDE - Mashdigi
AMD 挾開放軟體生態系、2 款 MI300 系列晶片,瞄準 NVIDIA AI 王冠!
INSIDE - Sisley
為何 ARM 和高通的訴訟戰成敗如此重要?
INSIDE - 鉅亨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