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 M1 Pro 、 M1 Max 發表的反思: x86 生態長期以 CPU 為尊的生態終將被 Arm 的所有核心皆重要理念攻破
在蘋果 2021 年的第二場秋季發表會的重頭戲,莫過於重回以專業使用為本的大改版 MacBook Pro 以及兩款高性能 Pro 級 Apple Silicon : M1 Pro 與 M1 Max 。姑且不論實際使用的表現是否誠如蘋果聲稱般的優秀,但以硬體架構的角度觀察,則也透露出 x86 生態長期積累以 CPU 為尊的架構方針,使得在運算領域以異構設計為本的 Arm 架構得以反撲。 ▲ x86 生態長期以 CPU 為尊、其它組件為附庸的概念是 GPU 加速運算的性能門檻之一 在 x86 架構自 1978 年出現以來,至今已超過 40 個年頭,在悠久的歷史發展之下, x86 架構必須維持架構的
3 年前
AMD 發表 329 美金的 Radeon RX 6600 ,主打高更新率的 1080p 次世代遊戲體驗
AMD 在稍早公布 RDNA 2 產品線的新產品 Radeon RX 6600 ,鎖定中階規格的 FullHD 遊戲體驗,主打可提供新一代視覺效果與在 FullHD 解析度提供高更新率,號稱比競品 RTX 3060 在相同的設定之下於特定遊戲高出 1.3 倍每瓦效能。 Radeon RX 6600 建議售價為 329 美金,台灣通路報價約 1.1 萬元。 ▲ AMD 列舉出 RX 6600 在幾項遊戲的表現 Radeon RX 6600 同樣具備 AMD FidelityFX 技術、 AMD Smart Access Memory ( SAM )技術、 32MB 的 AMD Infinity
3 年前
微軟 Windows 11 試圖以更新修復 AMD 效能下降問題,結果快取延遲反而又激增一倍
先前 AMD 已經公開表示 Ryzen 處理器在 Windows 11 會遭遇兩項效能問題,第一個問題會導致 L3 快取延遲增加,使遊戲性能下降 10%-15% ,第二個問題則是在執行單工或是使用較少核心時,不會優先選擇較高效能的核心執行工作;而微軟在昨日釋出的第一次 Windows 11 嘗試修復問題,結果根據 TechPowerUp 實測的結果,問題不僅沒解決,反而是幫了倒忙。 TechPowerUp 使用 Ryzen 2700X 進行測試,在 Windows 10 的 L3 延遲約 10ns ,而 Windows 11 在更新前的 L3 延遲為 17ns ,進行更新後的 L3 延遲一舉延
3 年前
AMD 拍攝短片歡慶扭轉乾坤的 Ryzen 推出五年,預告 2022 年將推出採用 3D V-Cache 的處理器
基於 Zen 架構的 Ryzen 對於 AMD 是相當重要的產品,雖然在 2017 年推出之際仍未超越 Intel ,但相較先前的架構已經有大幅的改善,同時當時的 Intel 也面臨處理器供貨不足問題,使得 AMD 逐漸攻城掠地,如今 Ryzen 已經在表現與聲勢皆凌駕於 Intel ; AMD 為了慶祝 Ryzen 問世 5 年,由行銷長 Join John Taylor 與技術行銷 Robert Hallock 共同拍攝一段,回顧 Ryzen 推出 5 年以來的變革與透露未來展望。 ▲ 2017 年正式問世的 Ryzen 在短短五年內重振 AMD 雄風 在短片中提到, AMD 除了持續改進
3 年前
AMD 處理器在 Windows 11 遊戲中可能降低 10% 效能,預計 10 月透過更新解決
微軟在 10 月 5 日正式推出 Windows 11 ,也有不少人已經迫不及待搶先透過 Insider Program 嘗鮮,不過對於 AMD 處理器平台的遊戲玩家而言, Windows 11 的遊戲體驗恐怕會遇到一點小狀況,根據 AMD 的公告,當前 Windows 11 會造成在遊戲中降低約 10% 以上的效能,同時對多核心的資源調度也有些狀況,預計 10 月會透過更新方式修復。 目前 AMD 公布兩項處理器在 Windows 11 遇到的情況,第一項是 L3 快取的延遲狀況提升三倍,對於需要反覆存取快取的應用程式會降低 3% 到 5% 效能,而對電競類型遊戲會影響 10% 到 15%
3 年前
Intel 執行長一方面稱讚 AMD 做的不錯但也表示不是每天都在過年的, Alder Lake 與 Sapphire Rapids 將使 Intel 重返榮耀
從 VMware 回鍋的 Intel 新任執行長 Pat Gelsinger 上任後不僅讓停滯已久的 Intel 技術重回軌道,對外也是炮火猛烈,在他近日接受 CRN 採訪時先是稱讚 AMD 近年基礎打得很穩,也推出許多出色的產品,但接著又強調一但消費級的 Alder Lake 與企業級的 Sapphire Rapids 推出,將會從 AMD 手中收復失土。 Pat Gelsinger 認為 Intel 接下來消費級能夠決勝的關鍵是在 Alder Lake 導入效能核心與效率核心的混合架構( Arm bigLITTLE & DynamIQ :Am I a joke to you ?),
3 年前
貿協喊出 Computex 2022 將回歸實體展,預計 2022 年 5 月底在南港世貿 1 、 2 館舉辦
由於疫情影響,由貿協與台北市電腦公會聯合舉辦的 Computex 已經連續兩年改採線上模式,或許是受到當前全球已逐步適應後疫情生活,貿協今日喊出 Computex 2022 將在 2022 年 5 月 24 日與 5 月 27 日回歸實體展,並將在台北南港展覽館 1 館與 2 館舉行,即日起開放國外廠商報名 Computex 與同步舉辦的 InnoVEX ,並將在 2021 年 11 月 18 日舉辦「 #COMPUTEXIsEverywhere 」全球巡演暖場。 貿協目前已經針對國外廠商設立專屬報名網站: Computex 2022 國外廠商線上報名 ; InnoVEX 2022 國外廠商線
3 年前
傳 AMD 原訂今年為微軟 Surface 設計的 Arm 架構晶片,因三星 5nm 良率不佳只能改由台積電生產
根據韓國科技論壇 Clien 特別強調消息來源來自台灣的爆料指出,台積電正在為 AMD 代工新的筆電晶片,這聽起來好像沒甚麼,畢竟最近 Ryzen APU 在筆電的風評也相當不錯,不過問題就出在這款晶片並非 AMD 的 Zen CPU 架構,而是傳聞中使用 Arm 架構的筆電晶片,以 Cortex-X1 搭配 AMD 的 8cu GPU ,而這款晶片很可能將會取代高通的 Snapdragon 8cx 客製化的 SQ1 與 SQ2 晶片,成為微軟未來 Arm 架構 Surface 的核心,但也會提供給其它筆電製造商。 ▲韓國論壇指稱 CPU 架構將採用 Cortex-X1 ,但並未提到是否採用大
3 年前
代號 Chagall 的 AMD Ryzen Threadripper 5000 傳延至 2022 年推出
原本預期在 2021 年第四季更新、代號 Chagall 的 AMD 高效能桌上型平台( HEDT ) Ryzen Threadripper 5000 將順延到 2022 年,雖然延遲的理由不明,不過推測與產能與資源分配有關,畢竟 Ryzen Threadripper 本質上即是利潤更高的 EPYC 平台延伸產物,在當前伺服器、超算系統市場需求高漲之下,優先把資源分配給 EPYC 應該是更為合理。 AMD, Intel, nVidia consumer roadmap 2021-2023, based on latest rumors (without HPC projects) - Zen
3 年前
三星可能與微軟合作新款 Surface 用處理器 且搭載 AMD Radeon GPU 技術
微軟此款與三星合作的處理器,可能就是三星計畫明年推出採用AMD Radeon GPU技術的處理器,其中將加入Arm Cortex-X1核心設計,同時連網晶片將以獨立形式使用,並非與處理器整合。至於Radeon GPU部分則會採用RDNA2顯示架構設計,顯示運算效能約接近NVIDIA GeForce GTX 1050。 除了明年確定與三星合作推出採用Radeon GPU技術的Arm架構處理器,相關消息指稱三星、AMD與微軟也可能著手打造一款同樣以Arm架構打造,並且加入Radeon GPU顯示設計的處理器產品。 過去推出Surface Pro X時,微軟就已經表明強化未來擁抱Arm架構發展的企圖
3 年前
友站推薦
為何馬來西亞半導體產業相當重要?一切要從50年前落腳檳城的「八武士」談起
關鍵評論 - 杜晉軒
朱楚文:大AI時代,台灣科技產業的轉捩點來了嗎?
關鍵評論 - TechNice科技島
來穩供應鏈?AMD 蘇姿丰外傳下月來台舉辦發表會
INSIDE - 聯合新聞網
AMD 如何挑戰 NVIDIA 王者地位?秘密武器就在即將發表的怪物晶片:MI300
INSIDE - Sisley
AI PC 要來拯救個人電腦市場了?2027 年將佔所有 PC 出貨量 6 成
INSIDE - Sisley
劉德音SEMICON演講:CoWos產能短缺造成AI晶片缺乏為短期現象,台積電評估投資安謀這1、2週會決定
關鍵評論 - 中央通訊社
蘇姿丰來台為 AI 晶片「固樁」!她曾如何領 AMD 起死回生?
INSIDE - 聯合新聞網
台積電資本支出下修面臨300億元保衛戰,受惠於超微2奈米大單長期前景看好
關鍵評論 - 莊貿捷
AMD 將收購 AI 軟體新創公司,以追趕輝達
INSIDE - 鉅亨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