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AMD傳於11/6揭曉7nm製程的Zen 2架構處理器相關消息這篇文章的首圖
AMD傳出將在11/6揭曉7nm製程的Zen 2架構處理器消息 產品應會等到CES 2019發表
實際應用Zen 2架構的處理器產品應該還是會等到明年CES 2019期間,由AMD執行長蘇姿豐 (Lisa Su)博士於主題演講上揭曉,並且公布後續產品發展藍圖。 AMD稍早於官網投資者頁面透露將於11月6日舉辦名為「Next Horizon」活動,預期將會正式揭曉旗下首波7nm製程產品陣容。 在兩年前時,AMD也曾舉辦名為「New Horizon」的活動,當時便透露即將揭曉全新Zen架構處理器消息,因此預期此次活動將會公布接下來以7nm製程打造的Zen 2架構處理器產品。 不過,若從時間點來看的話,實際應用Zen 2架構的處理器產品應該還是會等到明年CES 2019期間,由AMD執行長蘇姿豐
6 年前
硬科技:讓AMD產品時程準確到位的Infinity Fabric
參考文章: AMD Zen 架構公布進一步資訊,展示 Summit Ridge 桌上型處理器與 Naples 伺服器處理器 AMD更多處理器藍圖曝光 首款整合Zen核心架構與Vega顯示架構的APU即將來到 代號Raven Ridge,AMD新款行動處理器在效能、耗電取得更精準平衡 2016年第二季,AMD按照時程表、順利公開展示「Zen」微架構處理器的樣品。 2017年第一季,代號「Summit Ridge」的桌上型處理器Ryzen上市。 2017年第二季,作為Opteron的繼承者,代號「Naples」的初代EPYC讓AMD發動夏季大攻勢,重回久違的伺服器市場。在繪圖市場,搭載第五世代GC
6 年前
AMD 繼續掀起核戰,第二代 Ryzen Threadripper 推出 12 核與 24 核的 2970WX 與 2820X
雖然多核心對於單純的遊戲使用並不見得能起到作用,不過當前許多專業應用或是有大量影像編修、剪輯需求以及多工的使用者,確實多核心能夠為這些應用發揮相當大的作用,而 AMD 的 Ryzen Threadripper 以相對競品更平實的價格與更多的核心,在準專業市場殺出一條血路,如今第二世代的 Ryzen Threadripper 也繼續擴大戰線,於 10 月底推出 12 核心的 2920X ,與 24 核心的 2970X ,尤其 2920X 可提供 12 核心 24 執行緒,但僅以 20,699 元的價格,應該會吸引不少需要多核的準專業用戶。 第二代的 Ryzen Threadripper 使用 Z
6 年前
是強的到底是 FPGA 還是 Zen ?由兩顆 AMD EPYC 處理器與 8 張 Xilinx 加速卡創下影像推論吞吐量紀錄這篇文章的首圖
強的到底是 FPGA 還是 Zen ?由兩顆 AMD EPYC 處理器與 8 張 Xilinx 加速卡創下影像推論吞吐量紀錄
在當前基於深度學習的 AI 技術,光是 CPU 是不夠的,故先以 GPU 為首的加速器與 CPU 結合的異構系統蔚為風潮,如今在全球的超級電腦排行榜,亦有許多 Intel CPU 搭配 NVIDIA GPU 的新系統竄上榜位,看在其它競爭對手眼中當然很不是滋味,而在 Xilinx 的開發者大會上,Xilinx 展示一套 AMD 與 Xilinx 雙方結合的異構系統,一舉打破影像推論吞吐量的紀錄,達到驚人的每秒 3 萬張。 ZT System 的系統由兩顆 AMD EPYC 7551 處理器搭配 8 張 Xilinx Alveo U250 加速卡構成,並以 GoogleLeNet 這套廣泛被使用
6 年前
硬科技:當AMD Vega繪圖核心與Intel的處理器送作堆
實裝AMD第五世代GCN架構的「Vega (織女星)」,應當是近10年來最具話題性的AMD繪圖晶片了,尤其隨著看似不可思議、卻證據確鑿地流傳於街坊好一陣時日的「Kaby Lake-G」,在2017年11月終於「狼來了」還同場加映AMD繪圖晶片高階主管隨即跳槽Intel的肥皂劇,這段「送鹽予敵」的脫線戲碼,註定讓Vega在繪圖晶片史上留下不朽的地位—即使AMD繪圖晶片的最大競爭者NVIDIA還是一副不痛不癢的樣子,近期嶄新的Turing微架構又再度讓AMD看不到NVIDIA的車尾燈了。 大多數讀者看到Kaby Lake-G,第一時間會直覺聯想到的不外乎「啊,只不過又是使用Intel的『高級膠水技
6 年前
是AMD再次推廣Athlon品牌 新處理器鎖定入門應用與大量商用佈署需求這篇文章的首圖
AMD再推Athlon品牌新處理器 鎖定低階入門與商用市場 對手瞄準Intel Pemtium系列
AMD Athlon系列處理器將以更低成本滿足入門使用需求,市場競爭對手鎖定Intel旗下Pemtium系列處理器產品,也針對進階工作使用需求,同步推出加入商用安全功能的Athlon PRO 200GE,以及第二代Ryzen PRO系列處理器。 雖然目前AMD在市場應用主要以Ryzen系列產品為主,不過針對一般入門使用到辦公室佈署需求,AMD稍早宣布再以Athlon品牌名稱,推出採Zen核心架構與Radeon Vega顯示核心架構Athlon系列處理器,另外也針對商用為主需求推出Athlon PRO系列處理器,以及第二代Ryzen PRO系列處理器產品。 採Zen核心架構與Radeon Veg
6 年前
Athlon 再現, AMD 推出基於 Zen 架構的 Athlon 填補 Ryzen 之下級距
AMD 稍早宣布再將 Athlon 品牌端出,以基於 Ryzen 3 之下的產品定位推出產品線,除了消費級距外,亦將推出商用的 Athlon PRO 處理器。新 Athlon 採用 Zen 架構 CPU 搭配 Vega 架構 GPU 構成 SoC ,提供滿足日常生活到遊戲娛樂的工作負載;同時除了 Athlon PRO , AMD 也發表第二代 Ryzen PRO 商用處理器產品線。 Athlon 200GE 預計 9 月 18 日起開始供貨,而 Athlon 220GE 、 Athlon 240GE 預計第四季推出。至於 Athlon PRO 與 Ryzen PRO 則將結合 OEM 客戶推出
6 年前
AMD 7nm製程產品將全數轉由台積電生產 包括Radeon Instict Vega顯示晶片 7nm製程設計的Zen 2架構處理器等
原本生產AMD處理器產品的GlobalFoundries宣布將無限期暫停7nm LP製程技術發展,未來AMD 7nm製程產品將轉由台積電生產。 雖然先前率先強調進入7nm製程技術,並且將與AMD攜手打造製程更小的處理器產品,但GlobalFoundries稍早宣布將無限期暫停7nm LP製程技術發展,預計將資源聚焦在現有12nm、14nm FinFET製程技術。而首當其衝的自然是先前與GlobalFoundries有密切合作關係的AMD,意味接下來所有7nm製程技術產品都將轉由台積電生產。 除了無限暫停7nm製程技術,GlobalFoundries包含5nm製程、3nm製程技術也均呈現停擺狀態
6 年前
是AMD 第二世代 Zen 架構 2019 登場,將由桌上型 Matisse 產品先導入這篇文章的首圖
GLOBALFOUNDRIES 先進製程無限期擱置, AMD Zen 2 CPU 、 Navi GPU 產品全面轉至台積電 7nm 製程
AMD 近期由於藉由高 CP 值的 Zen CPU 奪回一定的 CPU 市場,在投資人心中後勢看好,而先前在產品規劃方面也大膽的表示將在 2018 年底到 2019 年積極採用 7nm 製程,不過由於長期合作的代工廠 GLOBALFOUNDRIES 原本信心滿滿表示能夠超車上線的 7nm 製程因"技術組合重新調整"而無限期擱置(看起來是先前為了吸引投資人話講太滿但還是資金不足...),改為強化既有 14nm 與 12nm 製程, AMD 也宣布將 7nm 製程全面移轉到 TSMC 台積電。 AMD 也正式宣布將與 TSMC 台積電在 7nm 的產品積極合作,除了預定在今年底推出的 Radeon
6 年前
是讓公司以虛擬化方式佈署工作站運算效能 AMD推出雙GPU設計的專業繪圖卡Radeon Pro V340這篇文章的首圖
AMD推出雙GPU設計的專業繪圖卡Radeon Pro V340 對應CAD專業繪圖或虛擬化環境使用
AMD Radeon Pro V340可以讓公司藉由虛擬化應用降低公司工作站成本,例如可以只讓部分工作用電腦透過虛擬化方式取得繪圖運算資源,藉此對應運算效能需求相對不高的工作項目,讓公司預算可以更容易花在刀口上。 針對專業工作站虛擬化應用需求,AMD稍早宣布推出搭載兩組Vega GPU的專業繪圖卡Radeon Pro V340,主要對應CAD專業繪圖設計,或是虛擬化桌面應用需求。 Radeon Pro V340主要搭載兩組Vega 56 GPU,並且以無風扇、單純以散熱片、導熱罩形式設計,同時整體熱設計功耗為300W,另外則搭載32GB HBM2記憶體,透過基於硬體架構設計的Single Ro
6 年前
友站推薦
台積電資本支出下修面臨300億元保衛戰,受惠於超微2奈米大單長期前景看好
關鍵評論 - 莊貿捷
為何馬來西亞半導體產業相當重要?一切要從50年前落腳檳城的「八武士」談起
關鍵評論 - 杜晉軒
蘇姿丰來台為 AI 晶片「固樁」!她曾如何領 AMD 起死回生?
INSIDE - 聯合新聞網
劉德音SEMICON演講:CoWos產能短缺造成AI晶片缺乏為短期現象,台積電評估投資安謀這1、2週會決定
關鍵評論 - 中央通訊社
AMD 將收購 AI 軟體新創公司,以追趕輝達
INSIDE - 鉅亨網
朱楚文:大AI時代,台灣科技產業的轉捩點來了嗎?
關鍵評論 - TechNice科技島
AI PC 要來拯救個人電腦市場了?2027 年將佔所有 PC 出貨量 6 成
INSIDE - Sisley
AMD 如何挑戰 NVIDIA 王者地位?秘密武器就在即將發表的怪物晶片:MI300
INSIDE - Sisley
美國擴大晶片管制 AMD 中國傳裁員
INSIDE - 中央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