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代號 Fenghuang Raven 的 AMD APU 曝光,具 28 個 CU 與 2GB 記憶體這篇文章的首圖
代號 Fenghuang Raven 的 AMD APU 曝光,具 28 個 CU 與 2GB 記憶體
AMD 的 Ryzen 雖未能如當年 AMD64 剛推出時一舉超越 Intel ,不過靠著高 CP 值(在台灣就見仁見智...)確實也為 AMD 扳回顏面並且逼久久未端出牛肉的 Intel 拿出一點誠意,然而目前桌上型 Ryzen 還是純 CPU ,但不少消費者也期待能看到整合 Raden GPU 的 APU ,畢竟過往的 APU 雖 CPU 技不如人,但 GPU 效能卻是有目共睹。 最近也曝光了一款代號 Fenghuang Raven 的 APU 產品,雖看不出 CPU 的結構,不過從曝光的資訊可看到 Fenghuang Raven 搭載了具備 28 個 CU 、共 1,792 個 SP 的
7 年前
是發揮真 4K HDR 遊戲娛樂的最划算入場券, Xbox One X 快速體驗這篇文章的首圖
發揮真 4K HDR 遊戲娛樂的最划算入場券, Xbox One X 快速體驗
微軟在今年正式推出 Xbox One 家族的進階機種 Xbox One X ,標榜支援真正 4K 解析度與支援 HDR ,可說是目前具備最高效能的家用遊戲機,稍早也前往台灣微軟進行簡單的實機體驗,以下就簡單的敘述 Xbox One X 的魅力何在。 雖說 Sony 的 PlayStation 在去年底也推出了號稱 4K HDR 等級的 Playstation 4 Pro ,不過相隔一年推出的 Xbox One X 具備更先進的硬體性能,更成為首度能夠執行原生 4K 解析度遊戲與支援 HDR 的家用遊戲主機。 或許會有消費者質疑,為了要執行 4K 與 HDR ,自行組裝家用遊戲級電腦主機不行嗎?
7 年前
是科技編年史:Intel、AMD化解仇恨聯手合作 力抗NVIDIA這篇文章的首圖
科技編年史:Intel、AMD化解仇恨聯手合作 力抗NVIDIA
主宰全球x86市場的Intel,以及融合CPU、GPU於一身的AMD,一解數十年來的恩怨,決定攜手共同對抗崛起的NVIDIA。第一款產品將會是融合Intel設計的CPU,以及AMD設計的GPU,共同打造出八代Core的高階產品,將會是高性能Core H處理器,預計用於筆電上。這是雙方自1980年後的重要合作,至於會做出什麼樣的產品,或許會值得我們期待。但在這之前,來了解一下Intel與AMD過往的一些恩恩怨怨吧! ▲故事是這樣開始的。很久很久以前,有兩個以生產 CPU 維生的國家,它們的名字是 Intel 和 AMD。雖然都是生產 CPU,但兩國的生產的技術卻不一樣。 ▲這兩國在 CPU 的市
是前 AMD RTG 部門負責人傳奇架構師 Raja Koduri 離職隔日宣布加入 Intel這篇文章的首圖
前 AMD RTG 部門負責人傳奇架構師 Raja Koduri 離職隔日宣布加入 Intel
打不過他只好加入他?不知道這句話用來說明 Raja Koduri 現在的情況合不合適?總之 Raja Koduri 從 AMD 轉到蘋果又回歸 AMD 後,日前 AMD 組織調整後接管 RTG 部門,又在先前宣布暫時休息,然後就在 Intel 宣布與 AMD 合作不久後宣布離開 AMD ,更驚人的是他馬上宣布進入 Intel 並任職 Core and Visual Computing Group ,整個故事根本曲折離奇。 不過在目前 Polaris 與 Vega 表現皆未能成功挑戰 NVIDIA 的前提下,或許日前宣布休息就已有預兆... 新聞來源: PC.Watch
7 年前
是AMD 、 Intel 為對付 NVIDIA 破冰合作,將截長補短聯手打造筆電用處理器這篇文章的首圖
AMD 、 Intel 為對付 NVIDIA 破冰合作,將截長補短聯手打造筆電用處理器
對於 Intel來說,雖然現在在 PC 的 CPU 市場它依舊是老大,不過談到 GPU ,恐怕就是長久以來的痛,即便近年內建 GPU 性能有所提升,但比不上提升性能後產生處理器功耗與發熱的增加,也常被 GPU 品牌拿來作為對照組,當然對於一般文書型機種內建 GPU除非廢到離譜,否則只要畫面輸出正常都是沒問題的,但現在 PC 市場、尤其筆電的寵兒是電競機種,而沒有獨立顯示的筆電也談不上電競筆電,在電競筆電 GPU 的領域,雖然 AMD 也還存在,但幾乎是 NVIDIA 的天下;現在為了對付共同的敵人(或許也可說搞不好是蘋果牽線), AMD與 Intel 終於要自 1980 年以後再度合作,旨在打
7 年前
是開箱/預計在台推出、小巧機身塞入怪物效能的Xbox One X「黑潮版」這篇文章的首圖
開箱/預計在台推出、小巧機身塞入怪物效能的Xbox One X「黑潮版」
在今年6月期間的E3 2017展前活動正式揭曉,並且確認將在11月7日於全球地區開放銷售的Xbox One X,筆者這次提前取得即將在台灣上市銷售的「黑潮版」版本,在進行開箱確認實際盒裝配件內容之外,更與2013年11月22日推出的Xbox One作比較,藉此確認新舊版本在尺寸等細節差異。 微軟即將在11月7日於全球地區開放銷售的Xbox One X,是Xbox One系列機種最高效能款式,除了採用與Xbox One S相同輕薄機身,同時提供完整4K@60fps輸出顯示能力,並且可藉由高達6 tflops運算效能,以及每秒高達326GB記憶體資料傳輸頻寬對應更穩定的遊戲使用需求,而在多媒體體驗
7 年前
是Ataribox採AMD客製化處理器 效能或許比擬PS4或Xnox One這篇文章的首圖
Ataribox採AMD客製化處理器 效能或許比擬PS4或Xnox One
Atari稍早揭曉新款電玩主機Ataribox具體外型,並且公布機身搭載連接埠規格之後,再次釋出更多機身外觀圖像,並且強調將以木料材質打造木紋版機身外框。同時,Atari也確定具體硬體規格包含AMD客製化處理器、Linux為基礎的作業系統,並且將在近期內透過Indiegogo集資量產,預計在2018年春季末以介於249美元至299美元區間價格銷售。 延續先前說明,Ataribox除延續早期Atari 2600等主機的概念設計,更確定採用AMD客製化處理器與Radeon顯示卡,有可能比照PlayStation 4或Xbox One採用客製化版本的Jaguar架構APU,而Radeon顯示卡則預期
7 年前
是微軟 Xbox One X 誓為家用主機帶來真 4K 與 HDR 遊戲體驗這篇文章的首圖
微軟 Xbox One X 誓為家用主機帶來真 4K 與 HDR 遊戲體驗
微軟在這個月初於澳洲雪梨舉辦一場亞太區與澳洲的 Xbox Showcase 大型活動,這次的主軸核心莫過於即將上市的 Xbox One X ,而在活動中也由 Xbox Family of Devices 的 Kevin Gammill 從硬體與機能面介紹這款 Xbox One 家族最新成員。台灣預計於10月7日開放預購,共有「Xbox One X 1TB 黑潮版」以及「Xbox One X 1TB 天蠍限量典藏組」版本可選,售價皆為15380元。 對於微軟而言,原代號 Project Scorpio 的 Xbox One X 肩負相當重大的則是,這並不只是 Xbox One 的一次小改版,而是
7 年前
是AMD Ryzen Threadripper 將在八月陸續推出,強調相同價位無敵手這篇文章的首圖
AMD Ryzen Threadripper 將在八月陸續推出,強調相同價位無敵手
作為對抗 Intel Core X 系列的產品線, AMD 最高達 16 核心的 Ryzen Threadripper 也正式公布推出計畫,將在 8 月 10 日先推出 16 核心的 1950X 以及 12 核心的 1920X ,而在 8 月 31 日再行推出 8 核心的 1900X ,建議售價則依序為 1950X 999 美金, 1920X 799 美金, 1900X 為 549 美金。 AMD 強調 1920X 在 Cinebench nT 的效能對比 999 美金的 Core i9 7900X 多出 11% 效能。 Threadripper 也延續 Ryzen 系列不鎖頻的特性, 195
7 年前
是Computex 2017 : AMD 談伺服器戰略,表示提供充裕 PCIe 頻寬使處理器與 GPU 加速器良好配合這篇文章的首圖
Computex 2017 : AMD 談伺服器戰略,表示提供充裕 PCIe 頻寬使處理器與 GPU 加速器良好配合
AMD 在稍早的記者會後,安排與 EPYC 伺服器處理器負責人AMD全球資深副總裁暨企業端、嵌入式與半客製化事業群總經理 Forrest Norrod針對 EPYC 與 AMD 在高效能運算的戰略進行訪談,他提到,現在的高效能運算與資料中心已經邁入異構運算的世代,雖然 Intel 也提供加速器解決方案,但由於 Intel 的加速器使用的基礎架構與 CPU 無異,並不能稱得上是異構運算。 而雖然目前 Intel 在高效能運算處理器領域佔 99% 的佔有率,不過 AMD 也曾在高效能運算有著 25% 市佔率,而全新的 EPYC 處理器不僅有更好的效能、更多的核心,同時在傳輸通道有更高的效能,更適合
8 年前
友站推薦
「半導體女王」蘇姿丰抵台再掀AI風潮,台南囝仔用「5%法則」率領超微谷底翻紅
關鍵評論 - 中央通訊社
蘇姿丰來台為 AI 晶片「固樁」!她曾如何領 AMD 起死回生?
INSIDE - 聯合新聞網
為何馬來西亞半導體產業相當重要?一切要從50年前落腳檳城的「八武士」談起
關鍵評論 - 杜晉軒
來穩供應鏈?AMD 蘇姿丰外傳下月來台舉辦發表會
INSIDE - 聯合新聞網
台積電資本支出下修面臨300億元保衛戰,受惠於超微2奈米大單長期前景看好
關鍵評論 - 莊貿捷
朱楚文:大AI時代,台灣科技產業的轉捩點來了嗎?
關鍵評論 - TechNice科技島
AI PC 要來拯救個人電腦市場了?2027 年將佔所有 PC 出貨量 6 成
INSIDE - Sisley
AMD 將收購 AI 軟體新創公司,以追趕輝達
INSIDE - 鉅亨網
美國擴大晶片管制 AMD 中國傳裁員
INSIDE - 中央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