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 新版 Radeo Software Adrenalin 2019 Edition 驅動釋出,大幅提升性能、加入即時重播並提供無線串流技術
相較 NVIDIA 已經行之有年的 GeForce Experience , AMD Radeon 在驅動附加功能的進展相對慢了些,而 AMD 宣布釋出全新的 Radeon Software Adrenalin 2019 Edition ,除了為多款遊戲帶來平均 15% 的性能,此外提供全新的串流模式,可在 WiFi 環境下,將電腦上的遊戲與影像串流到行動裝置上,並號稱可為獨立 VR 頭戴式顯示器提供 PC 串流模式,還強調具備低延遲特性。 同時此次也在 ReLive 軟體除新增擷取、直播功能以外,加入遊戲畫面即時重播,可在不退出遊戲中透過子母畫面觀看 5-30 秒遊戲片段,另外全新場景編輯器
6 年前
是AMD申請「Vega II」專利名稱,預計用於明年初揭曉新顯示卡這篇文章的首圖
AMD申請「Vega II」專利名稱 預計用於明年以7nm FinFET製程打造新顯示卡
AMD以「Vega II」專利名稱為稱的新款顯示卡,有可能成為AMD第一款以7nm FinFET製程的消費市場等級顯示卡產品,並且將搭配同樣將以7nm FinFET製程打造的Zen 2架構處理器使用。 AMD日前已經宣布推出首波採用7nm FinFET製程的CPU、GPU產品,分別推出新款EPYC系列處理器,以及新款Radeon Instinct系列繪圖加速卡,而在CES 2019期間準備揭曉更多7nm FinFET製程產品之前,相關消息更顯示AMD稍早申請註冊「Vega II」產品名稱專利,意味接下來除了宣布推出Zen 2架構處理器,更準備推出同樣以7nm FinFET製程打造的第二代Veg
6 年前
是AMD揭曉採12nm製程、Polaris架構的Radeon RX 590獨立顯示卡這篇文章的首圖
AMD Radeon RX 590顯卡發表 採12nm製程Polaris架構 效能提升20% 建議售價美金279起跳
AMD表示Radeon RX 590獨立顯示卡發揮相比Radeon RX 580約20%以上效能,同時可對應60fps流暢顯示效果的3A等級遊戲運作表現。 原先以GCN 4.0與16nm FinFET製程打造的Polaris顯示架構,AMD稍早宣布將以台積電改良後的12nm FinFET製程打造全新Polaris架構,並且以此推出新款Radeon RX 590獨立顯示卡,並且透過免費加贈《惡靈古堡2》、《惡魔獵人5》,以及《湯姆法蘭西 全境封鎖2》三款遊戲作品吸引購買。 此次採用台積電改良後的12nm FinFET製程打造,AMD表示將使Radeon RX 590獨立顯示卡發揮相比Radeon
6 年前
AMD Polaris 改製程再戰, AMD RX 590 搭載 12nm Polaris 核心並贈送惡靈古堡 2 、惡魔獵人 5 與全境封鎖
AMD 在兩年推出針對中階市場的 Polaris 架構,而在稍早宣布採用 12nm 製程的 Radeon RX590 做為當前 Polaris 架構的最高階產品,其核心本質為 RX580 相同架構,基於 36 個 CU 與 8GB 256bit GDDR 5,不過因為製程上的精進, RX590 得以採用更高的時脈,基礎設定為 1,459MHz ,可 Boost 到 1,545 MHz ,使得效能也再度提升。 同時, AMD 也宣布在 RX Vega 與 RX590 提供三款免費遊戲搭配,包括惡靈古堡 2 ,惡魔獵人 5 與湯姆法蘭西 全境封鎖 2 ,而購買 RX570 與 RX580 則可由上
6 年前
硬科技:AMD移除用了17年的整合式記憶體控制器 AMD為何這麼做?
「但有件事反倒需要觀望一下:新的7nm製程CPU SoC區塊究竟保留了多少I/O介面?總不可能單晶粒的桌上型7nm Ryzen也要多包顆I/O處理器吧?」 很抱歉,看樣子AMD真的下定決心要包水餃包到底了。 「我們等著看這顆看起來還蠻大顆的I/O處理器,AMD會不會真的塞給Global Foundries生產,機率應該不低。」 舊愛總是最美,AMD的確選擇了經驗證過的成熟製程。 筆者交稿前一篇字數嚴重破表評論後的隔天,Anandtech專訪AMD技術長Mark Papermaster的內容,就直接打臉筆者... 呃,給這2個問題提出肯定的答覆了。對於經歷過那段AMD K8痛電Intel Pen
6 年前
泰安展示多元伺服器設計,提供 Intel 與 AMD 平台選擇
老字號的泰安 TYAN 在 SC18 的攤位廣泛的展示多元的解決方案,不僅提供火熱的 NVIDIA 加速器解決方案,也提供如 Intel Core 、 Intel Xeon 與 AMD Ryzen 、 AMD EPYC 等處理器的支援平台,滿足市場對不同規模與不同成本的需求考量。 而像是今年在 GTC 就已經亮相的 Thunder HX TA88-B71017 ,除了採用水冷搭配 8 張以 NVLink 溝通的 Tesla V100 以外,在主板還保有四個 PCIe x16 插槽,能夠再擴充高速網路介面。 FT48T-B7105 則是一款可搭配 5 張 GPU 的工作站,泰安指出提供可連接 5
6 年前
硬科技:AMD 7nm製程CPU、GPU外 科科們更該知道的事
「嗯,可以,很不錯,這個很AMD,很像Lisa Su時代領導的AMD,極度務實,穩紮穩打,然後也沒講太多細節」大概是筆者對這次「7nm製程花火大會」唯一的感想,即使嚴格說來,乍看之下,沒啥實質的內容,在筆者眼中只留下了滿天的煙霧。 本月初的AMD “Next Horizon” 公佈了採用台積電7nm製程CPU與GPU的樣品與概要,這也是繼20年前的K7時代後,AMD再次取得「帳面上」對Intel的製程優勢。也毫不令人意外的,AMD先以高單價高利潤的高階產品線:伺服器的EPYC與做為「伺服器加速器」的Radeon Instinct MI,當成7nm製程的第一砲。但在「世界首度7nm製程的x86
6 年前
AMD 伺服器產品邁向 7nm 製程,發表在單晶片以 Infinity Fabric 溝通多矽晶的 EPYC " Rome "處理器與 AMD Radeon Instinct MI60
AMD 如期在 2018 年末發表採用 7nm 的新一代高性能產品線,當然考慮到利潤,首發的 CPU 與 GPU 皆是高利潤的運算級市場產品,分別為基於 Zen 2 架構、代號 Rome 的新一代 EPYC 處理器,以及仍基於 VEGA 架構但採 7nm 的 AMD Radeon Instinct MI60 。 EPYC " Rome "的設計相當特殊,嚴格來說這系列的處理器可謂把膠水多核的概念發揮到極致,在同一晶片上結合被稱為 chiplet 的多個 7nm 製程 Zen2 矽晶,搭配位於晶片中央 14nm 製程的管理矽晶,彼此之間以 AMD 的 Infinity Fabric 通道介面連接
6 年前
是AMD證實仍會投入Zen 4架構設計,而不會直接跨入Zen 5架構發展這篇文章的首圖
AMD正進行Zen 4架構設計 Zen 4、Zen 5預計在2021年後推出
AMD宣布Zen 4架構已經處於設計階段,但Zen 4、Zen 5架構至少都要等到2021年之後才會推出。 日前透露著手投入Zen 5架構設計時,並未特別提及Zen 4架構,但在稍早宣布推出採用Zen 2架構的新款EPYC系列處理器中,AMD則是終於補上Zen 4架構已經處於設計階段消息。 原本對於AMD隻字未提的Zen 4架構,市場先前有不少猜測,其中包含若將今年推出的Zen+架構是為第二代產品,AMD可能藉由省略Zen 4架構名稱直接跳到Zen 5架構設計,以及可能考量中國市場對於數字「4」的忌諱,因此未計畫採用Zen 4架構名稱。 不過,在此次宣布推出首款7nm FinFET製程設計的Z
6 年前
是AMD揭曉旗下首款7nm製程處理器,但主要面向伺服器、高階運算用途這篇文章的首圖
AMD首款台積電7nm製程處理器發表 為伺服器與高階運算用途的EPYC系列處理器
AMD新款EPYC系列處理器更搭載最高64組核心,並且以模擬方式對應128組核心使用模式,並且提昇週期運算指令集數量,以及I/O連接埠與傳輸頻寬規格。 在稍早AMD舉辦的「Next Horizon」活動中,分別揭曉旗下首款採台積電7nm FinFET製程技術打造的CPU與GPU產品,但並非面向一般消費市場使用的產品,而是針對伺服器等市場使用的EPYC系列處理器,以及針對專業圖像運算使用的Radeon Instinct系列繪圖加速卡,搭載Zen 2架構設計的新一代Ryzen系列處理器預期還是要等到CES 2019才會發表。 此次宣布推出的新款EPYC系列處理器,代號為「Rome (羅馬)」,本身
6 年前
友站推薦
蘇姿丰來台為 AI 晶片「固樁」!她曾如何領 AMD 起死回生?
INSIDE - 聯合新聞網
AI PC 要來拯救個人電腦市場了?2027 年將佔所有 PC 出貨量 6 成
INSIDE - Sisley
來穩供應鏈?AMD 蘇姿丰外傳下月來台舉辦發表會
INSIDE - 聯合新聞網
劉德音SEMICON演講:CoWos產能短缺造成AI晶片缺乏為短期現象,台積電評估投資安謀這1、2週會決定
關鍵評論 - 中央通訊社
美國擴大晶片管制 AMD 中國傳裁員
INSIDE - 中央社
「半導體女王」蘇姿丰抵台再掀AI風潮,台南囝仔用「5%法則」率領超微谷底翻紅
關鍵評論 - 中央通訊社
AMD 將收購 AI 軟體新創公司,以追趕輝達
INSIDE - 鉅亨網
朱楚文:大AI時代,台灣科技產業的轉捩點來了嗎?
關鍵評論 - TechNice科技島
為何馬來西亞半導體產業相當重要?一切要從50年前落腳檳城的「八武士」談起
關鍵評論 - 杜晉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