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 EPYC Genoa-X 伺服器處理器借助 3D V-Cache 技術使快取達到 1.25GB ,較標準版本多出 2.6 倍快取
AMD 積極在旗下運算產品導入 3D V-Cache 快取記憶體技術,借助擴增大容量快取使處理器效能也得以提升,而 AMD 在 2022 年公布代號 Genoa 的新一代 AMD EPYC 伺服器處理器,現在傳出預計在 2023 年公布配有 3D V-Cache 的 Genoa-X 將具備 1.25GB 的快取,是普通 Genoa 的 2.6 倍。 AMD 預計在 2023 年中公布 Genoa-X 系列平台。 ▲由於每個 CCD 將透過 3D V-Cache 額外添加 64MB 快取,擁有 12 個 CCD 的 96 核處理器也因此添加 768MB L3 快取 如同其它 3D V-Cache
2 年前
AMD推出第四代 EPYC 9004 伺服器處理器 專為嵌入式應用打造
AMD推出針對嵌入式網路、安全、儲存和工業系統的EPYC 9004處理器,具有高安全性和最高96核心,西門子與研華將率先導入。 去年11月宣布推出代號「Genoa」的第四代EPYC伺服器處理器之後,AMD稍早接續推出針對嵌入式網路、安全、儲存與工業系統打造的第四代EPYC 9004系列伺服器處理器,標榜結合嵌入式系統最佳化功能、提供更高安全性,以及最高達96組核心的可擴展特性,而西門子與研華都將率先導入此系列處理器。 ‎第四代EPYC 9004系列伺服器處理器採嵌入式應用設計,同樣基於Zen 4架構與台積電5nm製程設計,主要針對雲端及企業運算中的嵌入式網路、安全防火牆與儲存系統,以及工廠廠房
2 年前
三星表示仍會維持採用 Arm 架構設計打造 Exynos 處理器 沒有要重啟自主架構設計 CPU
但在Arm傳出有意規範使用其架構設計處理器的業者,不得更改架構組合消息之下,三星接下來推出的Exynos處理器除了以半客製化設計做出差異化,可能還會面臨與AMD合作GPU設計無法用於處理器產品的情形。 針對南韓新聞Business Korea報導指稱三星再次重啟自主架構CPU研發事宜,並且計畫在2027年完成全新自主架構CPU設計,藉此在高階手機產品做出更多差異化發展,但隨後由三星出面澄清,表示其處理器產品仍會維持採用Arm提出CPU架構設計。 過去三星就已經與Arm維持深度合作,例如從很早之前就已經導入big.LITTLE大小核心配置設計,但後續為了進一步增加與其他業者差異化發展可能性,開始
2 年前
三星駁斥重啟自研 CPU 架構謠言,表示將持續使用 Arm Cortex 技術
近日韓國財經產業媒體 Business Korea 指稱三星有意重返自主 CPU 開發,將籌組專門的內部 CPU 架構設計團隊,目標是在 2027 年前完成自主 CPU 架構開發,使其高階自研手機處理器具備更多的差異化;不過三星公開駁斥這項傳聞,並強調三星仍將繼續採用 Arm 的 Cortex 標準 CPU 架構。 ▲三星在改採 Cortex-X 半客製核心技術後選擇在 GPU 與 AMD 攜手,不過日前傳聞 Arm 將對架構 IP 授權組合進行限制 三星在 2010 年起就投入自主 CPU 的開發,並在德州設有開發團隊,然而進入 64 位元世代後,三星自研的 Mongoose 架構屢次在實際
2 年前
AMD 於 OFC 公布結合 AMD Versal Premium 元件的首款 400G 網路效能 IPSec 元件,旨在使 IPSec 頻寬達到新一代乙太網路速度與更進階的安全性
AMD 藉由收購 FPGA 大廠 Xilinx 後則一口氣獲得多種基於 FPGA 技術的彈性解決方案,使 AMD 能在多個領域提供更完善的解決方案, AMD 宣布將在光纖通訊大會 OFC 2023 展示首款 400G 在線網際網路安全協定 IPSec 處理功能,即是基於源自 Xilinx 的 AMD Versal Premium 系列元件。 此款解決方案的目標是為了使 IPSec 解決方案跟上現代乙太網路埠的傳輸速度,當前乙太網路埠以達到 400G 並朝 800G 邁進,然而 IPSec 方案多受限在 10G 至 200G 之間, AMD 希望除了提供現代網路基礎設施的高速埠要求以外,也能夠提
2 年前
微軟在 Insider 版的 Edge 瀏覽器推出 Edge Video Super Resolution 功能, AMD 與 NVIDIA 顯卡皆可用但限制有點多
NVIDIA 在 CES 宣布推出為 GeForce RTX 30 與 GeForce RTX 40 提供基於 AI 的 Video Super Resolution ( VSR )技術,能使透過以 Chromium 為基礎的 Chrome 與 Edge 瀏覽器在播放影片時透過 AI 進行解析度強化;而微軟也在 Insider Program 宣布為 Edge 瀏覽器提供 Video Super Resolution 技術( Edge VSR ),且不同於 NVIDIA VSR 需要搭配具 Tensor Core 的新世代顯示卡, Edge VSR 可套用在 NVIDIA GeForce RT
2 年前
AMD Ryzen 9 7900X3D 、 Ryzen 9 7950X3D 正式開賣,加了 3D V-Cache 的代價是 4,800 元
AMD 在 Ryzen 5000 系列的末期首度將 3D V-Cache 技術用於消費級產品,推出大受 AMD 玩家好評的 Ryzen 7 5800X3D ,而 AMD 在 2023 年 CES 宣布擴大 Ryzen 7000 系列的消費級 X3D 產品陣容,其中較高階的 Ryzen 9 7900X3D 與 Ryzen 9 7950X3D 已經在台上市,從台灣通路的報價與非 X3D 版本當前的售價相比,加了 3D V-Cache 的代價是 4,800 元。至於價格更親民的 Ryzen 7 7800X3D 則要至 4 月份才會上市。 ▲目前台灣通路兩款高階的 Ryzen 70000 X3D 處理
2 年前
AMD 於 2023 MWC 宣布攜手電信產業擴大 5G 技術優勢,全新 4G / 5G Zynq UltraScale+ RFSoC 數位前端擴大通訊商機
AMD 藉由收購 Xilinx 強化在電信產業的技術,同時攜手 VIAVI 設立電信解決方案測試實驗室,在過去一年增加一倍的無線電信夥伴體系; AMD 在 2023 MWC 前夕也宣布多項電信產業的合作進展,將擴大支援持續成長的 5G 合作夥伴產業體系,將包含核心至無線接取網路 RAN 應用,並擴增全新測試功能與發表 5G 相關新品。 為了發展符合產業需求的完整的電信架構,設立電信解決方案實驗室對 AMD 相關重要,藉此 AMD 可與包括電信營運商、解決方案供應商測試、驗證與擴展各式運算資源,滿足自 RAN 到邊際至核心的需求, AMD 透過提供最新 AMD 處理器、 自調適 SoC 、智慧網
2 年前
AMD 釋出 AMD Software : Adrenalin Edition 驅動提升 Radeon RX 6000 顯示卡效能,並開啟 H.264 與 H.265 串流最佳化功能
在 2023 年初 AMD 曾被抱怨超過 2 個月時間未幫 RDNA 2 架構的 AMD Radeon RX 6000 系列顯示卡更新驅動, AMD 在 2022 年 2 月 15 日公布最新的 AMD Software: Adrenalin Edition 23.2.1 驅動,即強調 Radeon RX 6000 大幅提升熱門遊戲體驗,並將先前用於 Radeon RX 7000 系列的多項新功能開放給 Radeon RX 6000 系列顯示卡使用。 AMD Software: Adrenalin Edition 23.2.1 下載頁面 ▲ Radeon RX 6000 兩個月以上沒有獲得驅動
2 年前
美國通路 Microcenter 調降 Intel 第 13 代 Core 的 K 版價格,或許是因應 2 月底 Ryzen 7000 X3D 上市而來
雖然 Intel 代號 Raptor Lake 的第 13 代 Core 平台相較代號 Alder Lake 的第 12 代 Core 平台確實有升級,不過畢竟上市價格也貴了不少,世代落差也不像自第 11 代 Core 到第 12 代 Core 來的大,故反而促使第 12 代 Core 當中幾款高 CP 值產品熱賣;然而有競爭對消費者才有好處的道理永遠不變,隨著 AMD 將在 2 月 28 日推出 Ryzen 9 7900X3D 與 Ryzen 7950X3D ,美國通路 Microcenter 也調降第 13 代 Core 的 K 版價格,三款處理器相較建議售價至少降低 70 美金。 ▲雖然
2 年前
友站推薦
AMD 如何挑戰 NVIDIA 王者地位?秘密武器就在即將發表的怪物晶片:MI300
INSIDE - Sisley
「半導體女王」蘇姿丰抵台再掀AI風潮,台南囝仔用「5%法則」率領超微谷底翻紅
關鍵評論 - 中央通訊社
美國擴大晶片管制 AMD 中國傳裁員
INSIDE - 中央社
為何馬來西亞半導體產業相當重要?一切要從50年前落腳檳城的「八武士」談起
關鍵評論 - 杜晉軒
台積電資本支出下修面臨300億元保衛戰,受惠於超微2奈米大單長期前景看好
關鍵評論 - 莊貿捷
來穩供應鏈?AMD 蘇姿丰外傳下月來台舉辦發表會
INSIDE - 聯合新聞網
劉德音SEMICON演講:CoWos產能短缺造成AI晶片缺乏為短期現象,台積電評估投資安謀這1、2週會決定
關鍵評論 - 中央通訊社
AI PC 要來拯救個人電腦市場了?2027 年將佔所有 PC 出貨量 6 成
INSIDE - Sisley
朱楚文:大AI時代,台灣科技產業的轉捩點來了嗎?
關鍵評論 - TechNice科技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