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觀點 硬科技 AMD intel gpu 超級電腦 硬科技 EHP 硬科技:集AMD技術之大成的超級電腦APU:EHP (下) 既然AMD看起來決定打造「超高階APU」,那想必各位科科頭上馬上浮現一個大大的問號:這東西要拿來作什麼?又準備要賣給誰? 前情提要:集AMD技術之大成的超級電腦APU:EHP (上) 這些年來,AMD一直有個「說不出的痛」:在超級電腦市場幾乎銷蹤匿跡。 以今年6月的Top 500榜單來說,相較於滿山滿谷的Intel CPU和NVIDIA GPU,用到AMD CPU的只有「10台」,而GPU就更尷尬了,才區區「1台」裝了Radeon Vega。要不是因Zen 2世代的EPYC吸引了不少超級電腦新案,像突破2ExaFlops的美國國家核能安全管理局的El Capitan等等,堂堂AMD在Top 5 痴漢水球 4 年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intel ARM ibm APPLE 晶片 硬科技 硬科技:以古鑑今 Apple自製晶片的優勢與劣勢(下) 前情提要,天底下任何事物,只要規模一放大,一堆奇奇怪怪的疑難雜症就會通通一個個冒出來,從社會組織、企業架構、政府規模、公共建設,一路到資訊科技的領域,象徵半導體尖端技術的高效能處理器,都不可免俗,一變大一複雜起來就會出亂子。 硬科技:被Intel處理器漏洞嚇傻前 科科們要先知道的事(上) 硬科技:被Intel處理器漏洞嚇傻前 科科們要先知道的事(中) 硬科技:被Intel處理器漏洞嚇傻前 科科們要先知道的事(下) 嘲笑高效能x86指令集相容處理器會有資安問題?結果這票同樣為了追求高效能而引進非循序預測執行的新型ARM指令集相容處理器還不是跟著中槍了?因為本文主角是Apple,所以刻意轉貼App 痴漢水球 4 年前
產業消息 intel qualcomm nvidia gpu NVIDIA 市值首度超越 Intel 達 2480 億美元 NVIDIA現階段已經取得超過72%的GPU市佔,除了從一開始藉由GPU改變遊戲市場,進而推動更多影像技術成長之餘,後續更將GPU應用在更多網路虛擬化技術發展,並且投入超算領域布局,另外也在自駕系統、邊緣運算,甚至近年在電信網路服務應用也藉由GPU加速協助成長。 而Intel市值在2013年也曾被Qualcomm超越 在稍早時候,NVIDIA首度以2480億美元市值超越Intel市值規模,而在近期以Ampere架構打造的A100 Tensor Core GPU與Google Cloud深度合作,更被預期接下來將會持續擴展雲端平台虛擬化加速應用。 在此之前,NVIDIA已經在虛擬化應用有長期應用 Mash Yang 4 年前
科技應用 intel Thunderbolt 4 Intel 公佈更多 Thunderbolt 4 連接埠細節 並推出新款控制器 Thunderbolt 4與USB-IF提出USB 4.0規範相容,但若未按照Intel設計規範打造,就是以USB 4.0規範運作,最高資料傳輸速率20Gb/s,僅對應一組顯示輸出,最低充電功率7.5W,若符合Thunderbolt 4設計規範,資料傳輸速率可對應40Gb/s,並支援2組4K解析度螢幕輸出,提供最低15W充電功率輸出。 相容現有Thunderbolt 3或USB 4.0 Intel在CES 2020預告接下來即將推出代號「Tiger Lake」的新款行動處理器,將會原生整合Thunderbolt 4控制功能,讓使用此款處理器的筆電無需花費額外空間放置Thunderbolt 4控 Mash Yang 4 年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Mac intel 處理器 APPLE 硬科技:以古鑑今 Apple自製晶片的優勢與劣勢(上) 不知不覺,註定多不勝數的重大事件將塞滿歷史課本的2020年,也走過一半了,距離預定年內發表的首款搭載「Apple Silicon」的Mac,也為時不遠。 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畢竟Apple這間樹大招風的公司永遠不缺熱門話題,傳聞多年的自製研發個人電腦晶片總算成為現實,更有「加溫」的效果。從現在開始,各位科科大概有看不完的湊熱鬧文章,聽說連某位Intel前任首席工程師聲稱「Apple拋棄Intel的原因在於Intel處理器從Skylake世代就出現品質不佳的問題」的好笑理由都跑出來了。 但Apple要自行打造桌機(Mac)、筆電(Macbook)甚至工作站(Mac Pro)等級的自家處理器,也 痴漢水球 4 年前
產業消息 intel thunderbolt Thunderbolt 4 USB 4.0 強化單一纜線統整多元應用體驗, Intel 盼 Thuderbolt 4 以性能與體驗與 USB 4 差異化 Intel 在台灣時間昨晚發表了 Thunderbolt 4 , Intel 也旋即安排與位於北美的 Intel 公司客戶運算事業群客戶端連接事業部總經理 Jason Ziller 連線,針對此次 Thunderbolt 4 的特性、技術提升點進行解說。 ▲ Thunderbolt 始於 2010 年 ▲ Thunderbolt 4 將強制要求 PC 端須至少有一個 Thunderbolt 4 能用於充電 單純就傳輸性能, Thunderbolt 4 在傳輸性能並未與 Thunderbolt 3 有顯著的差異,仍以 40Gbps 作為性能指標,不過在認證的細部項目則有許多的提升;從電腦主控端以 Chevelle.fu 4 年前
產業消息 intel MacOS thunderbolt 蘋果 Apple Silicon 蘋果強調仍會讓採用 Apple Silicon 的 MacOS 支援 Thunderbolt 介面 雖然蘋果宣布將在 2 年後不再使用 Intel 的 x86 處理器,轉以自行設計、基於 Arm 指令集的 Apple Silicon 作為貫串 iOS 與 MacOS 的核心架構,日前也傳出蘋果將在 MacOS for Arm 放棄對 AMD GPU 的支援,不過根據 The Verge 收到的蘋果官方訊息,蘋果仍會在未來為 MacOS 設計的 Apple Silicon 支援使用 USB Type-C 的 Thunderbolt 標準。 ▲ Intel 在 2019 年 3 月宣布開放 Thunderbolt 授權 畢竟 Thunderbolt 3 是約 10 年前由蘋果與 Intel 共同 Chevelle.fu 4 年前
產業消息 intel thunderbolt Tiger Lake Thunderbolt 4 USB 4.0 Intel 宣布 Tiger Lake 將支援新一代 Thunderbolt 4 ,同時推出全新 8000 系列 Thunderbolt 4 控制器 Intel 在去年宣布將 Thunderbolt 3 實體層貢獻給 USB IF 作為 USB 4.0 的技術基礎,意味著 USB 4.0 將具備 Thunderbolt 3 的相容性,不過 Intel 也未停止 Thunderbolt 技術的發展,在正式宣布下一代行動平台 Tiger Lake 前,率先宣布 Tiger Lake 平台將支援下一代的 Thunderbolt 4 技術,同時宣布 Intel 8000 系列 Thunderbolt 4 控制器。 Intel 預計在今年稍晚推出 8000 系列 Thunderbolt 4 控制器,其中包括針對電腦端的 JHL8540 與 JHL85 Chevelle.fu 4 年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AMD Mac intel APPLE 硬科技 硬科技:Apple處理器脫離Intel然後呢?(下):天才造成的災害叫「天災」 迄今為止,人類的科技發展,看似很好很棒很強大,但在「天災」面前,仍十分弱小和無助。 每當看到充斥於財經科技媒體的「產業分析文」,總讓筆者想起,湯尼嶽崎的「岸和田博士科學的愛情」這部漫畫,讓筆者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天才造成的災害叫天災。 一切盡在不言中。 前情提要:Apple處理器脫離Intel然後呢?(中):任何事都有邏輯的極限 第一個倒楣鬼:Intel 想當然耳,雖然Apple Mac在全球個人電腦的佔有率約7%,排名次於Lenovo、HP、Dell,略勝於台灣的宏碁和華碩,名列第四,年出貨量略低於2000萬台,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但平白無故的在2年內慢慢失去這些業績,對Intel不啻是無妄 痴漢水球 4 年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intel ARM APPLE risc 硬科技 硬科技:Apple處理器脫離Intel然後呢?(中):任何事都有邏輯的極限 看著網路媒體那諸多天馬行空的專業評論,筆者只能套用呆伯特法則中的那句「任何事情都有邏輯上的極限」,假裝自己是個瞎子,一步一步的摸清楚這頭大象的全貌。 前情提要:Apple處理器脫離Intel然後呢?(上):到現在看起來還不像是真的 為何Apple執意要硬幹下去? 諸多可能性,可歸納成以下數點: 天時:Apple看衰Intel,深感這些年來這間公司表演擠牙膏擠到天怒人怨,或著認定Intel就算想在製程技術上重振旗鼓,也將欲振乏力,無力支撐其新型x86處理器的穩定發展。 地利:已經沒有吸引Windows用戶「起義來歸」的必要。 人和:講的八股一點:歷經多年準備,Apple覺得時機成熟了,藉機整合生 痴漢水球 4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