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圖看懂 Intel Evo 認證:休眠一秒喚醒、9 小時續航力、全方位極致效能表現
Intel 在不久前發表了第 11 代 Intel Core 處理器,首波將應用於筆記型電腦,並推出專為筆電產品規劃的 Intel Evo平台認證,就算看不懂規格表,只要認明 Intel Evo 標章就可以當個聰明的消費者。 體感速度才是真的啦! 相信進入職場的人或多或少都聽過 KPI (關鍵績效指標,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這個專有名詞,甚至被這種東西壓著跑(笑~)。 Intel 發揮巧思,將這個概念延伸為 「KEI 關鍵體驗指標 (Key Experience Indicators)」,透過多項規格需求與以最貼近使用者習慣來模擬測試使用體驗,幫消費者嚴格把關筆
4 年前
TrendForce 分析師指出, Intel 將在今年把 i3 產品委由台積電 5nm 代工並逐漸釋出中高階產品代工單
根據調研機構 TrendForce 其下半導體研究處消息指出, Intel 計畫在 2021 年把 i3 產品釋出,並由台積電 5nm 代為生產、預計下半年量產,同時中長期也將陸續釋出中高階產品的委外代工,預計 2022 年下半年將開始於台積電量產 3nm 產品。 TrendForce 指出, Intel 由於 10nm 與 7nm 技術的延誤,導致其市場競爭力受到影響, Intel 透過部分委外代工能夠維持其垂直設計製造的模式,但同時把部分產品委外代工降低成本,並且在製程能夠與競爭對手如 AMD 、蘋果站在同一個層級。 ▲ Intel 宣布 Pat Gelsinger 擔任新執行長之際,也提
4 年前
Intel 找回第一任首席技術長 Pat Gelsinger 接替 Bob Swan 成為 CEO ,並指出 7nm 製程有明顯突破
Intel 在 2018 年由於當時執行長 Brian Krzanich 因誹聞事件請辭,由 Bob Swan 臨危受命擔任臨時執行長,在 Bob Swan 執掌期間也多次傳出他有意盡速轉交給新執行長,而在 2021 年 CES 發表會後, Intel 任命曾在 Intel 擔任第一任首席技術長的 VMware 執行長 Pat Gelsinger 為新任執行長, Pat Gelsinger 將在 2 月 15 日正式上任。 Pat Gelsinger 曾在 Intel 任職長達 30 年,也是 Intel 第一位首席技術長,也是 80486 的創始工程師之一,在 Intel 期間推動達 14
4 年前
AMD 處理器 +NVIDIA 顯示卡 成 2021 年遊戲筆電新趨勢
開始有越來越多廠商加入採用AMD處理器搭配NVIDIA顯示卡的組合設計,雖然依然有部分廠商維持採用Intel處理器產品,但基於第11代Core H系列處理器尚未正式供貨,因此多數廠商採用Intel處理器的遊戲筆電,基本上還是以去年推出的第10代Core H系列為主。 長久的Intel處理器+NVIDIA顯示卡組合優勢可能漸漸降低 隨著AMD新款Ryzen 5000系列筆電處理器,以及NVIDIA針對筆電打造的GeForce RTX 30系列顯示卡解禁,除了日前已經提到將會導入新款處理器與顯示卡設計的宏碁、華碩與HP,包含Razer、聯想、技嘉,以及Dell旗下電競品牌Alienware均宣布更
4 年前
Intel 新款 Pentium Silver、Celeron 處理器將採用旗下 10nm 製程技術 應用程式執行效率提升 35%
依照Intel說明,相比先前版本設計,新款N系列Pentium Silver處理器,以及新款Celeron系列處理器約可在應用程式執行效率提升35%,並且在圖像運算提升高達78%效能。 滿足更多入門機種連網使用需求 相較針對主流及高階旗艦使用需求推出代號Tiger Lake的第11代Core系列處理器,Intel也針對入門需求與教育市場應用推出新款N系列Pentium Silver處理器,以及新款Celeron系列處理器,同樣以Intel旗下10nm製程技術打造。 依照Intel說明,相比先前版本設計,新款N系列Pentium Silver處理器,以及新款Celeron系列處理器約可在應用程式
4 年前
Intel 第 11 代 Core 系列處理器加入 vPro 安全技術 公布 EVO vPro、EVO Chromebook 設計認證
相較去年推出的第11代Core系列處理器,Intel此次宣布針對商用安全需求加入支援vPro設計版本,其中加入可阻止勒索軟體與加密挖礦攻擊的Hardware Shield防護技術,另外也能透過控制流程強化技術 (Control Flow Enforcement Technology)增加防護效果。 擴大第11代Core系列處理器應用範圍 在此次CES 2021中,Intel宣布在去年推出代號Tiger Lake的第11代Core系列處理器加入vPro設計,藉此讓新款處理器也能對應商用安全需求。此外,Intel也針對Google提出的Chromebook設計加入EVO設計認證,並且加入各項Int
4 年前
Intel Mobileye 將透過 XPU 策略開發光達 SoC ,預計 2025 年導入應用
近年 CES 也是許多車載相關技術的重要發表舞台, Intel 旗下 Mobileye 也借此次 CES 宣布多項里程碑與重大策略,其中最重要的是 Intel 將透過 XPU 策略,結合矽光子學打造一款光達系統 SoC ,並預計在 2025 年應用於自動駕駛汽車上。 Mobileye 在 CES 的主題演講強調其三位一體策略,包括 Road Experience Management ( REM )地圖繪製,具規則基礎的 Responsibility-Sensitive Safety ( RSS )駕駛規則,與兩項領先的攝影機、雷達與光達技術為基礎的獨立真冗餘桿側子系統。 Mobileye 強
4 年前
Intel 公布四款新 CPU 產品, Core H35 高效能筆電、 Rocket Lake-S 桌上型處理器陸續登場
Intel 在 CES 主題演講宣布四大處理器產品線,包括針對教育市場的 10nm N 系列的 Pentium Silver 、 Celeron ,以及預計在第一季推出的第 11 代 Core 行動版高效能平台 H35 處理器,還有預計在今年陸續推出的第 11 代桌上型 Core-S 系列" Rocket Lake-S ",值得注意的是預計在下半年登場、首度採用大小核的" Alder Lake ",此平台預計推出桌上型與行動版。 ▲各式 Intel 平台筆電 ▲同時包含 EVO 與 vPRO 的標誌 ▲全新的 vPRO 識別 針對商務領域, Intel 公布基於第 11 代 Core 平台的
4 年前
還在 10nm 製程 Intel 近期可能公布由台積電或三星代工處理器
市場看法認為,Intel若尋求台積電代工協助的話,實際產品至少要等到2023年才會進入市場。而這樣的看法,恰好也與日前Bob Swan透露以自身技術,或是委外代工的7nm製程處理器產品會在2023年問世說法相符。 目前已經著手與台積電、三星洽談合作可能 相關消息指稱Intel目前已經著手與台積電、三星洽談處理器產品代工事宜,但目前尚未有具體定案結果。 在此之前,Intel執行長Bob Swan曾在財報會議中表示考慮對外尋求製程技術代工資源,藉此改善處理器產品在製程技術推進延宕問題。過去Intel也曾將入門等級處理器轉由外部代工生產,但此次計畫將主流及高階處理器產品也轉向代工生產模式,明顯與In
4 年前
聯想新款常時連網筆電 IdeaPad 5G 與 NEC 品牌新款 Lavie Pro Mobile 輕薄筆電發表
聯想IdeaPad 5 Pro則提供14吋與16吋版本,處理器也提供Intel第11代Core i7規格,以及AMD即將公布的心款Ryzen處理器,顯示卡部分則可選擇使用NVIDIA MX450獨立顯示卡,或是接下來準備公布的新款GeForce RTX系列顯示卡。 同步更新諸多IdeaPad系列筆電 在此次CES 2021開展前,聯想宣布推出多款IdeaPad系列新品,其中包含搭載Qualcomm Snapdragon 8cx處理器的常時連網筆電IdeaPad 5G,以及新款IdeaPad 5 Pro系列機種,而在NEC品牌部分也宣布更新Lavie Pro Mobile輕薄筆電。 IdeaPa
4 年前
友站推薦
Stability AI 受 Intel 投資!募 5000 萬美元能幫公司穩定下來嗎?
INSIDE - Jocelyn
小晶片(chiplet)「化整為零」有效提升性能,中國能否藉此技術突破美國封鎖?
關鍵評論 - 《思想坦克》
美國「全方位無死角」升級晶片禁令,堵死中國AI革命進階之路,輝達4090遊戲顯卡全面下架價格飆漲
關鍵評論 - 中央通訊社
解讀《晶片戰爭》:晶片萌芽之初各國如何發展?蘇聯成功複製出核武,為何在半導體上徹底失敗?
關鍵評論 - 精選轉載
Intel 進入 AI PC 時代!推出結合 NPU 的新一代處理器「Core Ultra」
INSIDE - Jocelyn
Intel:明年希望為 1 億部 AI PC 供應處理器,創作者們請多用!
INSIDE - Sisley
《華爾街日報》:美擴大AI晶片輸中禁令,輝達1621億中國訂單恐不保
關鍵評論 - 中央通訊社
英特爾4年推進5世代製程,CEO季辛格:摩爾定律還不到盡頭,以色列晶圓廠交貨正常
關鍵評論 - 中央通訊社
解讀《晶片戰爭》:張忠謀被德儀拒絕的提案,成就如今世界第一的台積電
關鍵評論 - 精選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