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品資訊 CPU intel 處理器 Intel 末代 14nm 製程 第 11 代 Core S 系列桌機處理器即日起上市 末代14nm製程產品 在效能數據解禁之後,Intel今日 (3/31)宣布從即日起在台推出代號Rocket Lake的第11代Core S系列桌機處理器,並且確定與宏碁、華碩、華擎、BIOSTAR、Dell、技嘉、HP、聯想、微星、Supermicro等業者合作推出對應產品,同時也與主機板業者合作打造超過200款主機板產品。 先前說明中,第11代Core S系列桌機處理器總計推出19款規格,分別涵蓋Core i9、Core i7、Core i5規格,而Core i3系列,以及包含Pentium、Celeron系列,則是以代號Comet Lake的第10代Core系列處理器更新。 以處理器製程來 Mash Yang 4 年前
產業消息 CPU 處理器 i9 i7 intel core i3 i5 pcie 4.0 Xe GPU Rocket Lake-S 寫在第 11 代 Core上市前, Intel 推薦選擇 B560 以上晶片組才能發揮第 Rocket Lake-S K 系列的完整性能 Intel 即將在台灣時間 3 月 30 日晚間正式推出桌上型第 11 代 Core 平台 Rocket Lake-S ,當然效能解禁就是在上市之後的事情,在正式上市前, Intel 倒是很罕見的希望藉媒體傳達關於 500 系列晶片組的購買建議; Intel 表示,自過往的經驗, Intel 的晶片組主要是以 BX60 與 HX10 為主力,約占總晶片 70% ,但無論這次消費者是想搭配 Comet Lake-S 且希望呈現完整的體驗, Intel 強烈建議消費者至少選擇 B560 會更合適。 ▲ Rocket Lake 平台與 Comet Lake 的差異 ▲處理器與晶片組的通道分配 在處理 Chevelle.fu 4 年前
產業消息 qualcomm 處理器 Snapdragon 高通 觀察 市場動態 Steve Mollenkopf Cristiano Amon Snapdragon 888 高通將先以成熟製程產品舒緩近期晶片供貨短缺問題 但不會自己投資建廠生產 高通表示不會因為晶片供貨短缺而投資建廠,原因在於公司本身主要從事晶片設計,加上投資單一產線至少必須花費一年至一年半左右時間,才能讓產現順利上線運作,但這樣的時間預期已經可讓現有代工產線恢復正常產能運作,因此認為各自投資更擅長領域會是更合適的發展模式。 但認為先進製程產品短缺問題較複雜 在北京舉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1年會經濟峰會上,Qualcomm執行長Steve Mollenkopf針對晶片供應短缺情況,表示將會在近期先以相對成熟製程工藝打造的晶片產品獲得舒緩。 依照Steve Mollenkopf說法,Qualcomm目前正積極改善晶片供應短缺問題,但在先進製程打造的晶片產品面臨需要解 Mash Yang 4 年前
新品資訊 intel 處理器 Xeon Xeon Scalable Ice Lake-SP Pat Gelsinger Cooper Lake Intel 新款第三代 Xeon Scalable 可擴展處理器 代號「Ice Lake-SP」 將搭載 40 核心設計 Intel 新款第三代Xeon Scalable可擴展處理器將從32核心起跳,最高對應40核心設計,熱設計功耗最低為205W,最高為270W 預計會在3/24由新任執行長對外公布 AMD正式揭曉代號「Milan」的第三代EPYC 7003系列處理器後,接下來也將由Intel對外公布代號「Ice Lake-SP」的新款第三代Xeon Scalable可擴展處理器。而從HP官網頁面顯示,新款第三代Xeon Scalable可擴展處理器最高對應40核心設計,熱設計功耗為270W。 相較先前以14nm+製程打造、代號「Cooper Lake」的第三代Xeon Scalable處理器,接下來準備推出代號 Mash Yang 4 年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CPU intel ibm 處理器 加速器 硬科技 八通道 Gen-Z 硬科技:讓記憶體跟CPU拖鉤的OpenCAPI、CXL與Gen-Z 筆者一向不太喜歡「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句話,因為經常被某些有心人士用來合理化某個野蠻國家對台灣的併吞野心,但隨著激增的CPU核心數與水漲船高的記憶體容量,記憶體和匯流排的頻寬,逐漸跟不上CPU核心數增長這件事。對圍繞著資料中心需求的所有相關技術,帶來了極為嚴峻的挑戰,而分散在各地的記憶體,如多階層快取記憶體、分散式實體記憶體 (NUMA) 和外部加速器 (Accelerator),彼此之間的資料一致性 (Coherence) 協定,更讓問題的延燒,如火燒摩天樓一樣的嚴重。 CPU廠商也很積極地強化記憶體頻寬,其努力直接反應在驚人的腳位數。在Nehalem (Xeon 5500/5600) 痴漢水球 4 年前
產業消息 處理器 晶片 Jim Keller 處理器大神 Jim Keller 加入人工智慧晶片新創公司 Tenstorrent 擔任總裁暨技術長 依照Tenstorrent說明,其人工智慧處理器運算架構可隨運算模型改變而擴展,並且能依照需求動態移除非必要的運算條件執行緒,藉此讓人工智慧運算效率提升。 推動全新人工智慧運算架構發展 2018年從Tesla跳槽加入Intel,同時過去曾帶領研發蘋果A4處理器、AMD Zen架構的Jim Keller,在基於家庭因素離開Intel之後,目前確定加入人工智慧晶片新創公司Tenstorrent,並且擔任公司總裁暨技術長,以及董事會成員。 創立於2016年的Tenstorrent,主要透過全新運算架構推動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運作,先前已經推出一款以GlobalFoundry 12nm製程技術打造的人工 Mash Yang 4 年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處理器 express 工業電腦 COM Express SOM 硬科技:科科們了解物聯網前需要知道工業電腦嵌入式電腦模組 物聯網 (IoT, Internet of Things) 概念從1980年代初期發展至今,隨著因為「根本不是定律的摩爾定律」而突飛猛進的半導體製程技術、多樣化的低功耗無線網路、機器對機器 (M2M) 通訊協定的標準化、解決網路位址不足宿疾的IPv6、利於集中控管的軟體定義網路 (SDN)、以及運算容器化 (Container) 從雲端延伸到邊緣 (Edge),不知不覺中逐漸融入了人類的生活。 近年來,因人工智慧應用普及化加上武漢肺炎 (COVID-19) 擴大人力缺口,逼使以電商和製造業為主的眾多產業,不得不佈署更多的無人搬運車 (AGV) 和自主移動機器人 (AMR),更讓具備可在嚴苛環境 痴漢水球 4 年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AMD intel 處理器 Xeon x86 硬科技 硬科技:做為x86伺服器象徵的Intel Xeon處理器 振作期(Since 2020) 雖然各位親愛的科科們,可能難以諒解筆者把Intel的Xeon寫成落落長10篇連載的諄諄苦心,但畢竟Xeon是「長期支撐Intel獲利的最重要產品線,沒有之一」,也有請各位科科耐著性子,了解這段主導這20年來x86處理器發展史的故事,不僅建立起對x86伺服器的基本認知,更讓各位科科「再度偉大」,成為傲視坊間咖啡廳科技文青的高尚存在。 前情提要: 做為x86伺服器象徵的Intel Xeon處理器:醞釀期(1995-1998) 做為x86伺服器象徵的Intel Xeon處理器:草創期(1998-2001) 做為x86伺服器象徵的Intel Xeon處理器:擴張期(2001-2004) 做為x86伺服 痴漢水球 4 年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AMD intel 處理器 x86 xeon phi 硬科技 硬科技:做為x86伺服器象徵的Intel Xeon處理器 暴走期(2010-2018) 前情提要: 做為x86伺服器象徵的Intel Xeon處理器:醞釀期(1995-1998) 做為x86伺服器象徵的Intel Xeon處理器:草創期(1998-2001) 做為x86伺服器象徵的Intel Xeon處理器:擴張期(2001-2004) 做為x86伺服器象徵的Intel Xeon處理器:混亂期(2004-2006) 做為x86伺服器象徵的Intel Xeon處理器:轉型期(2006-2008) 做為x86伺服器象徵的Intel Xeon處理器:反擊期(2008-2011) 在Intel的Xeon處理器發展史,中途亂入又始亂終棄的「眾核架構(Many Core Architectu 痴漢水球 4 年前
科技應用 三星 Google 處理器 Pixel tpu Google、三星合作的自製處理器命名「Whitechapel」 最快 2021 年推出 在此之前,Google已經針對伺服器產品打造多款TPU加速器,同時也在Pixel 1到Pixel 4各款手機內搭載自製影像處理器Pixel Neural Core (早期則以Pixel Visual Core為稱),顯示Google對於自製處理器發展有一定企圖心。 預期最快2021年問世 Google準備打造自製處理器產品的傳聞,從2015年就開始有人討論,甚至今年更傳出Google計畫與三星合作代工,而近期傳聞更指稱Google此款自製處理器將以「Whitechapel (白教堂)」作為代稱。 而就先前消息指出,此款處理器除了將以三星5nm LPE製程技術生產,同時將採用兩組Arm Cort Mash Yang 4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