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 48 核心設計新款 Mac Pro 將不會推出 但多款顯示器將一併更新
先前傳出最高採48核心CPU的M2 Extreme處理器,以及最高搭載256GB記憶體容量設計版本則已經被取消,原因在於這樣的硬體規格反應價格將超過1萬美元,還不具備額外升級空間,無法符合蘋果現行產品定價策略,同時可能也難以吸引足夠使用需求,因此最終將無法進入市場。 彭博新聞記者Mark Gurman取得消息指出,蘋果目前正著手打造多款顯示器產品,其中包含以2019年推出的32吋Pro Display XDR為基礎更新款式,同時也將比照蘋果今年在春季發表會上公布的27吋5K Retina 顯示器Studio Display,將內建 Apple Silicon處理器提升顯示功能。 新款顯示器將會
2 年前
AMD Ryzen 7000 系列降價迎戰 Intel Raptor Lake , Ryzen 9 7950X 售價直接砍 4,800 元
AMD Ryzen CPU 近年的進步有目共睹,不過最新一代的 Ryzen 7000 系列雖然效能依舊出色,但初步處理器定價偏高與系統平台建置成本較高等因素,聲勢相較最大效能反撲成功的 Intel 代號 Raptor Lake 的第 13 代 Core 來的弱,不過隨著 AMD 中國已於雙 11 啟動促銷戰,台灣也宣布在鄰近黑色星期五之際調降 Ryzen 7000 全系列價格,其中最高規格 16 核心的 Ryzen 9 7950X 一口氣自 22,950 元調降至 18,150 元,大砍 4,800 元。 ▲除了處理器價格直接調降外,亦與板卡品牌合作進行購買主機板的加碼贈送活動 當然 Ryze
2 年前
高通運算與遊戲部門總經理:高通在 PC 裝置獲得產業支持,自研 Oryon CPU 架構將把 Windows on Snapdragon 昇華到全新層次
高通在 2022 年的 Snapdrgaon 峰會安排運算與遊戲部門總經理 Keder Kondap 針對 PC 型態裝置的 Snapdragon Compute 接受採訪, Keder Konadap 強調高通的 Snapdragon 平台已獲得 PC 業界支持,加上與微軟、 Adobe 合作強化 Snapdragon PC 的 AI 體驗,使 Windows on Snapdragon 體驗持續升級,隨著高通自研 Oryon CPU 架構漸上軌道,高通將透過在行動裝置的成功經驗促使 PC 產業進行變革。 ▲ Snapdragon 8 Gen 2 與微軟、 Adobe 合作解放 AI 算力
2 年前
笑死 CPU散熱片保護膜忘了撕難怪溫度降不下來
原PO接到一個修理電腦的案子,苦主使用多年的CUP溫度老是降不下來調整也沒用,拆開來檢查就算散熱器都冷了還是有102度這是什麼情形…難不成是CPU的溫度sensor壞了嗎?還沒有遇過這種事,仔細一看為什麼CPU表面有個淺淺的⚠️… どーしてもCPUの温度が下がらないお客様がおり、調べてみるとサッと102℃まで上がってそこから謎の一定の数値! ヒートシンクをしっかり冷ましても102℃! CPUの温度センサー故障????聞いたことないけど… ( °ω° )ん?CPUに⚠️マーク??? んー…?? これで何年も動いてたそうですw pic.twitter.com/lBILDRjDLI — あぶらぼうず
2 年前
Intel 第 13 代 Core 平台 Raptor Lake 桌上型平台十月下旬上市,在 Alder Lake 基礎進一步提升 15% 單核、 41% 多核效能
在被 AMD Ryzen 5000 迎頭趕上後, Intel 在 2021 年推出具有創新 P-Core 與 E-Core 設計、代號 Alder Lake 的第 11 代 Core ,終於一洗怨氣全面奪回效能王者寶座;隨著今年 AMD 大刀闊斧的 Zen 4 架構 Ryzen 7000 系列問世, Intel 於 Intel Innovation 大會宣布推出 代號 Raptor Lake 的第 13 代 Core ,承襲 Alder Lake 架構基礎,借助高達 5.8GHz 的時脈、更多的核心數量,更大的快取,以及支援更高時脈的記憶體,意圖再創效能巔峰。 ▲預告明年初將推出開箱即可達 6
2 年前
黃仁勳解釋當前 CPU、GPU 產品命名原則 強調與諸多市場供應鏈維持深度合作
對於Omniverse運算平台發展,黃仁勳再次強調此為未來的人工智慧運算應用表現,同時也將成為日後重要運算平台之一,透過模擬真實場景,藉由數位雙生 (digital twins)形式,讓科學研究、市場分析等應用需求,可以藉此探索更多可能性,同時對於能源探勘、工業自動化、自駕車模擬訓練,乃至於未來將廣泛成長的元宇宙應用發展,預期Omniverse運算平台都能發揮充足應用成效。 針對今年推出的代號「Grace」的CPU,以及代號「Hopper」的GPU,其命名方式分別來自著名電腦科學家Grace Hopper的姓名,而後續推出面向消費端市場的GPU產品,則是以代號「Ada Lovelace」為稱,
2 年前
Google Play 遊戲測試版在台全面開放下載,下修硬體需求僅需 4 核 CPU 與內顯
Google 在今年 1 月於台灣、韓國與香港等手遊重度玩家群聚地區提供「 Google Play 遊戲」( Google Play Games )測試版,透過封測方式使部分消費者搶先體驗在 PC 執行 Google Play 的精選 Android 遊戲內容,今日 Google 宣布 Google Play 遊戲測試版在台灣、韓國、香港、泰國與澳洲改為 Open Beta 模式開放全面下載,同時也大幅下修原本不合理的硬體規格要求,現在僅需 4 實體核心 CPU 與指定規格內顯即可執行。 ▲硬體規格需求大減,原本需要至少 8 執行緒 CPU 與獨顯下修為實體 4 核心與內顯 Google Pl
2 年前
2022開學筆電選購攻略(下):教你看懂筆電規格表、學生筆電怎麼挑?
筆記型電腦怎麼挑?開學了想要選購適合自己的筆記型電腦,然而就算擁有足夠的預算,奈何機海茫茫,廣告宣傳眼花撩亂,看了半天還是不知道哪台比較好。新手到底該怎麼挑選適合自己的筆記型電腦呢?如何知道這台筆電的效能好不好、是不是符合使用需求?處理器、顯示卡、記憶體分別代表著什麼,筆電規格表到底在寫些什麼?本篇將依序解答。 2022開學筆電選購攻略(上):學生筆電該重視什麼?如何選擇適合的筆電種類? 開學筆電挑選第一步:設定預算範圍 為了吸引客群,如今筆記型電腦的種類越分越細,除了基本的文書筆電、商務筆電以外,還有更重視效能的電競筆電,以及近期廠商新劃分的創作筆電。如果是學生使用,只有寫報告的基本文書處理
2 年前
美國研究報告指稱中國軍方仍大量採用 AMD 、 Intel 與 NVIDIA 的 AI 硬體,而非使用中國自研
由於先前的中美貿易戰,美國對中國進行經濟制裁並限縮對中國的高科技晶片輸出,中國對美國試圖反向進行經濟制裁的同時,也開始倡議自研高科技晶片與製程;不過根據美國喬治城大學安全與新興技術中心( CSET )報告指出,比起中國自研的高科技晶片,中國人民解放軍仍大量採購來自 AMD 、 Intel 與 NVIDIA 的硬體作為各種目的使用,其中 2020 年的採購合約當中有 11 份合約甚至是來自未經美國商務部核可的承包商。 這份報告研究中國軍方開出的 6 萬份招標文書,並將範圍縮減到約 2 萬份涉及技術產品,並從中在依照包括處理器、微處理器、 GPU 等關鍵字進行篩選,將合約數量縮減到 323 份,當
3 年前
Intel 4 製程預計 2023 年問世,較 Intel 7 提升 20% 效能與 2 倍高校能元件庫密度
Intel 在近日於美國檀香山舉辦的 VLSI 國際研討會公布下一代製程 Intel 4 的技術細節, Intel 4 預計在 2023 年投入產品生產,並預計使用在包括消費端的 Meteor Lake 等在內的新平台,同時可推進先進技術與製程模組的領先地位,併希冀在 Intel 4 推出後,於 2025 年再度回歸製程技術領先; Intel 強調相較借助專為高效能先進運算的 FinFet 製程, Intel 4 將較現行 Intel 7 在相同功耗提升 20% 以上效能,同時高效能元件庫( Library Cell )密度提升兩倍。 Intel 在將 14nm 製程玩到爐火純青後,面對競爭對
3 年前
友站推薦
美國擴大AI晶片禁令,台積電要求中國客戶自報規格、簽署免責聲明,避免掃到颱風尾
關鍵評論 - 莊貿捷
英特爾CPU出現微碼錯誤,哪些電腦受影響?
關鍵評論 - Kayue
英特爾CPU出現微碼錯誤,哪些電腦受影響?
關鍵評論 - Kayue
ChatGPT 加速 AI 晶片運算,美台握關鍵供應鏈卡中國脖子
INSIDE - 中央社
參加 Arm Tech Symposia 2022 科技論壇的八大原因
INSIDE - 硬塞特務
中國兩會今日開幕:人大代表名單顯示北京政策變化,晶片製造業受習近平青睞
關鍵評論 - 中央通訊社
微處理器廠之爭:AMD 2022 Q4 超預期、英特爾宣布減薪
INSIDE -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走私 CPU 是門好生意!中國男子塞 306 顆 CPU 成個人走私最高紀錄
INSIDE - Sisley
CPU「通才型」處理器難敵大量瑣碎工作,GPU成AI晶片代名詞
關鍵評論 - 中央通訊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