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可能開始生產蘋果新 Apple Silicon 處理器「M2」 並用於新款 16 吋 MacBook Pro
就先前市場消息,新款16吋MacBook Pro將有可能會是下一款採用Apple Silicon處理器的產品,另外也會增加全新14吋螢幕規格款式,最快對外公布時間則有可能會在今年以線上形式舉辦的WWDC 2021。 預計用在新款MacBook Pro 日經報導指稱,蘋果下一款Apple Silicon處理器「M2」,已經開始由台積電協助代工,並且採用5nm+製程技術量產。 而蘋果與台積電方面則未對此報導內容作任何回應,但市場普遍認為蘋果今年將會擴展Apple Silicon處理器產品線,並且應用在需要更具效能的Mac機種,藉此實現去年說明將以2年時間全面替換Intel處理器。 就先前市場消息,
4 年前
Power Your Next GG , AMD 宣布 Ryzen 5000 G 系列 APU 、初期仍針對系統商出貨
AMD 依循先前的模式,在推出筆記型電腦版本的 Ryzen 5000 APU 後才宣布桌上型的 Ryzen 5000 G APU ,而且如同去年宣布 Ryzen 4000 G APU 一樣, Ryzen 5000 G APU 初期仍僅限提供給系統商或是供整機組裝搭配,最終是否會開放零售仍是未知數。 雖說對全球多數玩家,此次官網的宣傳標語" Power Your Next GG "沒甚麼問題,但台灣消費者應該會覺得念起來哪裡怪怪的... ▲ GE 版本為 35W 低電壓版本,另外對外通道為 PCIe 3.0 而非 Ryzen 5000 CPU 的 PCIe 4.0 Ryzen 5000 G 系列
4 年前
Intel 認為美國生產晶片比重應從 12% 提高至 33% 未來也將協助生產車用晶片
為了解決目前車廠因車用晶片供貨不足,導致車輛產品產能受影響情況,Pat Gelsinger也透露目前已經與車用晶片設計業者洽談,希望能在未來6至9個月內完成生產製程技術驗證,即可運用Intel現有產線資源協助製造車用晶片,無須另外花費3至4年建置全新產線。 強調掌握先進製程技術更加重要 Intel新任執行長Pat Gelsinger表示,目前美國半導體業者在美國境內生產晶片比重僅12%,認為此數字應該提高至33%,避免委外代工造成產能受限問題。同時,Pat Gelsinger也透露目前已經著手與車用晶片設計業者進行洽談,預期未來6到9個月內可協助生產車用晶片,藉此舒緩車輛產品晶片短缺情況。 在
4 年前
中國上海天數智芯宣布用於雲端運算的自研 7nm GPGPU ,強調僅競品一半晶片面積但據兩倍性能
雖然全球的運算級 GPU 技術為像是 NVIDIA 、 AMD (目前 Intel 應該才算剛起步)美系廠商寡占,不過持續以來都有新興廠商躍躍欲試,尤其近年 GPU 加速技術(還有挖礦)成長快速,更看到許多野心勃勃的新 GPU 廠商出現,中國上海一家名為天數智芯半導體的公司發表一款號稱自行研發的 7nm GPGPU 產品 BI ,主打雲端通運算應用,強調 BI 晶片僅有競品 1/2 大小卻有主流產品兩倍性能,號稱可達 37TFLOPS@FP32 效能。 ▲具有 240 億個電晶體 ▲ BI 卡採用 BI 採用 7nm 製程,採用 2.5D CoWoS 封裝,具備 240 億個電晶體(註: NV
4 年前
Intel砸200億美金建晶圓代工廠 台積電保守一點來個一千億
上次法說會台積電才說2021年資本支出要到250億美金,現在馬上拉到三年1000億美金,這也太猛了吧!也算是給Intel一個禮貌地回應(挑戰台積電 Intel投200億美金建新晶圓廠將開啟代工業務)。 半導體市場需求強勁,晶圓代工廠台積電計劃未來3年將投入1000億美元增加產能,支持客戶需求。 業界近日流傳一封台積電總裁魏哲家寫給客戶的信,信中說明半導體供給短缺與台積電的因應策略及行動。 魏哲家在信中指出,台積電過去12個月儘管增加產能,且產能利用率超過100%,依然無法滿足需求,因此計劃在未來3年內投資1000億美元增加產能。 台積電將新建晶圓廠,及擴充現有晶圓廠先進技術和特殊技術,魏哲家在
4 年前
Intel執行長Pat Gelsinger宣布IDM 2.0策略:晶片自產、委外、代工併行、2023年推出7奈米平台Metro Lake
Intel 新任執行長 Pat Gelsinger 在台灣時間 3 月 24 日凌晨公布全新策略 IDM 2.0 ,確立 Pat Gelsinger 接任後的方針, Intel 接下來除了繼續研發自主先進製程技術外,也將擴大與台積電的委外代工,同時也將作為晶圓代工廠為特定客戶進行生產;另外為了穩定軍心, Pat Gelsinger 也強調 Intel 的 7nm 製程順利,今年下半年將生產 7nm 製程的 Meteor Lake 的運算模組。 ▲ Intel 將於今年十月於舊金山舉辦 Intel 創新大會 對開發者而言, Pat Galsinger 也帶來好消息, Intel 預計今年 10
4 年前
拜登簽署新行政命令 要花 370 億美元改善美國半導體依賴外部資源問題
依照相關數據顯示,美國企業在全球晶片市場銷售佔比高達47%,但在美國境內的晶片產能實際僅佔全球地區的12%,而地域面積相對更小的台灣反而在全球晶片產能佔有高達22%比例。 同時也將透過審查確認哪些產業也有相同問題 在稍早由新任總統拜登簽署行政命令中,美國政府將針對半導體、高容量電池、稀土礦物製造產品與藥品進行為期100天的審查,同時也將以一年時間調查美國當前涉及國防、公共健康、生物性預防準備、資通技術、能源、交通、農產品,以及食品生產所涉及供應鏈關係,設法找出讓美國發展不受外部資源供應影響。 美國新任總統拜登上任後,除了針對前任總統川普所執行政策重新檢視之外,不免俗地也針對目前美國在生產製造仰
4 年前
台積電 3nm 製程技術超前 2022 年進入正式量產階段 電功耗比 5nm 降低 27%。
跟三星在3nm製程技術導入環繞式閘極結構 (GAA)電晶體的作法不同,台積電在第一代3nm製程技術依然維持採用鰭式場效 (FinFET)電晶體設計,但未來同樣也會在EUV光刻技術應用著力,不僅能藉由350W功率對應5nm製程技術使用,未來也能用於1nm製程技術。 強調未來也會強化EUV光刻應用 台積電在近期展開的國際固態電路研討會ISSCC 2021中,由董事長劉德音表示3nm製程技術進度超前,預計會在今年下半年進入試產,並且在2022年正式用於量產。 相較目前進入量產的5nm製程,台積電表示在3nm製程技術將可讓電晶體密度提高70%,並且讓晶片運作時脈可達生11%,或是讓電功耗降低27%。
4 年前
高通財報亮眼,但仍警告業界晶片荒仍待 2021 年下半年才有望解套
雖然聯發科 2020 年晶片出貨收度超越高通,不過也不代表高通狀況不佳;根據高通近日公佈財報表現,高通的 2021 財年第一季( 2020 年 10 月- 12 月)營收相較 2020 同一季增長 62% ,淨利自 9.25 億飆高到 24.55 億美金,成長幅度達 165% 。 ▲高通認為半導體業界受到 PC 產業訂單大幅追加晶圓廠訂單,上半年的整個產業的晶片荒仍將持續 雖然 2020 年受到武漢肺炎影響,初期電子業界受到消費者支出縮減、工廠停擺等因素狀況不佳,但隨著新型態的遠距辦公與遠距教學成為趨勢,使得電子產業呈現顯著增長,由以 PC 產業受益最顯著,但這也出現另一個問題,即是當前半導體
4 年前
三星投資 170 億美金在美國德州設新晶片廠 預計 2023 年第 4 季完工並投產
目前三星已經是全球第二大規模晶片代工生產廠,在市場佔比約為18%,而最大規模晶片代工業者依然是台積電,市佔足足高達54%。 目前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規模晶片代工業者 韓國經濟日報報導指出,三星考慮在美國德州奧斯汀投資170億美元建造全新晶片廠,並且在未來10年內創造總計1800個工作機會,同時也要求得州政府在未來20年內提供約8.055億美元稅收減免優惠。 而依照三星遞交文件顯示,最快會在今年第二季投入建造新晶片廠,預計最快會在2023年第四季完工,並且開始投產。 除了計畫在奧斯汀建廠,三星也考慮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紐約州等地尋找合適建廠地點,預期擴大在美國境內投資規模,並且以此與同樣決定在美國擴
4 年前
友站推薦
台積電宣布米玉傑、秦永沛任「共同營運長」,公司採雙首長制優缺點有哪些?
INSIDE - 經理人
台積電德國廠年底動工!薩克森邦鉅資打造基礎設施
INSIDE - 中央社
【專訪】德勒斯登市長:台積電德國設廠,努力滿足水電、交通、居住等需求,員工子女可上母語課
關鍵評論 - 中央通訊社
金融占台股市值比僅次半導體,GDP貢獻12年來近零成長,是否有機會追上星港?
關鍵評論 - 中央通訊社
張忠謀:魏哲家經歷3主動出擊部門,是準備最齊全CEO,鴻海劉揚偉以「早、多、難」3字形容
關鍵評論 - 中央通訊社
台積電續覓地,經長:1.4 奈米先進製程一定留台灣
INSIDE - 中央社
輝達報喜台積電大漲 14 元,台股漲逾 200 點創歷史新高
INSIDE - 中央社
台股高點震盪,下週聚焦台積電除息、輝達GTC大會及Fed利率
關鍵評論 - 中央通訊社
傳 Sam Altman 與台積電洽談中!有意成立 AI 晶片公司,交由 TSMC 生產
INSIDE - Jocelyn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