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龍頭、半導體製造攜手共創開放式小晶片生態系,成立制定 die-to-die 互聯標準的 UCIe 產業聯盟
小晶片 Chiplet 是半導體產業未來的重要發展方向,包括日月光、 AMD 、 Arm 、 Google Cloud 、 Intel 、 Meta 、 microsoft 、高通、三星與台積電等晶片與半導體製造龍頭共同成立 UCIe 產業聯盟,旨在為小晶片產業建構 die-to-die (晶片到晶片)的互聯標準,共同促進開放式小晶片生態系,也鼓勵有志加入小晶片架構陣容的公司與機構加入; UCIe 產業聯盟已經完成 UCIe 1.0 規範的批准,包含物理層、協定堆疊、軟體模型與符合測試等。 關於組織可見官網: UCIe 借助先進封裝技術使多個功能不同的小晶片能封裝成單一晶片,能夠降低晶片架構設
3 年前
三星陳啟蒙看台灣電信整併:不是壞事、希冀藉服務升級吸引消費者擁抱 5G
今天在三星 Galaxy S22 系列早鳥首購交機活動上,台灣三星行動與資訊事業部副總經理陳啟蒙被問到近期台灣電信可能再度自 5 大業者回歸 3 強鼎立,是否對三星手機的布局有所影響,陳啟蒙表示雖然外界認為再少了亞太與台灣之星後,恐怕平價吃到飽服務不在,不過除非電信三雄滿足於現況,否則對消費者仍不是壞事,他認為,由於資源整合,電信業者也可以思索除了價格戰以外如何自服務使消費者願意使用 5G 服務。 ▲加值服務有助帶動高階機需求 電信通路銷售目前約佔台灣三星手機銷售的 55% 左右,陳啟蒙表示,由於 5G 手機的快速平價化以及有多元的選擇, 5G 機種的銷售快速從 2 成持續成長到 8 成,但反
3 年前
三星總裁親自證實 未來不再推出 Note 系列產品 但將有更多產品加入支援 S Pen
除了Galaxy S22 Ultra、Galaxy Z Fold 3等機種均支援S Pen使用模式,三星目前也已經將S Pen應用設計整合進平板、筆電等產品,並且強化手機與其他裝置之間連動性,讓使用者能有更好操作體驗。 雖然三星並未具體對外公告,但是從去年推出的Galaxy S21 Ultra,以及今年推出的Galaxy S22 Ultra,均顯示未來將不再著重發展Note系列產品。而在此次MWC 2022展出期間,三星總裁暨行動通訊事業部負責人盧泰文 (TM Roh)在接受訪談時,更證實未來將以Galaxy S22 Ultra取代Note系列產品原本定位。 在此之前,三星其實也說明透過Gal
3 年前
三星 Galaxy Book 2 Pro、Galaxy Book 2 Pro 360 筆電發表 強調後疫情時代需求打造 同樣標榜永續材質
三星Galaxy Book 2 Pro將以輕薄筆電形式打造,而Galaxy Book 2 Pro 360則是在維持輕薄設計情況下,額外加上上蓋能以360度翻轉,並且支援S Pen手寫筆使用模式。 如先前透露消息,三星正式揭曉Galaxy Book 2 Pro和Galaxy Book 2 Pro 360兩款筆電,同時兩者均以第三代Intel EVO平台設計。此外,三星更同步針對企業使用需求,額外推出Galaxy Book 2 Business商用筆電機種。 此次推出筆電產品,三星強調是針對後疫情時代的混合辦公需求打造,因此強化連網、直覺使用體驗,甚至能與三星手機、平板更進一步連動,同時也標榜以永
3 年前
三星兩款 Galaxy Book 2 Pro 筆電 可能將在 MWC 2022 期間揭曉 均符合第三代 Intel EVO 設計
三星Galaxy Book 2 Pro兩款筆電均配置Intel代號「Alder Lake」的第12代Core系列處理器,提供Core i5及Core i7規格,記憶體最高可對應32GB,儲存容量則支援最高1TB設計,並且搭載指紋解鎖功能、65W有線快充與Full HD解析度設計的視訊鏡頭,作業系統則全數搭載Windows 11。 三星計畫在歐洲中部時間2月27日晚間7點 (台灣時間2月28日凌晨2點)舉辦發表活動,相關消息透露三星預計推出新款筆電機種,分別將以Galaxy Book 2 Pro和Galaxy Book 2 Pro 360,同時兩款筆電均符合第三代Intel EVO平台設計。 依
3 年前
Galaxy S22 Ultra 短期評測, 結合 Galaxy S Ultra 頂規硬體與 Galaxy Note 之 S Pen 的真旗艦(加映 6 項配件動眼看)
在 Galaxy S22 系列即將在台推出前,台灣三星提供 Galaxy S22 Ultra 的測試機與配件供短時間試用,此次提供的機型大致上與台灣將推出的版本近似,為高通 Snapdragon 8 Gen1 平台機種,不過第二卡槽 eSIM 功能,可能是與屆時台灣零售版本唯一的差異;這款被戲稱為 Galaxy Note 21.5 的新旗艦到底有甚麼魅力,接下來就簡單從特色與性能進行介紹。 ▲ Galaxy S22 Ultra 將 Galaxy S 的頂規硬體與 Galaxy Note 的 S Pen 加以融合 三星在 2021 年下半年的 Unpacked 活動並未如以往推出 Galaxy
3 年前
三星 Galaxy S22 Ultra 動手玩:是新款 Note 還是 S?終於完整實現的「S + Note」設計
三星Galaxy S22 Ultra終於實現不少使用者期待的「S + Note」的組合,同時也讓過去Note系列用戶熟悉的S Pen使用體驗完整回歸,同時也變得更方便使用,在目前產品定位也將與Galaxy S22、Galaxy S22+作更明顯區隔,藉此吸引不同用戶族群。 2020推出Galaxy Note 20 Ultra之後,三星在隔年為了加強推廣螢幕可凹折手機,因此技術性地」暫停」歷年下半年固定更新的Note系列手機,取而代之的是在新推出的Galaxy S21 Ultra,以及後續推出的Galaxy Z Fold 3加上支援S Pen手寫筆的設計,只是無法將筆收納在機身內,而今年推出的新
3 年前
【2022 智慧型手機趨勢】專訪《INSIDE》主編李柏鋒解析市場,SoC 4nm 製程帶來了哪些變革?
對現代人而言,每天不離身的重要工具非智慧型手機莫屬。根據市調機構 Statista 的統計,台灣地區的智慧型手機滲透率在 2020 年時就突破 80%,在 2021 年成長至 88.6%,今年更可望突破 90% 的大關。雖說近兩年因為疫情影響,智慧型手機市場在 2021 年呈現負成長,但台灣市場仍有每年 543 萬台的規模,銷售額也在逐年上升,可見消費者對於高階智慧型手機有一定的期待與消費能力。 回顧每年智慧型手機市場的發展,可以發現各品牌的旗艦級機種皆集中在每年第一與第三季。今年農曆春節過後,由全球智慧型手機領導品牌三星打頭陣,在台灣時間 2 月 9 日 的 Galaxy Unpacked
3 年前
三星 MWC 2022 展前活動 2/27 舉辦 主題可能與手錶有關 也可能推出新款 Galaxy A 系列或 M 系列新機
去年在延後至6月下旬展開的MWC 2021期間揭曉新版智慧手錶作業系統,或許三星也會在此次MWC 2022期間以手錶產品作為內容發表重點。 三星稍早確認將在歐洲中部時間2月27日晚間7點舉辦發表活動,預計公布MWC 2022期間預計展出內容。 不過,在年度旗艦手機Galaxy S22系列,以及旗艦平板Galaxy Tab S8系列都已經對外公布,因此預期在MWC 2022展前活動可能會公布Galaxy A系列或M系列新機,或是以耳機、手錶等Galaxy系列生態產品為主。 目前三星尚未透露預計揭曉新品細節,內容將會透過三星官網與YouTube頻道呈現,而換算成台灣地區時間則會在2月28日凌晨2點
3 年前
三星 Galaxy S22 Ultra Mercedes EQ 、Mark & Lona 特別版 將在南韓推出
在Mercedes-EQ品牌合作款式中,將以類似Rimowa設計般的小尺寸紫藍色行李箱收納,並且提供鑰匙圈、皮帶、專屬手機殼、名片盒、行李吊帶、紙鎮等配件,並且印上Mercedes-Benz品牌標誌。而在與Mark & Lona合作款式,則是以黃色盒裝收納,同樣提供專屬手機殼,另外提供小型背帶、背袋,以及以Mark & Lona標誌設計的杯墊等配件。 三星正式推出Galaxy S22系列旗艦手機後,顯然除了在美國與中國推出線上限定配色款式之外,更計畫在南韓推出以Galaxy S22 Ultra為基礎,並且與Mercedes-Benz旗下電動車品牌Mercedes EQ,以及日本
3 年前
友站推薦
美中晶片戰下的受害者!韓媒:三星、SK 海力士受影響最大
INSIDE - Sisley
半導體在越南:三星供應商Hana Micron宣佈投資10億美元,美國計畫將越南打造成晶片中心
關鍵評論 - 關鍵評論網 ASEAN:Indochina
2024展開AI手機新紀元!三星首款AI手機Galaxy S24系列究竟有哪些能耐?
關鍵評論 - 關鍵特務
台灣三星贊助連德安「挑戰你所不能」 三度破個人賽道最佳
運動視界 - 運動視界編輯
英國《經濟學人》:台灣極力維持半導體優勢,不會輕易放棄自己的「矽盾」
關鍵評論 - 中央通訊社
解讀《晶片戰爭》:翻開覆蓋的陷阱卡,美光與Intel讓美國超越日本逆轉勝
關鍵評論 - 精選轉載
【三星 2022 Q4】營業利潤創 8 年來新低!看淡 2023 上半年表現
INSIDE -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台灣廠商助攻華為突破美國封鎖?《彭博社》:美中晶片大戰,台灣是「破口」
關鍵評論 - BBC News 中文
三星宣稱「感光元件技術超越 Sony」!逐漸瓜分手機市場
INSIDE - Mashdigi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