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瞄準物聯網需求的中小企業以及新創團隊, ARM 推出晶片商業化低門檻的 DesignStart 計畫這篇文章的首圖
第十屆 ARM 設計大賽開跑,以物聯網為今年競賽主題
ARM 自 2006 年開始在台灣舉辦 ARM Design Contest 校園競賽,今年也到了第十屆,除了報名的學生團隊越來越多,每年也皆有相當創新的競賽作品;而今年再度與國家晶片設計中心、意法半導體合作,以"創意十築 勇謀智能未來"做為今年的主旨,以近年火熱的物聯網應用為比賽項目,且今年的前三名團隊除了獎金之外,也由於 ARM 台灣設計中心落成,將優先獲得 ARM 台灣分公司面試機會。 今年比賽所提供的軟硬體套件是ARM Keil 開發工具與意法半導體 STM32F4 評估板,是基於 ARM Cortex-M4 的嵌入式開發環境,報名時間將於 6 月 30 日截止。相關資訊請見活動官網:
10 年前
是Computex 2014 :智慧穿戴發展多元且需求複雜, ARM 以 One Size Doesn't Fit All 概念提供合適的方案這篇文章的首圖
Computex 2014 :智慧穿戴發展多元且需求複雜, ARM 以 One Size Doesn't Fit All 概念提供合適的方案
ARM 由行動解決方案負責人 James Bruce 進行智慧穿戴趨勢的簡報,他開場就談到,智慧穿戴在應用廣泛與硬體 app 的開發革新趨勢,不像手機、平板與電腦的發展有固定的型態,而是呈現多元的發展模式,從對人到對動物,由穿戴配件到吞入式,都是智慧穿戴的一部分。 ARM 相較於競爭對手的優勢,仍是源自 ARM 在低功耗架構的長期發展優勢,也因此 ARM 在智慧穿戴市場有良好的根基與許多成功案例。且目前智慧穿戴市場可由無作業系統的感測器型態、具備基本 OS 的進階裝置一直到可作為智慧手機使用的高階裝置,核心需求橫跨嵌入式處理器架構 Cortex-M 到運算級處理器架構 Cortex-A ,呈現
11 年前
第十三屆 Arm 設計大賽成果出爐,三強不約而同藉姿勢偵測展現復健、手語辨識與人機協作
今年的第十三屆 Arm 設計大賽在 Arm Symposia 公布競賽成果,由逢甲大學閃亮亮手手團隊以穿戴裝置結合姿勢感測的協同控制奪下冠軍,另由台大我們超厲害的 iHand 手語辨識系統拿下亞軍,季軍則由台灣科技大學 Best BubbleTea 的多節點手部復健系統拿下。 無獨有偶的,今年三組進入最終決賽的隊伍,皆以資料偵測作為基礎展示不同的應用,不過使用的原因與方式則不盡相同。 季軍的台灣科技大學 Best BubbleTea 的多節點手部復健系統透過四個裝置在手臂與手腕上的感測器偵測姿態,並藉由此次參賽指定的 STM32F469 Discovery 開發板負責資訊彙整與動作推測,彼此之
6 年前
是ARM Tech Day : ARM 三大 CPU 架構各司其職,並個別針對 32 位元運算、 5G 與高安全性增添新產品線這篇文章的首圖
ARM Tech Day : ARM 三大 CPU 架構各司其職,並個別針對 32 位元運算、 5G 與高安全性增添新產品線
不知是否為了與 ARM 公司名稱縮寫吻合, ARM 旗下 CPU IP 三大產品線簡稱也正好是 ARM ,分別是 Cortex-A 、 Cortex-R 以及 Cortex-M ,三者雖同為 CPU 架構,但所具備的機能卻有明顯的差異化, Cortex-A 是針對運算級應用並可執行完整的 OS ,而同樣執行 RTOS 的 Cortex-R 與 Cortex-M 則是各別針對需要及時反應以及省電小體積的需求。 在此更進一步針對 Cortex-R 以及 Cortex-M 的定位差異做介紹, Cortex-R 的應用領域是需要能及時反應操作動作,例如馬達速度管理、車載的引擎控制管理,能用於像是機械手
9 年前
是2017 ARM Design Contest 成績公布,清華大學以心跳波形結合支付奪冠這篇文章的首圖
2017 ARM Design Contest 成績公布,清華大學以心跳波形結合支付奪冠
ARM 在稍早的 Symposia 大會活動公布 2017 年 Design Contect 的冠亞季軍,今年由國立清華大學"來自新心的秘密"以結合支付系統的心跳波形偵測應用奪冠,而亞軍則是活用 LoRa 與 GPS 定位的亞東技術學院"阿公回來了"拿下,季軍是以遊戲方式幫助腦病變患者復健的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貝斯特藝術家" 。今年 ARM Design Contest 以 ARM Strong, Make it BIG 為議題,並以 ST 意法半導體提供的 STM32F469 硬體開發版及 MDK-ARM 軟體開發工具為平台,三支隊伍也分別展現在個人資訊安全、老齡化社會與醫療保健的應用。 國立
7 年前
是假日跟大小朋友享受自造者的樂趣吧! Maker Faire 2016 今明在士林科學教育館登場這篇文章的首圖
假日跟大小朋友享受自造者的樂趣吧! Maker Faire 2016 今明在士林科學教育館登場
每年自造者的盛會 Maker Faire Taipei 今年選在士林的科學教育館舉辦,比起去年在華山受到室內空間的限制以及來了太多熱情民眾擠的水洩不通,至少今年在一樓與地下一樓的半開放空間舒適許多,也可更盡情的走走看看。 身為多數開發板核心晶片的 IP 供應商, ARM 也召集了許多夥伴在活動中展出 Cortex-M 相關的技術應用以及 mbed 平台,除了晶片廠像是 Atmel 、 NXP 、 ST 、 Silicon Labs 、 NORDIC 加入 mbed 平台的支援外,像是開發板供應商 Seeed Studio 、 ublox 、 RedBearLab 、台達等等,也都提供多款相容
9 年前
Arm 指令集邁入 64 位元十年來大升級,宣布安全性強化、導入 SVE2 的 Armv9 指令集
Arm 在 2011 年自 32 位元指令集邁入 64 位元指令集,宣布當前廣泛使用於智慧手機、高階微控制器與超算系統的 Armv8 指令集,在十年的歷程自行動運算跨到 PC 級運算,現在更觸及 HPC 超算領域,使 Arm 在各領域撼動原本由 x86 統御的運算世界,而 Arm 在 2021 年度盛會 VisionDay 宣布第二世代的 64 位元指令集 Armv9 ,以 Armv8 為基礎進一步強化安全性,同時針對運算需求導入 SVE2 ,預估為未來 10 年 3,000 億顆 Arm 架構晶片帶來創新與極致每瓦效能的體驗。 ; Armv9 將持續涵蓋 Arm 的 A、 R 、 M 的領域
4 年前
是Computex 2017 : ARM 開始提供物聯網所需連接技術 IP ,搭配 mbed 平台創造更完整 IoT 生態這篇文章的首圖
Computex 2017 : ARM 開始提供物聯網所需連接技術 IP ,搭配 mbed 平台創造更完整 IoT 生態
在物聯網應用,不少開發商都是基於 ARM 的 Cortex-M 核心作為產品開發,而 ARM 為了加速物聯網開發者導入相關技術與需求,也推出從軟體、硬體到雲管理平台的 mbed ,包括系統底層 mbed OS 以及雲平台 mbed Cloud ,不過應該較少人知道,作為 IP 智財供應者的 ARM ,為了讓有意願投入物聯網相關設計的晶片商能獲得更好的連接能力,也藉併購的方式成立 ARM 無線通訊事業部,開始提供物聯網所需的短距離與中長距離無線傳輸技術的 IP 。 ARM 物聯網事業群亞洲市場總監潘紹齊表示, ARM mbed 計畫始於英國劍橋,這項計畫是與晶片商以及開發板廠商合作,提供物聯網裝
8 年前
Arm 宣布節能高效的類神經網路處理器微架構 Ethos-U65,跨 Cortex-M 、 Cortex-A 至 Neoverse
Arm 宣布類神經網路處理器微架構新成員 Arm Ethos-U65 ,強調在 Ethos-U55 的功耗效率基礎特性,將可應用範圍自物聯網的 Cortex-M 延伸到行動運算的 Cortex-A 與資料中心級的 Arm Neoverse 領域,並攜手長期合作夥伴 NXP 擴大合作關係,強調藉由 Ethos-U65 能為工業與物聯網帶來節能、合乎成本效益的 AI 解決方案。 Ethos-U65 隸屬著重省電的 Arm 微型類神經網路處理器系列,強調具備優異的能耗效能比,但此次將原本專注於 Cortex-M 的應用範圍拓展到 Cortex-A 與 Arm Neoverse ,使其能夠以最佳的能源
4 年前
Arm 發表 ARMv8.1-M 架構,為嵌入式裝置核心引入強化的機器學習與訊號處理功能
隨著物聯網技術迅速發展,業界也期盼位於端末的嵌入式裝置能夠具備一定程度的 AI 邊際運算能力, IP 廠商 Arm 也在稍早宣布最新世代的嵌入式核心指令集 ARMv8.1-M ,在架構中導入基於 Arm Helium 技術的 M-Profile Vector Extension ( MVE )向量擴充方案,為其提供更強效的機器學習效能與訊號處理效能,大大的提升邊際運算能力。 ARMv8.1-M 藉由導入 Arm Helium ,能夠為基於此指令集的 Arm Cortex-M 架構處理器帶來 15 倍的機器學習性能提升,與 5 倍的訊號處理效能,為嵌入式處理器的應用帶來更高可能性,同時使低成本的
6 年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