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觀點 硬科技 AMD 超級電腦 apu Vega 硬科技 Renoir 硬科技:HotChips 32的新牙膏AMD Renoir篇 長期有關心筆記型電腦的科科,絕對強烈感受到網路上對於AMD筆電機種的討論熱度,像什麼AMD Yes或AMD真香,越來越屢見不鮮。 從2006年併購ATI至今已14年,一路跌跌撞撞,AMD總算摸索出其APU的最佳市場定位與規格。這也讓AMD在筆電市場的市占率急速升高,2020下半年各大知名品牌筆電頻頻出現「同系列的產品,AMD版狂電Intel版」的世界奇觀,大概也不是太讓人感到意外的發展。 硬科技:簡報王與他們的產地:AMD Fusion篇 AMD Next Generation 7nm RyzenTM 4000 APU 但去年底陸續流出的謠傳規格,卻指出現在這顆Renoir APU「應該」會有 痴漢水球 4 年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Google 記憶體 tpu 硬科技 TPU v3 硬科技:HotChips 32的新牙膏Google TPU篇 Google這間公司最可怕之處,在於其恐怖的前瞻執行力,每當眾人還在清談「技術趨勢」之際,就突然石破天驚的昭示天下:我們早就應用在實際的產品。其諸多豐功偉業中的最知名案例,莫過於在2013年底,Google爆炸性的公開其「規劃佈署已達3年」的B4資料中心廣域網路,開大規模商業化軟體定義網路(SDN)之先河。 近年來Google投入人工智慧市場,自行打造的TPU更是值得大書特書的經典,專注於推論的第一代TPU早在2015年就投入應用,2016年Google I/O公佈其全貌,而隔年用於深度學習的TPU v2就登場了,2018年Google I/O更跑出性能暴漲「8倍」的第三代,就算第四代早就默默 痴漢水球 4 年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AMD nvidia gpu 超級電腦 硬科技 人工智慧 硬科技:HotChips 32的新牙膏NVIDIA A100篇 不可否認的,以GPGPU為基礎,觸角逐漸延伸到人工智慧和自駕車輛等領域的NVIDIA,在2020年的夏天,NVIDIA的市值連續超車Intel和Samsung,證實了外界多麼看好「皮衣教主」昭示天下的「美好未來」(「未來性」是NVIDIA和AMD的最大差異點)。在「傳統」的個人電腦與高效能運算領域,「電競筆電非有Max-Q不可」的現象和Top500清單上滿滿的NVIDIA GPU,更象徵其牢不可破的優勢地位。 NVIDIA 市值首度超越 Intel 達 2480 億美元 NVIDIA's Next Generation GPU: Performance and Innovation f 痴漢水球 4 年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intel 10nm 硬科技 硬科技:Intel的Rocket Lake核心到底會多大顆? Intel從2015年的Skylake一直擠牙膏擠到天怒(失去製程技術優勢)人怨(連續2年CPU大缺貨到現在都解決不了),眾人皆知。 雖然2018年底的Intel架構日,那張未來新核心的時程表,讓Intel看似有點「知恥近乎勇」的想振衰起蔽一下,但2018年那顆短命的10nm製程初響Core i3-8121U(Cannon Lake),帶著註定成為Intel黑歷史的Palm Cove核心與第十代內顯,一同攜手壯烈殉情,或多或少告訴大家他們的10nm製程研發,究竟有多麼的不順利。 硬科技:Intel架構日用一張圖回顧15年來的Intel歷史 硬科技:一路鐘擺到擠牙膏的Intel 硬科技:HotC 痴漢水球 4 年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intel 5nm 台積電 晶圓代工 硬科技 硬科技:一位科科眼中的台積電美國5nm製程晶圓設廠事件 從歹戲拖棚的美中貿易戰一路到肆虐全球的武漢肺炎,再加上一堆滿地碎玻璃的體育界事件,相信就算對於全球化和自由化再樂觀的科科,也很難不得不承認,台灣某些「高級知識份子」最喜歡掛在嘴上的「政治歸政治,經濟歸經濟(換成體育也行)」,根本就是經不起考驗的空話。 今日台灣雄踞一方的電子製造業,嚴格說來,也算是被美國的長期東亞戰略布局催生出來的必然結果,而台灣稱霸世界的半導體晶圓代工,也印證了張忠謀在2019年的預言:世界局勢已不再是安寧的世界,台積電成為地緣策略者的必爭之地。所以台積電就不得不在2020年5月15日,正式宣佈有意在美國設立先進晶圓廠,也引起了熱烈的討論。 台積電確認將在美國設5奈米晶圓廠 痴漢水球 4 年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AMD intel zen 硬科技 硬科技:AMD Zen 3來了 然後呢? 這幾年來,網路爆料之風日益猖獗,加上電子產業的供應鏈又如此之長,每個環節都潛藏著洩密的風險,結果就是原本應該吸引眾人目光的重大產品發表會,總讓人提不起勁,只因為「喔,原來之前看到的消息果然是真的」就沒其他的反應了。說到這個,聽說很多果粉早就準備好要掏錢買iPhone 12 Mini了是吧? AMD Zen 3 架構設計 Ryzen 5000 系列處理器揭曉 標榜雙位數效能提升 還好這次台灣時間凌晨舉行的AMD Zen 3線上發表會,長度只有短短的半小時,加上週五放假,沒帶來什麼熬夜感,隨著NDA解禁而蜂擁而出的網路媒體報導,內容也幾乎千篇一律,唯一讓人稍微感到期待就是指日可數的產品效能測試,但 痴漢水球 4 年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AMD intel 處理器 Xeon 硬科技 Ice Lake-SP 硬科技:HotChips 32的新牙膏 Intel 10nm Xeon篇 武漢肺炎肆虐全球,除了幾乎凍結了大多數「空中廢人」飛來飛去的國際旅遊,也連帶影響了眾多科技業的大拜拜活動,不是延期、就是取消、或著延期後再取消(殉情者清單包含延到九月的Computex),而且「倖存者」多半都改用線上活動的形式。 每年夏天,處理器業界最重要的火力展示大會IEEE HotChips,今年8月16至18日的第32屆,也成為首次線上直播的場次。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除了不必遠渡重洋飛到美國,關在家裡即可參與,更重要的是...擠了好幾年,大家的牙膏終於都擠完了啦!可以開始期待未來幾年的新牙膏了嗎? 回過頭來,我們都知道,高獲利的伺服器市場皆為Intel和AMD的重中之重,起源於1998 痴漢水球 4 年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CPU diy 記憶體 主機板 Pentium 硬科技 光華電腦 硬科技:光華電腦DIY回憶錄之電腦升級好難 聽說筆者的「光華商場DIY回憶錄」已經放著養蚊子放到連蚊子都不想來了。剛好最近正在傷腦筋升級桌機的事情,將中年水球的煩惱「分享」給各位敬愛的科科們。 效能夠用何必升級自找麻煩? 自從微軟Windows 95作業系統引爆個人電腦狂潮至今的25年,電腦擺脫了昔日高科技的神秘色彩,成為人人習以為常的生活必需品(對習慣手機的日本人來說可能不見得如此),大型賣場的興起與網路購物的普及,或多或少呈現了「電腦就只日用品的一部分」,不再是專屬於一小撮「專業玩家」的稀有物品。 筆者一直深信「科技始終來自於惰性」,唯有人性中的懶惰原罪,才能強迫人類去思考更有效率的做事方法,或著拒絕進行「為了追求精神上的勝利而做出 痴漢水球 4 年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CPU 便利商店 amd zen 硬科技 口罩實名制 硬科技:eMask口罩預購系統的計算機豆知識 電腦(或稱計算機)和相關的資訊科技,既然是人類創造的產物,其背後的思維,也自然而然的依循「人類處理問題的手段和方法」,也勢必難以避免現實條件限制,而必須做出的犧牲與取捨。各位科科亦可嘗試用自己的知識和經驗,去重新思考理解隨處可見的「高科技服務」,例如先前倍受好評的口罩實名制2.0的eMask口罩預約平台。 口罩實名制2.0網路預購教學:健保卡App註冊、購買流程、付款取貨 管線化(Pipeline):將工作(認證、預約、付款、領取)切割成不同的階段(Stage),分而治之。 超純量管線:1個店員發口罩不夠快,你可以指派第二名店員。1間便利商店不夠發,你可以動員第二間門市。 粗質多執行緒(Coa 痴漢水球 4 年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處理器 硬科技 Centaur 硬科技:20世紀末的x86神風特攻隊Centaur WinChip (下) 在21世紀初期,VIA的x86處理器有個知名的「亮點」:浮點運算器的時脈只有主頻的一半。其實這並非「為了提昇產品良率(畢竟Centaur體系浮點運算器的規格也沒比別人家暴力)」,而是創辦人Glenn Henry的名言「謀略優於電晶體("Tricks are better than transistors.")」的必然後果。 Centaur在1998年底公開WinChip 4(C4)技術細節時,宣稱他們希望可以激增處理器時脈到超過500MHz的水準(那時AMD剛展示500MHz的K7樣品),也為此激增指令管線深度到11階。但問題來了,堅持「簡單、迅速、便宜」的Centaur並 痴漢水球 4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