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下一代超級電腦 El Capitan 將採 Cray 系統架構,以 AMD 下一代 EPYC " Genoa "與全新 Radeon Instinct 構成
近年游於異構運算在 HPC 領域奏效,加上美中關係緊張,美國皆連更新多套超算系統,也以 IBM 搭配 NVIDIA 構成的新一代超算平台 Summit 、 Sierra 再度從中國天河系列手上奪回 TOP500 超算排行榜單榜首,不過美國陸續還與 Intel 、 AMD 簽署超算平台協議,其中 AMD 與 Cray 將為 Lawrence Livermore National Laboratory 建構的 El Capitan 號稱將達到 2 exflops 的性能,強調較現行 TOP500 兩百強算力綜合還高,而 AMD 與 Cray 也在近日公布更多關於 El Capitan 的資訊。 E
5 年前
即便 Navi 推出還是熟悉的 Polaris 最對味, AMD 在中國推出把時脈壓低的 AMD Radeon RX 590 GME
在去年底, AMD 的 GPU 出貨終於再度超越 NVIDIA ,不過功臣卻不是新世代的 Navi 架構,而是前朝老將 Polaris 架構,畢竟甫推出且使用 7nm 的 Navi 系列的首波產品價格較 Polaris 高出不少,對消費者來說雖然 Polaris 性能相對低、也較耗電,但對多數主流遊戲也足以順暢執行,加上出清的價格不惡,也難怪熱賣,然而最近 AMD 最近在中國又與板卡商共推一款全新的中國專屬 Polaris 產品,名為 AMD Radeon RX 590 GME ,最低價自 1,199 人民幣起,目前匯率折合台幣大約是 5,150 元起,對照台灣的報價仍低於 4GB 版本的 R
5 年前
熟了也不敢吃AMD口味和牛燒肉
接受按摩養殖的黑毛和牛肉質鮮嫩舉世聞名,只要弄熟(或半生不熟)就很好吃,就算手邊只有一塊炙燒的CPU也一樣烤到香噴噴(咦?) 日本youtuber把肉放在運行中的 AMD Phenom II X4 970 Black Edition,只見肉的表面漸漸變白翻過來還冒煙,切得跟CPU一樣大的肉片在反覆燒烤流油後,再撒上黑胡椒(想必電腦是不想再用了)…一口大餐就完成啦…賭你不敢吃。
5 年前
AMD Readeon RX 5000 系列顯卡用戶快更新驅動,最新 Adrenalin 2020 Edition 20.2.2
AMD 的 Radeon RX5000 系列 GPU 採用新世代的 RDNA 架構,雖未支援光線追蹤技術,但卻有相當優秀的純性能表現,也使 AMD 粉為之振奮,不過上市至今的驅動仍有許多小問題, AMD 也終於在最新的 Adrenalin 2020 Edition 20.2.2 驅動一口氣修復大量狀況,其中包括執行到一半黑化面的問題。 ▲新驅動一口氣修正大量問題... Adrenalin 2020 Edition 20.2.2 有幾項重要的問題修正,其中包括啟動會使用硬體加速的特定 Radeon 軟體或第三方軟體導致在多工切換引起死當或是黑畫面,以及強化 Radeon 5700 系列風扇增減速
5 年前
硬科技:AMD的CPU製程優勢和Intel的缺貨危機(下)
前情提要。處理器的世界也是有「超熱 + 超大 + 超貴 = 超生」這條約定俗成的不成文準則,當各位科科仔細看完下面這張從雙處理器伺服器一路到中階桌機、AMD Zen2家族與Intel Cascade Lake / Coffee Lake的比較表,完全不難理解為何AMD近來可以四處攻城掠地的理由,而Intel卻只能為了個人電腦CPU的供貨不足而公開道歉,至於這把缺貨之火會不會一路燒到金雞母Cascade Lake-SP體系的Xeon,就謝謝再見不研究了,不幸烏鴉嘴中了請科科們不要砍我,聽說Intel新一代的Xeon平台「Whitley」,初代CPU「Cooper Lake」還是繼續擠著14nm製
5 年前
華為更新MateBook X Pro與MateBook D系列筆電 後者額外加入AMD處理器選項
華為MateBook D 15將從649歐元起跳,而MateBook D 14則從699歐元起跳,兩者最高規格款式售價都是949歐元。 展覽 筆電 除了行動裝置,華為在此次發表會同樣宣佈更新旗下筆電產品,包含新款MateBook X Pro,以及鎖定主流市場的MateBook D系列,兩者均換上Intel第10代Core i系列處理器規格。 相較手機產品在作業系統大幅受到美國禁令影響,華為在筆電產品部分顯然沒有受到太大衝擊,此次分別推出以Ultrabook形式打造的新款MateBook X Pro,以及鎖定主流市場需求,並且區分14吋與15吋規格的Matebook D系列。 其中MateBoo
5 年前
微軟公布 Xbox Series X 基礎性能、支援硬體光線追蹤,預告 E3 將介紹更多細節
微軟稍早在官方 Xbox 部落格由負責人 Phil Spencer 針對下一代遊戲機 Xbox Series X 進行一部分的技術介紹,不過同時也告知更多的細節將保留到 E3 公布;此次的重點在於公布 Xbox Series X 的基礎運算性能、以及強調支援可變速率著色( VRS )與支援硬體級的 DXR 光線追蹤技術,某種程度亦可視為 AMD 高階版 NAVI 功能的預覽,畢竟現階段的 NAVI 是不支援 VRS 與硬體光線追蹤技術的。 Xbox Series X 的運算性能達 12TFLOPS ,較當前 Radeon RX 5700 XT 的 9.75TFLOPS 更高些,性能約莫與 NV
5 年前
硬科技:AMD的CPU製程優勢和Intel的缺貨危機(上)
2019年12月9日「美國PTT」Reddit有一則討論,大意是這樣的:台雞店... 呃,台積電替AMD代工生產的7nm製程8核心CCD (Core Complex Die),單一晶粒面積只有74平方公釐(這數字眾多紛紜,以AMD官方公佈為主),以完整8核心都可正常運作的標準,良率高達93.5%,一片12吋晶圓可取得749個8核心晶片,足以用來生產187顆32核心的EPYC或著93顆64核心EPYC。 「反觀」28核心的Intel的14nm製程Xeon,Cascade Lake XCC單一晶粒高達928平方公釐(32 x 29mm,筆者對此存疑,太大了,接近700比較合理),在相同的晶圓缺陷率
5 年前
AMD 第二代 EPYC 導入 Google Cloud ,將以 N2D 運算引擎提供更高效能與更低成本
AMD 第二代 EPYC 處理器藉由單 CPU 插槽最大達 64 核心、 128 執行緒,使得伺服器可以更少的機台提供更多核心,而 AMD 也在稍早宣布與 Google Cloud 進行合作,將在 Google Cloud 平台提供第二代 EPYC 與提供 Google 運算引擎上的 N2D 虛擬機器測試版,標榜結合 N2D 系列虛擬機器能夠為一般應用與同時需求運算與記憶體的高效能工作負載情境提供更高效能但更低成本。 ▲最高達 64 核心、 128 執行緒的第二代 EPYC 進一步提升單一伺服器的最大核心數 N2D 虛擬機器結合 AMD 第二代 EPYC 處理器,能夠較 N1 實例提高 39%
5 年前
華碩 ROG Strix RX 5700 系列顯卡過熱問題出爐,肇因於 AMD 建議的螺絲安裝壓力不足
華碩在去年推出的 ROG Strix 系列的 AMD Radeon RX 5700XT 與 Radeon RX 5700 傳出有溫度偏高甚至過熱的問題,尤其在與採用相似散熱器結構的競品比較下似乎未能發揮散熱器的實力,在歷經內部調查後卻發現原因意外的單純:散熱器的固定螺絲安裝壓力不足。 造成螺絲下壓力不足的原因則是由於 AMD 提供的官方建議螺絲安裝壓力為 30-40PSI ,華碩聲稱雖發現應該可承受更高的安裝壓力,但由於顧及 7nm 晶圓可能較為脆弱,故仍遵照官方建議的壓力進行安裝,最終華碩在經過測試後,將使用全新的螺絲,把安裝壓力提高度 50-60PSI ,使其散熱器的效果能夠發揮應有的水準
5 年前
友站推薦
美國擴大晶片管制 AMD 中國傳裁員
INSIDE - 中央社
為何馬來西亞半導體產業相當重要?一切要從50年前落腳檳城的「八武士」談起
關鍵評論 - 杜晉軒
朱楚文:大AI時代,台灣科技產業的轉捩點來了嗎?
關鍵評論 - TechNice科技島
AMD 如何挑戰 NVIDIA 王者地位?秘密武器就在即將發表的怪物晶片:MI300
INSIDE - Sisley
劉德音SEMICON演講:CoWos產能短缺造成AI晶片缺乏為短期現象,台積電評估投資安謀這1、2週會決定
關鍵評論 - 中央通訊社
來穩供應鏈?AMD 蘇姿丰外傳下月來台舉辦發表會
INSIDE - 聯合新聞網
AI PC 要來拯救個人電腦市場了?2027 年將佔所有 PC 出貨量 6 成
INSIDE - Sisley
蘇姿丰來台為 AI 晶片「固樁」!她曾如何領 AMD 起死回生?
INSIDE - 聯合新聞網
台積電資本支出下修面臨300億元保衛戰,受惠於超微2奈米大單長期前景看好
關鍵評論 - 莊貿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