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觀點 硬科技 AMD intel opteron EPYC 硬科技:做為AMD全盛時期象徵的Opteron處理器:崩潰期(2010-2017) AMD當初挖角 (?) IBM Power4首席工程師Chuck Moore,開發「號稱可以只增加50%晶粒面積,即可提昇80%輸出率」的叢集多執行緒 (CMT, Cluster-based Multi-Threading),看似高瞻遠矚,但卻被一再延宕的產品研發時程所拖累。AMD在2007年就喊出「大核」推土機 (Bulldozer) 和「小核」山貓 (Bobcat) 的高低檔搭配,事後證明這間公司真的沒那個屁股去吃亂開戰線的瀉藥。 硬科技:做為AMD全盛時期象徵的Opteron處理器:全盛期(2003-2007) 硬科技:做為AMD全盛時期象徵的Opteron處理器:逆轉期(2007-20 痴漢水球 4 年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AMD intel x86 opteron 硬科技 硬科技:做為AMD全盛時期象徵的Opteron處理器:逆轉期(2007-2010) 這張照片是原生四核心的K10 “Barcelona”,也是AMD Opteron極盛而衰的轉捩點。AMD從2003年到2007年,靠著「按表操課」的預定計畫,一口氣掌握了戰略主動權,壓著Intel猛打了好幾年。但先不論Intel從2006年吹起了反攻的號角,AMD在2006年的夏天,耗資54億美元併購ATi (其中42億美元是現金),卻也嚴重影響到AMD內部的產品研發時程,並造成一連串的骨牌效應。 硬科技:做為x86伺服器象徵的Intel Xeon處理器:混亂期(2004-2006) 硬科技:做為x86伺服器象徵的Intel Xeon處理器:轉型期(2006-2008) 痴漢水球 4 年前
產業消息 AMD intel ARM nvidia 英國 gpgpu ARMv8 半導體 nvlink NVIDIA Ampere Armv9 NVIDIA Grace 國家安全 NVIDIA 收購 Arm 再受英國阻撓,表示此樁交易牽涉英國國家安全 NVIDIA 在 2020 年 9 月宣布自日本 SoftBank 軟銀集團手中以 400 億美金收購英國 Arm ,當時也引起科技業界一片譁然,除了高額的成交價以外,也是以提供 IP 不干涉半導體生產的 Arm 首度易手到單一晶片供應商手中;可預期這樁牽涉過於複雜的收購案勢必會遭受業界阻礙,除了如使用 Arm 授權的蘋果、高通、聯發科等半導體業界競爭者,原本 PC 產業競爭對手 AMD 與 Intel 以外,近期被美國貿易戰搞的烏煙瘴氣的中國,還有始終認為 Arm 是英國人的驕傲的英國都不樂見此樁收購案成立,現在再度傳出英國以恐影響國家安全為由,再度為此併購案出手阻撓。 根據報導指出,雖然 Chevelle.fu 4 年前
新品資訊 intel 比特幣 挖礦 乙太幣 BIOSTAR 在台推出 TB360-BTC D+ 挖礦專用主機板,支援 Intel 第 8 與第 9 代 Core 、高達 8 條 PCIe 插槽 BIOSTAR 映泰宣布在台灣針對挖礦需求的專用主機板 TB360-BTC D+ ,雖然主規格有點抱歉,但卻原生高達 8 條 PCIe 插槽,同時插槽與插槽之間提供充裕的間隙,並提供獨立顯卡 6Pin 插槽,完全就是為挖礦需求所特化。 TB360-BTC D+ 建議售價微 6,990 元 ▲可安裝 8 張顯示卡,此外記憶體僅支援一條 DDR4 SO-DIMM TB360-BTC D+ 搭載 Intel B360 晶片,支援 Intel 第 8 代與第 9 代 Core ,記憶體僅提供一條 DDR4-2666 SO-DIMM ,儲存則提供一個 SATA III 與一個支援 PCIe 與 SATA Chevelle.fu 4 年前
科技應用 intel 台積電 Intel 認為美國生產晶片比重應從 12% 提高至 33% 未來也將協助生產車用晶片 為了解決目前車廠因車用晶片供貨不足,導致車輛產品產能受影響情況,Pat Gelsinger也透露目前已經與車用晶片設計業者洽談,希望能在未來6至9個月內完成生產製程技術驗證,即可運用Intel現有產線資源協助製造車用晶片,無須另外花費3至4年建置全新產線。 強調掌握先進製程技術更加重要 Intel新任執行長Pat Gelsinger表示,目前美國半導體業者在美國境內生產晶片比重僅12%,認為此數字應該提高至33%,避免委外代工造成產能受限問題。同時,Pat Gelsinger也透露目前已經著手與車用晶片設計業者進行洽談,預期未來6到9個月內可協助生產車用晶片,藉此舒緩車輛產品晶片短缺情況。 在 Mash Yang 4 年前
產業消息 AMD Acer intel micron qualcomm ARM Computex COMPUTEX 2021 Hybrid 虛實整合平台公布參與資通訊大廠名單, AMD 、 Arm 、 Intel 與高通皆響應 受到全球武漢疫情仍未見消退,原本將採虛實整合的 COMPUTEX 2021 Hybrid 已宣布將實體展示取消,轉型為期長達一個月的 OMPUTEXVirtual 全線上數位模式,但維持 6 月第一周於南港展覽館 2 館舉辦 COMPUTEX Forum、CEO Keynote、InnoVEX Forum 等主題演講,為了維持活動的可看性,電腦公會與貿協仍設法強化活動內容,其中邀請海內外大廠參與平台也自然是重點,今天貿協宣布多家國際大廠將參與 COMPUTEX 2021 Hybrid 虛實整合平台。 ▲多半大廠已經適應透過自身的社群選擇合宜的時間發表產品,加入展會的線上平台說到底也是給主辦單位 Chevelle.fu 4 年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AMD intel Xeon opteron 硬科技:做為AMD全盛時期象徵的Opteron處理器:全盛期(2003-2007) Intel有支撐其獲利的伺服器產品線Xeon,從2003年到2017年,AMD也曾經擁有過名稱很像的Opteron,更曾在2003年到2007年這段期間,在伺服器市場極盛一時,象徵著AMD最輝煌的黃金歲月,而K8微架構更曾讓Intel看不到AMD的車尾燈。既然前面有Xeon十連發,筆者也不得不補上個Opteron三連發,讓各位科科了解到伺服器對於Intel和AMD,究竟有多麼的重要。 硬科技:做為x86伺服器象徵的Intel Xeon處理器:醞釀期(1995-1998) 硬科技:做為x86伺服器象徵的Intel Xeon處理器:草創期(1998-2001) 硬科技:做為x86伺服器象徵的Int 痴漢水球 4 年前
開箱評測 intel pcie 華碩 Rocket Lake-S ROG MAXIMUS 14+2 向供電、 4 個 M.2 插槽的頂級 Z590 主機板,華碩 ROG MAXIMUS XIII HERO 簡單介紹 在此次 Intel Rocket Lake-S 評測,筆者收到的 ATX 主機板是華碩的 ROG MAXIMUS XIII HERO ,這也是此次華碩 ROG MAXIMUS 系列的主力產品,定位僅次供電更高的 ROG Maximus XIII Extreme Glacial 與 ROG Maximus XIII Extreme ,雖整體設計承襲 Z490 平台的 Maximus XII Hero ,但仍因應 Rocket Lake 與 Z590 平台特性導入新功能。 ▲板載開關對裸測相當便利 ROG MAXIMUS XIII HERO 與 ROG MAXIMUS XII HERO 的整體造型 Chevelle.fu 4 年前
專家觀點 硬科技 intel 處理器 10nm 14nm 硬科技 硬科技:從熱情洋溢的Rocket Lake回顧Intel 10nm與14nm製程牙膏史 Intel陸續發表末代14nm桌上型處理器第十一代Core (Rocket Lake) 和首款10nm Xeon-SP (Ice Lake-SP),象徵著Intel狂擠多年14nm製程牙膏的漫長旅途,從第五代Core走到第十一代的7個年頭,也即將劃上句點 (應該吧?),所以不學無術的筆者,也在此帶領各位親愛的科科們,回顧這段歡樂異常的過程。 14nm 終極火箭效能升天,傳 Rocket Lake 的 i9-11900K 單核心較 Ryzen 5000 高 7% Intel 發表整合 AI 加速的第 3 代 Xeon Scalable ,強調在熱門 AI 應用優於 AMD Epyc 與 NVID 痴漢水球 4 年前
產業消息 intel gpu AI 光線追蹤 ray tracing Intel Xe RTX 3080 Radeon RX 6800XT Xe-HPG DG2 Intel 支援光追的高階遊戲卡 Xe-HPG DG2 曝光,採台積電 6nm 、性能接近 RTX 3080 等級 Intel 在去年底的架構日就預告將推出高階遊戲卡 Xe-HPG ,而根據 YouTube 頻道 Moore's Law is Dead 爆料,這款產品將以 Xe-HPG DG2 作為產品名稱,並指出這款產品的性能將接近到 NVIDIA RTX 3080 與 AMD Radeon RX 6800 XT 層級的性能,且除了支援光線追蹤外,還有類似 NVIDIA DLSS 的 AI 強化技術,稱為 Xe Super Sampling / XeSS 。 先前在 Intel 官方簡報,即指出 Xe-HPG 將委由台積電代工,而 Moore's Law is Dead 指稱 Xe-HPG Chevelle.fu 4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