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Snapdragon X2系列處理器傳最高達18核Oryon V3核心,並採取將記憶體與CPU整合封裝設計
高通在Snapdragon X PC級處理器首次導入自研Oryon CPU架構,後續的Snapdrgaon 8 Elite則是採用針對超低功耗設計的Oryon V2 CPU架構,也強調此架構不會用在Snapdragon X系列;根據WinFuture報導,高通下一代PC平台Snapdragon X2 CPU系列將首次進軍桌上型PC級處理器,除了採用Oryon V3 CPU以外,核心數量將堆疊到最高18核,同時還將大膽的將RAM與儲存直接與晶片進行SiP封裝。 先前傳出高通已經在使用水冷散熱的測試平台測試代號Project Clymur的Snapdragon X2處理器,而最新的傳聞是Snapd
4 個月前
傳NVIDIA Blackwell資料中心GPU可能會由台積電北美廠生產,但初期封裝仍需運到台灣
根據報導指稱,台積電於美國的設廠計畫有重大的進展,NVIDIA頂級AI HPC加速器Blackwell GPU預計在2025年於台積電亞利桑那州的產線生產,以實現美國政府的美國製造目標,不過後續的封裝仍需運到台灣進行。 路透社引述三個產業消息來源指稱,台積電正與NVIDIA探討在亞利桑那州量產Blackwell晶片的事宜,由於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州的第一個產線將提供4nm與5nm製程,雖然並非台積電最先進的3nm製程,卻符合NVIDIA Blackwell製造所需的節點製程;NVIDIA並未選擇最先進製程的原因在於確保晶片的可靠度與價格的平衡,畢竟HPC晶片的重點在於安全與可靠,最先進製程雖然有助
7 個月前
Intel執行長Pat Gelsinger親臨台灣主持Intel Innovation主題演講鞏固台灣夥伴關係,以Centrino時刻形容對現今AI產業的興奮
Intel在2023年11月7日於台灣舉辦Intel Innovation Taiwan,並由執行長Pat Gelsinger親自主持主題演講,聚焦Intel開發者策略、即將推出的新一代產品、先進製程與封裝等,同時以AI的Centrino Time(Centrino時刻)形容對以生成式AI與大型語言模型驅動的新世代AI來臨,並多次強調台灣產業鏈的重要。Pat Gelsinger開場前亦與多家台灣長期夥伴擁抱與握手,向台灣ICT產業夥伴固樁與信心喊話的意義相當明確。 ▲活動開始前 Pat Gelsinger與多家台灣夥伴交談、握手與擁抱 ▲Steve Long的暖場聚焦在AI無所不在 ▲強調台灣
1 年前
Arm 推出全面設計生態鏈助 Neoverse 生態系擁抱客製化 SoC ,涵蓋 ASIC 設計公司、 IP 供應商、 EDA 工具商、晶圓廠與韌體開發夥伴
Arm 宣布針對 Neoverse 運算子系統( CSS )的客製化系統單晶片( SoC )需求推出 Arm Total Design / Arm 全面設計生態系,攜手 ASIC 設計公司、 IP 供應商、 EDA 工具商、晶圓廠與韌體開發商,可加速與簡化 Neoverse CSS 架構系統開發作業;加入 Arm 全面設計生態系的夥伴將可率先使用 Neoverse CSS ,獲得在創新、縮減上市時程與降低客製化晶片所需的成本與複雜性。 Neoverse CSS 不僅使客製化晶片更容易取得,也將持續演進以便支援當前火熱的小晶片( Chiplet )技術;藉由與 Arm 全面設計的成員及更廣泛的生
1 年前
Intel 展示將於 2026 年至 2030 量產的下一代玻璃基板,能使下一世代的單一封裝容納更多電晶體
材料科學對於新技術突破經常扮演重要角色,當前廣泛使用在半導體產業的有機材料恐怕將在 2030 年前遇到電晶體數量的極限,同時有機材料作為半導體載體本身的耗電也不太理想,同時也有膨脹與彎曲的限制; Intel 搶在舉辦 2023 Intel Innovation 大會前夕,展示預計在 2026 年至 2030 年量產的下一代先進封裝用玻璃基板,相較現行有機基板具備超低平坦度、更加的熱穩定性與機械穩定性,有助提升基板的互聯密度,將為下一代人工智慧等數據密集型工作負載的高密度、高效能晶片奠定基礎。 ▲ Intel 的玻璃基板技術將結合小晶片架構與先進封裝於 2030 年實現單一封裝一兆個電晶體的願景
1 年前
爆料指稱 Pixel 7a 在意想不到的地方 Cost Down ,導致在連續高負載的效能較 Pixel 7 差
Pixel 7a 與 Pixel 7 從規格、現在的售價而言是相當難以區別的兩款產品, Google 在宣傳時也強調 Pixel 7a 採用與 Pixel 7 系列同級的 Tensor G2 晶片;不過根據爆料指稱, Pixel 7a 的 Tensor G2 與 Pixel 7 系列的 Tensor G2 並非完全相同,而是在技術進行 Cost Down 的版本,不過對消費者可能很難發現兩者的差異,因為從最終的使用體驗只會在連續高負載使用(如手遊玩家)出現落差,若僅是一般日常使用幾乎感受不出區別。 While researching for one of the Google Pixel 8
2 年前
Intel 展示多項先進製程與封裝技術,並敞開代工服務大門開放客戶以其它晶圓廠晶粒進行封裝與測試
Intel 在進行企業轉型的 IDM 2.0 策略除了積極發展製程技術以外,也宣布投入晶圓代工服務領域,與台積電、三星等爭取晶圓代工訂單,但同時亦透過先進封裝技術可進行跨晶圓廠晶粒的混合封裝; Intel 在 2023 年 5 月 18 日展示當前旗下的先進封裝技術,希冀能吸引更多代工客戶選擇 Intel 服務,同時也進一步宣布開放客戶僅使用 Intel 的部分服務,諸如客戶可選擇由其它晶圓代工廠生產晶粒,再採用 Intel 的封裝與測試,等同提供客戶更多的系統晶片製造彈性。 Intel 強調目前與全球 10 大晶片封裝客戶當中的七家洽談,並已取得 Cisco 與亞馬遜 AWS 的青睞。 ▲
2 年前
Intel 的 Linux Patch 暴露 Meteor Lake 將為 tGPU 內顯提供獨立的 L4 快取
理論上, Intel 將會在 2023 年推出代號 Meteor Lake 的新一代 Core 平台,在 Intel 先前的介紹中強調 Meteor Lake 將採用全新的模組化晶粒架構,具備混合核心、整合 AI 加速以及採用稱為 tGPU 的新一代內建顯示;根據 Intel 最新的 Linux Patch , Meteor Lake 將導入專門提供給 tGPU 使用的 L4 快取。 ▲據稱由於 Meteor Lake 的 tGPU 無法如過往存取 L3 快取,故需要專供 tGPU 使用的獨立 L4 快取 據稱主要是由於 Meteor Lake 採用全新架構設計,導致 tGPU (基於 Arc
2 年前
透過封裝結合 CPU 與 GPU 的異構 SoC 為何成為 AMD 、 Intel 與 NVIDIA 競相推出的資料中心與 HPC 關鍵技術
在傳統的資料中心與加速運算架構當中,主要是透過 CPU 結合 PCIe 等通用插槽連接到各式加速器,然而近一兩年以 NVIDIA 為首率先公布 Grace Hopper Superchip , AMD 也公布了 Instinct MI300 APU , Intel 則公布代號 Falcon Shores 的 XPU ,三款處理器的本質都是借助封裝技術將 CPU 與 GPU 晶粒整合在單一晶片上,為何運算業界會有這樣的變化,筆者以對市場需求觀察與效益進行粗略的說明。 ▲第 4 代 Xeon Scalable 藉由加入更多加速器減少對外部加速器的依賴,但仍需與 GPU 加速器結合才能滿足當前業界加
2 年前
CES 2023 : AMD 公布 Ryzen 9 7950X3D 、 Ryzen 9 7900X3D 與 Ryzen 7 7800X3D 三款 3D V-Cache 桌上型處理器
AMD 在 2022 年公布首款消費級 3D V-Cache 的桌上型處理器 Ryzen 7 5800X3D ,藉由 3D 封裝技術擴大快取容量,使效能進一步提升;在 2023 CES , AMD 宣布擴大消費級 3D V-Cache 產品線,一口氣推出三款產品,包括 Ryzen 9 7950X3D 、 Ryzen 9 7900X3D 與 Ryzen 7 7800X3D 。 Ryzen 9 7950X3D 、 Ryzen 9 7900X3D 與 Ryzen 7 7800X3D 預計在 2 月 23 日上市,同時 AMD 也將同步推出 65W 版 Ryzen 7000 處理器與更入門的 AM5
2 年前
友站推薦
AMD、台積電開發三維小晶片,年底前可望量產!
INSIDE - 中央社
Intel 推出可用於下一代晶片封裝技術的「玻璃基板設計」,最快 2026 年量產
INSIDE - Mashdigi
台積電赴日設研發據點、開發 3D 封裝技術 日政府出資 5 成約 48 億元
INSIDE - 中央社
台積電法說會10/19登場:AI晶片供需和封裝技術CoWoS產能進展,勢必成為市場關注焦點
關鍵評論 - 中央通訊社

相關文章